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要]隨著近些年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到來,全球多元化的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相互結合,很多西方園林設計的觀念融入到了中國園林景觀的設計中。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西方園林的設計理念已經滿足不了國人的審美和精神需要,在此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各類元素在當今園林設計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在本文中,作者將結合實踐經驗,就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原則進行交流與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園林設計;運用研討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同時,各城市對于發展和規劃都更加重視。由于園林設不但能夠為城市增加景觀,還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氣質與內涵,園林景觀設計隨之受到人們關注。因此,在我國目前的園林設計過程中,結合地方文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有機地融人到城市園林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當今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物質水平逐漸提高的基礎上,相應的對精神需求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人們對于舒適的環境去放松疲勞,舒緩身心要求越來越強烈。而園林景觀設計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項重要部分,對于整個城市形象的特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更好地為觀賞者舒緩在平日繁忙工作的緊張情緒,又可以做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能,可謂一舉多得。在下文中,作者將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在意義,對現代城市園林與傳統文化符號進行融合的策略進行探索。
1 中國傳統文化的概述
所謂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由中國華夏民族的文明內涵,人們的生活,風俗習慣和文化精神的合稱,而在文化的定義,往往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角度,但總的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釋道三家為主。三者文化內核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整體內容,同時中國文化主張積極進取,建功立業,還主張順其自然,無私奉獻等等。中國傳統文化是由華夏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積淀而成的,而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文化主要是由“儒、釋、道”三家構成,其中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其思想核心為“仁、義、禮、智、信”。在儒家文化的思想內涵下,還有中國書法、中國武術、中國民族歌曲、中國民族舞蹈等一系列包含傳統文化的內容。這些傳統文化的內容幾千年來融入進了華夏民族的基因,受到了廣泛的流傳和推廣,對我國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園林設計中的要求
2.1 結合實際地理條件
在當今我國的園林設計中,一般分為水中園林景觀和陸地園林景觀兩部分。在進行實際園林設計的過程中,要針對園林設計的地點進行事先的調研工作,根據地貌來確定景觀的具體設計原則和設計內容來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針對植被特點、水流緩急、山石圍擋最終確定使用哪一種類型的文化要素。在目前的園林景觀中,一般都使用植被類型結合地貌特征的方式,通過人工挖渠引水和灌木搭配的形式營造出中華文化的意境美,提升景觀的內在含義。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我國目前的園林設計中,很多的巧妙借用地勢地貌的特征,來使建筑物和植物搭配的更加有曲線美和意境美,通過虛實結合、明暗相映的對比,營造出“曲徑通幽”的美感,這種美感更能地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特色,而且氛圍也更值得人尋味。
2.2 營造自然氣氛
在當今的園林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往往會綜合考慮到施工經費、設計成本、自然地貌等多重因素,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打造出適合當地環境的景觀元素。比如,在現代的園林設計中,設計師會注意到園林景觀的地勢、地貌特征,在地勢較低的地方,或者具有明顯緩坡的地方就適合設置魚塘或池塘來進行觀賞魚的養殖,同時也可以種植一些荷花、睡蓮等,在地勢較高的丘陵或小山地可以設計一些造型跌宕起伏的景觀,使園林整體更加具有層次感,同時更具有神秘的氣息。“借勢造景”這種技術不僅能夠實現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結合,此外還可以對周邊的原生態植物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整理,將自然風貌更好地還原,同時還不破壞原生態景觀,這樣更能呈現出原生態的美感。此外,利用原生態的草木花卉來襯托園林景觀,可以更好地展現出園林景觀中的自然氣息。古語云,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想更好地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文化特色,就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借勢造景,渲染出我國傳統文化的氣氛更加出眾,將景物與自然相和諧,使得景觀更具有大自然的美感,利用植物和建筑物的相互烘托,營造出田園風格的曼妙氛圍。
3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3.1 色彩元素的應用
