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巖 王海燕
摘 要: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給圖書館事業帶來轉型發展的新契機,民辦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其圖書館隊伍建設水平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以吉林省11所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建設為研究對象,基于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提供的數據,分析了地方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建設在人員規模,學歷和職稱結構、專業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新時代民辦高校圖書館員隊伍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民辦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2-0-02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這一重要部署為中國教育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民辦高等學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在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過程中,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與轉型,師生對圖書館提出更優質、更個性化的需求,同時,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與信息技術的驅動下面臨著精準服務與創新服務能力的轉變,本文以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為例,分析館員隊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建設的建議及策略,為我國民辦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提供參考。
二、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基本情況
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共12所(含獨立學院),本次調查選擇提交有效數據院校11所: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動畫學院、吉林建筑科技學院、長春光華學院、長春建筑學院、長春財經學院、長春科技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長春理工光電信息學院、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數據來源于各校圖書館官網和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2018年數據,調查結果如下:
(一)人員規模
11所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共有201名工作人員,各館工作人員最多26人,最少10人,有8所院校配備了勤工助學學生;各館工作人員人均服務師生數最高1∶1262,最低1∶462;女性工作人員平均占67.3%。
(二)年齡結構
11所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中,29歲及以下工作人員平均占9.9%,30—39歲工作人員112人,是四組數據中占比最多的,占55.4%,40—49歲工作人員平均占24.2%,50歲及以上工作人員平均占10.4%。
(三)學歷結構
11所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中,以本科學歷工作人員為主,占72.8%;其次是碩士學位,占22.8%;兩者合計達到193人,占95.5%,大專及以下學歷工作人員數量較少,占4%;博士學位的工作人員占比最少,占0.5%,僅1所院校有博士學位工作人員。
(四)職稱結構
11所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中,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工作人員占94.1%;其中正高級職稱占3%;副高級職稱占10.4%;中級職稱占42.1%;初級及以下職稱分別占38.6和5.9%;有1所院校圖書館隊伍中級以上職稱工作人員占95%。
(五)專業結構
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系統未提供專業結構數據,這里僅以長春光華學院圖書館為例,圖書、情報、信息組織類專業工作人員5人,占21%,軟件工程、計算機類專業工作人員6人,占25%,與學校所設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工作人員9人,占37.5%,其他專業4人,占17%。
三、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現狀分析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館員隊伍年輕化,館員的職業教育與能力培養受到重視,科研能力明顯提高。但根據數據分析依然可以看出,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建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人員規模、性別結構不盡合理
數據調查顯示,11所吉林省民辦本科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總數201人,人均服務師生比1∶642,呈現出人員明顯不足,人均工作量較大的狀況。女性工作人員平均占67.3%,男性工作人員平均占32.7%,從中可以看出,女性仍是其從業群體的主要力量,然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圖書館中的廣泛應用,男性館員在圖書館中的作用與地位將日漸明顯。尤其是在數據開發、系統維護等工作中,男性館員相對于女性館員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2]。男性館員缺少,必然會對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深入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二)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匱乏
本次調查顯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吉林省民辦本科高校圖書館館員隊伍在學歷層次、職稱結構上有明顯提高,具有本科學歷的青年館員成為民辦高校圖書館隊伍的骨干力量,盡管如此,具有碩士學位的人數仍然不多,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級人才缺少,中級及以下職稱工作人員占比較大。《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對高等學校圖書館專業館員有明確要求:專業館員的數量應不低于館員總數的50%。專業館員一般應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層次學歷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并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3]。因此,提高民辦高校圖書館隊伍的學歷層次、改善職稱結構還是較為艱巨的任務。
(三)專業結構整體不平衡
