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軍
摘? 要: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我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不要只是為了提升我們的歷史成績而一味的進行死記硬背,更應當安排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我們通過不斷的研究與分析,提高自身以歷史的眼光去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怎樣有效的提升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功能,這篇文章從應用引導式教學方法、創設實踐機會、設置教學情境三個方面提出了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探究方法
現今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以及同學在認知上都存在著偏差,大家都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只是停留在如何將知識內容記憶牢固、怎樣掌握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功利性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所以,歷史教師怎樣轉變教學思路以及方法,讓同學們形成優良的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是現今時代大家最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引導教學方式,培養閱讀中思索的能力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精心設計課堂的提問,讓學生產生疑惑,使用引導方式教學。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同學們認真仔細觀察、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問題的能力肯定會提高。因此,在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內容、形成優良的思維素養過程中,歷史課本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教師為了使得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識內容,應用了在閱讀課本中學會產生“質疑”,并且培養在閱讀過程中思索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鴉片戰爭》這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時,同學們知道“鴉片具有毒性帶來的危害很大,中國人民需要禁煙的號召很高”根據這個事實,人們對“禁煙運動卻不停止”深深的感到質疑。因此,教師可以精巧的引導,我們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首先,教師提問同學們:“什么人群吸鴉片的需求量最多?”同學們認真思考回答:“是政府部門的官員。”其次,教師在接著提問:“不吸鴉片的政府官員是不是支持禁煙運動呢?”同學們回答:“政府部門接受了英國鴉片商人的賄賂,所以官員的態度很難說清楚。”緊接著教師又提問:“英國商人除了給予政府部分好處,他們還做了一些什么呢?”同學們回答到:“販私武裝。”最后教師又提問:“為什么英國商人十分囂張跋扈?”同學們回答到:“英國政府部門支持英國商人販運活動的行動,并且當時清代政府官員腐敗現象十分嚴重,導致了禁煙運動不能夠很好的實行,英國商人的任意妄為。”通過教師不斷引導的教學方式授課,讓同學們逐步熟悉并了解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與背后真相,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創造實踐機會,引發不斷的探究和創造
初中歷史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初中學生應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們實踐的機會,教師需要合理的組織同學們進行一些實際動手操作活動,讓同學們在真實的體驗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在講解《原始的農耕生活》這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對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一組設計半坡人的房屋模型,另一組設計河姆渡人的房屋模型,并且總結這兩種房屋模型的設計思維與特征。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能夠一步步的找到“所生活地方的自然和天氣可以決定房屋的特征以及作用”這個真實的因素。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我們所學習的相關歷史知識內容,還有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看法以論文的方式寫下來,教師對學生們的寫作進行指導。只有這樣,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實踐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與此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知識的興趣,激發了同學們探索和創造能力。
三、教師指導教學,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初中歷史教師需要不斷發揚中華民族民主教學的精神,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思維,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中,學生將自己對問題的個人見解大膽地表達,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解《第二次鴉片戰爭》這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引入了法國的凡爾賽宮和中國的圓明園進行做比較,在當時的朝代,為什么圓明園成為了一片廢墟,而凡爾賽宮卻完好無損保留到現今呢?并且凡爾賽宮當時還是法國人民的驕傲。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讓學生們產生疑惑,學生們更是對圓明園為什么被毀壞、在什么時候毀壞的、被誰焚毀的產生了很強烈的探索求知欲望,與此同時還提升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盡快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認識到培養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有趣的言語、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熱愛歷史的情懷,指導同學們積極且主動的進行探索與研究,深層次的理解歷史人物與故事,使得自身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學生們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蘇宏.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84+186.
[2]曹萍.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8(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