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露 徐婭
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加快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但是城鄉差距仍然很大,所以本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著重提出改善困境的解決措施,助力發展。
關鍵詞:農村;扶貧;解決措施
黨的十八大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是我國大部分農村發展起點低、經濟基礎薄弱。因此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新農村建設道路勢在必行。
一、“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涵
2005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首次提出:“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在農村和西部地區。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大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個標準,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要攻堅克難,以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
二、新農村建設中的突出困境
第一,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增收渠道窄。農業基礎設施是指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必須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特別是偏遠的農村,生產生活等物質基礎設施建設很落后,不僅農田水利建設缺乏,而且農民飲水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農村道路和電力設施也不配套。另外,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條件和文化建設等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也急需完善。
第二,農村大量勞動力流失,農村缺乏建設主體。由于年輕力壯的農民不斷涌向城市就業,農村里留下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建設主體嚴重缺乏。
第三,農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培訓工作有待加強。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都去城市工作和學習,留下的農民接受新鮮事物比較慢。
第四,農村文化宣傳陣地建設形式單一。農村文化形式缺乏多樣化,文化基礎設施匱乏,光靠單一的文字和廣播形式是遠遠不夠的。
三、解決措施
(一)引進現代農業技術,拓寬收入渠道。發展生產是新農村得以快速高質量建設的第一步,要發展生產必須引進現代農業技術。當地政府要結合本村氣候和地理人口情況,推行農業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模式和當地的產業結構調整,一改傳統粗獷簡單的種植技術。只有進行多樣化農業種植,把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結合起來,才能形成高效完整的產業鏈,以達到多層次、多環節的增值增效,同時也拓寬了農民收入的渠道。
(二)發展特色經濟,給予政策優惠,吸引人才回籠。各鎮各村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特色產品經營銷售,根據當地獨特的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崗位,把人才留在本地。以湖南張家界為例,近年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給本地人帶來實惠,依托當地獨特自然風光發展旅游業,鼓勵各地各村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品”特色經濟。而在外面務工學到了技術的農民,政府要給予他們一些政策優惠,提供就業平臺,讓他們回到家鄉參與新農村建設。
(三)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新農民。新農村建設必須要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例如,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瓜果的嫁接技術等。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他們科學的種植收播技術,既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又發展了農業生產,增加了農民收入,使新農村建設得以高效運行。
(四)組織農民讀書看報,加強文化宣傳。大多數農村文化生活極為匱乏,老一輩的農民還抱有封建落后的守舊思想,例如,男尊女卑思想;民主法制意識缺乏;生病了不去醫院,就在家里請所謂的道士畫符驅邪等等。新農村就要有新的精神風貌。各級政府要重視農村文化宣傳陣地的建設,例如,建立“農村書屋”,組織農民讀書看報,跳廣場舞等,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引領農民轉變思想、更新觀點、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的集體意識、生態意識、法制意識等。這樣,社會主義新農村將呈現出講科學、講法紀、講和諧的鄉風文明。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我國農村如火如荼地展開,雖然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但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既充分考慮到各地區農村具體差異,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又要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和汲取其他地區的有益經驗,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去爭取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勝利。
參考文獻:
[1] 李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4,(6):47-57.
[2] 李書燕.淺析農村意識形態建設問題及對策——以湘西地區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6):158-160.
[3] 劉立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科技人才隊伍研究——以湘西自治州為例[D]湖南:湖南農業大學,2014.
[4] 劉彥奇.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3.
[5] 林伯海,邱鐵鑫.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書香鄉村”建設困境及其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06(9):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