曹玉紅
摘 要:小學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及思想性,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工具性能,同時還能夠美化學生的心靈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從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進行研究,總結出有效的德育滲透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意義;滲透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使小學生受到愛國主義及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注重審美意識的有效培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有效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理念。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探討的課題,應該認真探討與研究,找尋到有效德育滲透的途徑,以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1.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成功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兒時的道德理念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兒時所留下的知識印跡,保留時間是最長的??梢赃@樣理解,人的價值理念均在小時候就構建起來,后續的教育只是對小時候價值理念的穩固和加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理念。
2.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
時代發展的步伐非??旖?,教育體制改革是當前形勢之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發展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其重要性我們大家有目共睹。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德育最貼近的科目,必須發揮最佳的語文學科滲透德育的作用,為學生德育的有效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恰好迎合了教育體制改革的需求。
3.社會發展的需要
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可以稱得上是我們教育的重要目標,可就當今社會環境來講,社會的有效發展已經與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緊密聯系在了一起,社會的生存壓力已波及小學生的教育歷程,此時小學生接受道德理念教育的能力已經完全具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價值理念的培養納入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實施正確的價值理念教育,以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1.剖析教材內容,捕捉德育因素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非常充裕的德育教學內容,只是德育教學內容有些不太明顯,內藏在豐富的課文內容中。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特別充裕,詩歌、散文、圖表比比皆是,所有的內容并非每個小學生都能夠關注到,其中的細節以及深刻的內涵也未必能把握。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挖掘出課文里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教師還可以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設計一些帶有探究環節的內容,引領學生認真探究和思考,挖掘出內含深刻的德育內容,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
2.利用寫作教學,有效融入德育
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不單單是訓練小學生的說話寫話過程,更是鍛煉小學生有效表達自己思想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恰當地結合學生的寫作訓練,充分利用每次的寫作機會將德育有效融入小學生的寫作教學中去,在融入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學生的實際,選取恰當有效的德育內容,找準正確合理的德育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教學。在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小學生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師者自身的方向引領作用,使得學生在接受到寫作技能知識訓練的同時,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
3.將德育有效融入實踐活動中
實踐出真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小學生德育有效融入語文實踐活動中去,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受到德育的深刻影響,塑造學生自身的內在形象,這是學生在課堂中所汲取不到的教育因素。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組織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將小學生融入社會環境中去。比如到植樹節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從而使小學生接受到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德育。在此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準備好植樹的工具,如水桶、鐵鍬、木棍等,并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讓學生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同時做好植樹活動,充分了解植樹的意義,通過收集和咨詢使學生知道植樹的意義,保護水土不流失,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凈化空氣,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木材資源等等,其意義深遠,可以激發小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受到環境保護的教育。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滲透德育,讓學生熟知滲透德育的深刻內涵,把握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淑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路及意義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178.
[2]牛永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及途徑[J].甘肅教育,2017(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