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
摘? 要:國際理解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均為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兩者的重要意義及實施的必要性,結合成都市雙流區永安小學(下稱永安小學)“互聯互通,共生共長”辦學理念,立足成都市雙流區“4+X”課程建設工作,通過前期調研、可行性分析、評價反饋等,將兩者有機融合,開發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開通》小課題,通過社團、鄉村少年宮的途徑,多學科教師分組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關鍵詞:“一帶一路”;綜合實踐活動;國際理解
一、背景及意義
永安小學受邀參加區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工作會,提出學校能否結合農村地區環境和現有特色巧妙開展國際理解活動。面對這一挑戰,雖學校緊鄰國際生物城,可地處深丘、校舍陳舊,難以與國外直接開展師生交流活動。同時,師生家長意識保守,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落后,如何立足本位開展好國際理解教育工作,如何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時代走向與國家大事,增強對家鄉認同感,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這一問題值得商榷。
二、相關理論
(一)一帶一路:旨在積極發展同沿途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一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
(二)蓉歐快鐵:“一帶一路”戰略給予了鐵路愈加崇高的使命,中國一些省市率先開通了X新列。蓉歐快鐵的開通,對外出口成都本地制造的女鞋、筆記本電腦等十分便利,正逐步成為國際化物流平臺。[2]
(三)國際理解教育:在培養青少年對本民族文化知識充分認可的基礎上,尊重其他國家、民族與地區的基本精神和風俗習慣,學習與其平等交往、和平相處的技能,增進互信與理解,在競爭中團結,在團結中競爭,促進本民族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共同繁榮。[3]
三、實施策略
(一)研究內容
1.利用網絡、書籍等多種方式,搜集、梳理并研究:蓉歐快鐵沿途各國(地區)、各民族禮儀規范與人文風俗;沿途各國(地區)的主要節日(含中國(成都)傳統節日);沿途各國(地區)藝術及著名的風景;沿途各國(地區)民族的差異性。
2.感知沿途各國(地區)人民對美的追求與所展現的價值觀。
3.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踐行,對學生研究能力和良好品格的提升。
(二)課程目標
1.價值體認:開拓學生國際視野,使其理解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中人與人的互相依存。在立足國家情懷的基礎上,培養國際素養,同時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認同我國的文化。
2.責任擔當:理解不同文化,對中外文化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尊重并包容差異。理解不同文化可以和諧共生,培養其正義、公平、自由的正確價值觀。
3.問題解決:通過對蓉歐快鐵相關信息的搜集,在國際理解中融入各民族與地方文化,實現本國文化、西方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互相交融,豐富我國在小學階段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認知。
4.創意物化:通過成果展示,交流探討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動手實踐出成果的成就感。在交流中,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善于發現,提升學生探究的能力。
(三)蓉歐快鐵課題(子課題)具體實施路徑
1.開通背景的研究:以了解一帶一路、蓉歐快鐵的概念及產生的背景、開通蓉歐快鐵的意義與價值體現為主要線索,融合語文、品社、道德與法治、信息技術等學科,預計收集成果:子課題的調查報告《童眼看蓉歐快鐵》。
2.開通前后影響力的對比研究:以運行時間、運行路程、運行成本、運送貨源及返程貨源等為主要線索,融合數學、科學、美術等學科,預計收集成果:自制的蓉歐快鐵地圖(融合民風民俗)、子課題的調查報告《蓉歐快鐵開通前后影響力的對比研究》。
3.沿途國家(地區)的風土人情比較研究:以沿途國家國旗和國歌、民族文化(人種、文化起源和發展、語言、服飾、飲食等)、國家經濟、政治和發展力為主要線索,融合美術、音樂、英語等學科,預計收集成果:沿途國家(地區)英文介紹(包括名字、特色等)文字圖片資料、沿途國家的國旗(繪制)、國歌(欣賞)(文字音像資料)、蓉歐快鐵系列剪紙創作作品。
四、實施過程
通過社團和鄉村少年宮,師生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性學習。第一課題組學生以童眼看蓉歐快鐵的開通,對一帶一路、蓉歐快鐵的概念及產生的背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展示了開通蓉歐快鐵的意義與價值的獨特理解。第二課題組學生以運行時間、運行路程、運行成本等為主要線索,結合數學、美術等學科,制作了內容豐富、樣式精美的手抄報,通過繪制蓉歐快鐵的線路圖,學會了如何計算比例;通過對運行時間、路程、成本與環保(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掌握了相關數學知識的概念與運算方法;了解了標準軌與寬軌的區別,在此基礎上,學生還提出了有效換軌的猜想。第三課題組分為四個項目小隊,學生在感知中國成都、俄羅斯、德國以及荷蘭等國的特色建筑、國花、國寶、特色活動,聽到來自俄羅斯風情的優美歌曲、四川的川劇后,制作了融入各國特色的長達五米的剪紙畫卷。課題研究完成后,課題組面向全體教師及部分家長代表進行了成果展示匯報,現場效果良好。
五、結束語
本次研究旨在重塑教育中的交往與生活,利用多學科的融合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提出并且解決問題,但還是存在一些遺憾,比如教學內容單一、時間有限、樣本有限等。未來,學校將加大力度研發更為多元的探究內容,有效推廣到更多的年級與班級,進一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讓學生在對比、思考、研究和創造中提升綜合素養和品格修養。
參考文獻:
[1]“一帶一路”.[OL]. https://baike.so.com/doc/7487210- 7757266.html.
[2]蓉歐快鐵.[OL].https://baike.so.com/doc/24880802- 25822884.html.
[3]國際理解教育.[OL]. https://baike.so.com/doc/28118728- 2952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