色彩元素在我國的當代園林設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對于色彩的使用頗為講究,尤其是在具有嚴格的等級之分的封建社會,不同的顏色都含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顏色必須在不同的場合和地點進行使用。例如,在我國古代傳統的色系中,中國紅、青花藍、瓦片灰、琉璃綠等顏色是我國傳統封建皇家色系的代表,它們更多地呈現出莊嚴典雅和喜慶等氣氛。于是,這些色彩往往出現在一些莊嚴的亭臺樓閣和宮殿之中——中國紅代表著節日喜慶的氣氛,具有大氣的感覺;琉璃黃更具尊貴的氣質,一般用于古代的宮廷建筑和宮廷的院子中;國槐綠屬于園林之內的典型色,可以和自然進行更好的結合。所以在中國的傳統顏色使用中,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只有更好地使其進行搭配,才能起到既美觀又具有景觀特色的要求,以使得自然和藝術的氣息有機的結合。例如,在河北省承德的避暑山莊是我國古代的皇家園林,在這一園林的設計中,色彩的搭配和使用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園林整體上運用了國槐綠色,同時又結合了青紅色,使青磚白瓦的意境完全體現出來,其整體風格簡潔而又不失創新,豪放中展露出了典雅,體現了傳統文化和現代園林的有機結合,獲得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3.2 繪畫元素的應用
在我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中,繪畫作品頗具寓意,作者將園林景觀的設計特點與中國古代繪畫的圖形和構圖風格進行對比,不難看出,傳統的畫作與古代的園林設計,在布局和環境搭配方面具有很多的相同之處。在繪畫藝術結構中,通過這種方式來打造園林藝術,可以實現虛實結合的有機轉換,借助這種繪畫的布局風格和手段,可以讓園林中的植物搭配以及結構更加優化,使布局更加的合理,增加園林的藝術美感,使園林建筑和植被之間更加的和諧。比如,在一些園林項目中,就借鑒了傳統的國畫繪畫元素,用其構圖的原理進行了園林的設計和創新,使自然景物和人造的亭臺樓閣相互和諧,營造出了虛實結合的情境。例如,在大連萬達現代城的第三景觀園中,就利用了傳統繪畫元素和中國傳統的園林景觀設計相配合的原理,同時在此元素之上通過項目在園林設計上景觀的搭配,使整個園林實現和諧統一的特征,同時在繪畫中構圖精巧,與植物的種植和分布交相輝映,營造出虛實結合高低落差的完美意境。
3.3 漢字元素的應用
在世界各國的文字中,我國的漢字元素在傳統文化構造中獨具藝術特色。不同字體和不同內容的漢字,所表達出的意義和內涵都完全不同。從字形來說,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類型之一,這種文字與歐美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不同,在形態上呈現出方塊兒的特點,所以也被稱為方塊字,由于漢字的表述意義是屬于音一類的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內涵三位一體的特征,而這一特征在世界文字的內涵中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設計師進行園林設計時,可以通過使用不同字體來彰顯傳統文化的特點,結合園林中的一些仿古設計和亭臺樓閣,將一些漢字展現出來,進而體現出不同時代的內涵和韻味。比如,在我國舉行的世博會中,中國館的方案設計就是借助于蘇州園林的風格,展館內的走廊以及整體的展館建筑構造上隨處可見小篆字體的裝飾,使得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們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特點,進而更好地展現出了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魅力。
3.4 雕刻元素的應用
中國古代的篆刻和雕刻藝術是在世界文化中極具特色,這項藝術是我國歷朝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至今仍然頗具特色。所以目前在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如果想更好地結合傳統文化元素,則可以通過雕刻藝術來展現出不同園林的特色。對于雕刻藝術的本身內容來看,其和繪畫藝術的本質存在結構上的差異,藝術畫作往往是在二維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而雕刻藝術是利用三維空間來進行創作,這種創作更具有層次性和立體性,在實際的制作過程中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我國歷史文化的張力和特點。此外,雕刻藝術在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更加抽象地表現出其藝術特色,使其和園林的整體實現有機的結合,同時將其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要想加強現代園林制造的獨特性,更好地展現出園林景觀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水平,就要在園林中恰當地進行一些藝術雕刻作品的展現,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傳統文化和當地園林的景觀特色。
4 結語
綜上所述,縱觀目前國內國外的所有園林設計中,由各個國家傳統文化的元素,從園林設計的內涵進行結合,雖然在操作過程中較為繁瑣,但是這種搭配方式更好地能體現出國家的傳統文化內涵。尤其作為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所以其通過傳統文化的要素如漢字、繪畫和色彩的特征與自然園林進行有效的搭配,能夠更好地發揚和拓展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核。在目前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要想更好地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彰顯其特色,就要在園林的規劃時,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和符號融入到園林景觀中去,使其具有更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特色,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園林技術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使園林在具有觀賞性的同時也具有更深刻的藝術價值,進而更好地能展現出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李詩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居業,2019(05).
[2]萬林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02).
[3]赫春紅.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8(11).
[4]李詩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