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目前,大數據技術已經融入到各行各業之中,并且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的理論體系。也正是因此,我國已經邁入了大數據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傳統高校所采用的教育方案自然也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但這也為高校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機遇。為了適應這一背景所帶來的影響,高校必須積極利用大數據時代背景所帶來的技術便利,改變傳統教學方案,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在這種積極利用技術便利的同時,受到網絡本身的開源性等因素的影響,高校不得不面對這其中所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本文就大數據背景下為高校發展所帶來的積極促進作用展開,重點分析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網絡安全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旨在為高校在大數據背景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簡要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安全問題
實現與大數據時代的接軌已經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目標,就我國高校教育而言,實現與大數據時代的接軌已經成為保障高校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內容。只有在大數據背景之下,探究出與高校進一步發展相匹配的道路,才能最大程度上實現高校發展與大數據技術相融合,進而使高校發展能夠緊跟時代潮流。然而科技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在大數據背景之下,現階段高校在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其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等內容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不得不面對網絡上所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正是因此,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夠使高校網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從而實現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我國高校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校下一步發展所需要面對的當務之急[1]。
一、大數據背景下為高校發展所帶來的積極促進作用
對于高校發展而言,在大數據背景之下,數字化信息技術已經實現了與高校教育、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的相互交融。而大數據背景下為高校發展所帶來的積極促進作用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2]:
(一)大數據能夠使高校各項工作的實際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大數據背景之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各項工作能夠直接與電子化、信息化相接軌,這也就自然而然極大地提高了各項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時也使高校各項工作的人力安排更加科學合理,減少了不必要的勞動投入,節約了人力成本。
(二)大數據能夠使高校教學模式的現有結構更為完善
對于高校而言,教學工作是重中之重。而高校現行的教學模式并不夠完善,大多依靠傳統的教育經驗進行教學模式設計,這也就導致在教學模式上存在著不合理之處。而大數據背景下所擁有的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能夠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在教學上涉及的各項數據,進行相應的建模分析,從而幫助老師及時有效地掌握住學生的真實狀況,進而使教學模式更加科學合理。這種方式也就自然使高校現有的教學模式更為完善,更具客觀性與合理性。
(三)大數據能夠幫助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大學生大都沒經歷過復雜的社會,并且其在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等方面都并不成熟。也正是因此,其成長成才過程也是個十分需要關注的內容。而大數據技術能夠基于當前信息技術的便利性,實現對于學生關鍵信息數據的收集分析,從而有效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其當前所處的思維狀態,進而針對學生所處的實際狀況展開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工作,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網絡安全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對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網絡安全所存在的問題,實際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高校對網絡安全缺乏理性認知
在當前大數據背景之下,各個高校都能認識到對于大數據技術應用的重要性。但是部分高校缺乏對于網絡安全的理性認識,從而忽視網絡安全建設,為了實現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與大數據技術相接軌,僅僅在校園網絡、大數據硬件支撐、大數據軟件支撐等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導致網絡安全相關的硬件與軟件支撐并不能與高校實際使用需求相匹配,最終導致高校網絡安全存在問題。
(二)硬件與軟件支撐所導致的網絡安全問題
對于大數據技術而言,硬件與軟件支撐是實現其實際功能的基礎,但也會導致高校網絡安全問題:對于硬件支撐而言,硬件產品本身的種類繁多,其信息兼容性有限,自然也就會導致信息系統出現安全問題,從而威脅高校網絡安全,同時硬件設備也會出現設備故障、老化等問題,在物理層面導致高校網絡安全;而對于軟件支撐而言,軟件漏洞等問題是軟件在被編輯過程中難以避免出現的副產物,而這種副產物會直接導致高校網絡安全問題[3]。
(三)黑客入侵所導致的網絡安全問題
黑客入侵是現代社會無法根除的網絡安全問題。而對于高校網絡安全而言,因為高校本身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存在,并且具有相對豐富的資源,其防護能力又并不能與公司、政府等相媲美,這也就導致高校易受到黑客的入侵。
三、高校網絡安全問題解決方案
(一)提高高校的網絡安全意識
理性認知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因此,各個高校都應理性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高校師生、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并通過定期培養的方式使校園計算機使用人員能夠增加相應的安全防范手段。
(二)硬件與軟件問題解決方案
對于硬件支撐而言,一方面要注意硬件設備本身是否能夠安全使用,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防震加固、溫度環境加固等方式有效保障硬件安全。而對于軟件支撐而言,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測試技術測試軟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對于軟件必須要進行有效的加密,并且密碼也需要具備時效性,必須定期更換。
(三)增強防護技術手段
對于無法根除的黑客入侵,只有通過技術手段的更新將黑客入侵抵擋在校園之外。正是因此,高校在防護技術層面應當注重對于防火墻技術、反病毒技術、入侵檢測系統、虛擬局域網技術、入侵檢測系統等技術的應用與增強,從而有效抵擋黑客入侵。
結語: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之下,高校網絡安全問題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高校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實現多層次的防范,不忽視任何細節,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使大數據技術能夠安全有效的應用于高校發展。
參考文獻:
[1] 覃德澤,李立信,李立禮.5G背景下高校信息安全風險分析及防范策略[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8):93-94.
[2] 溫軍成,何焱.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8):98-99.
[3] 刁曉婧.高校校園網絡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