據調查,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隊伍中,有的館員是由學校其他部門調整過來的,沒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背景,不具備圖書館學、信息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擁有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或者雙學士學位的工作人員則更少。鄧福倫認為,圖書館人員專業的合理配置應為:圖書專業人員為30%,計算機專業人員為10%—15%,與學校所設專業相同或相近專業人員為55%—60%[4]。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匱乏制約了民辦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發展。
四、對民辦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給圖書館事業帶來轉型發展的新契機,民辦高校圖書館越來越需要建設一支思想道德修養優良、專業技術水平精湛、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館員隊伍,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提供支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一)制定館員職業資質標準
2018—2022年教育部高校圖工委第一次工作計劃中第一條:“制定館員資質標準、職業能力標準,編制培訓大綱和教材,對新任館長館員進行線上線下培訓,既培養其專業素養,又培養其愛崗敬業的情懷,既面向全國,又關注最需要的區域,以改變高校圖書館發展不平衡的現狀”。[5]明確要求圖書館員要具有一定的職業能力,館員隊伍職業化,實行專業的職業資格認證,由此可見,館員的職業資質認證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關鍵。
(二)優化隊伍結構,引進專業人才
民辦高校圖書館不僅要重視圖書館資源建設、空間再造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更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制定有利于民辦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的有效措施,引進高學歷、高層次的專業人才來完善館員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整體素質,控制非專業人才的安置數量,采取有計劃、連續性的公開招聘相關專業人才,逐漸解決館員隊伍不盡合理的情況,確保新入職館員在年齡、學歷、專業背景等方面符合館員隊伍結構優化的要求,保證圖書館人才隊伍的平衡發展。
(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職業精神
把思想道德建設貫穿于圖書館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其目的是培養館員的職業道德,提高館員思想覺悟,道德水準,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館員的職業滿足感、使命感,強化價值引領,行為示范,愛崗敬業、消除不良情緒。實施館員養德修為工程,制定館員養德修為實踐清單,明確品德素養和業務素養;制定館員負面清單,時刻提醒大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將養德修為建設融入館員的學習、生活中,提高館員隊伍整體素質,推動民辦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發展。
(四)營造學習氛圍,加強教育培訓
館員培養是圖書館隊伍建設必需的關鍵過程,其人才培養質量是館員職業能力的重要所在,在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員隊伍中,占主體部分的是具有本科學歷和中級職稱的青年館員,制定科學合理館的培訓計劃,培養館員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對知識型館員隊伍建設有幫助。
1.制定培養方案
推動館員培訓常態化,探索培訓學分制,重視館員培訓后的反饋。將館員培訓分為職業培訓、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等專項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館員和中青年館員,以提升服務能力為目的,從培訓對象的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圖書館管理,信息技術應用等培訓,鼓勵40歲以下的青年館員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2.館員自主學習
靈活開放的自主學習方式有利于館員專業能力的提高,培養館員終身學習的理念,同時也是館員反思性工作的實踐,基于慕課、專屬在線課程(SPOC)或其他在線課程的學習,取得認證證書,如中國大學MOOC:中山大學程煥文《圖書館管理》、武漢大學黃如花《信息檢索》等;除開放課程外,館員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參加圖情學術交流、培訓活動,例如,知網在線教學平臺:2020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與創新應用高級研修班等培訓活動;也可以加入中國圖書館學會,通過“會員學習中心”官方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序學習培訓課程。專業閱讀對館員自身專業成長有一定程度的實用性,有利于知識拓展和專業能力提升。比如:基于互聯網、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利用全球學術快報等數據庫資源查閱《中國圖書館學報》《大學圖書館學報》等電子期刊。
3.鼓勵科學研究
圖書館是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專業性學術機構,科研能力是館員必備的職業素養。民辦高校圖書館要強化館員的科研意識,以實際工作為科研切入點,開展科學研究,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夠增強館員業務工作的創造性,將科研產出量納入圖書館館員績效考核體系中,支持館員參加圖書館專業學術會議,參加優秀論文和優秀案例評選,擴寬館員思維,通過學術引領,激發館員隊伍的未知欲和創造性。
(五)科學動態考核,健全評價體系
民辦高校圖書館推行完善優化的崗位績效考核體系,是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館員隊伍的重要措施。對照崗位職責,制定科學有效的考核指標,建立科學規范的服務評價體系,對館員的職業精神、工作狀態、工作業績等進行評價,提升工作挑戰性,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因素。引入激勵機制,采用全員競聘,鼓勵年輕館員勇挑重擔,充分激發館員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實行館內輪崗的辦法,使館員在工作中相互學習,掌握信息資源管理、圖書情報知識等技能,成為復合型智慧館員。
五、結語
阮岡納贊說:“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民辦高校圖書館也正在朝著建設智慧圖書館的方向快速前進,建設智慧化、智能化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智慧服務,因此,建設一支智慧館員隊伍是民辦高校圖書館建設的重要任務,民辦高校圖書館要加強館員隊伍思想道德建設,促進館員繼續教育和學習投入,健全用人考核機制,創新管理,聚合團隊精神,融入新時代,為學校人才培養、科研提供知識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R].人民日報,2017-10-19.
[2]曹娟,劉永勝.未來10年高校圖書館員發展趨勢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1(01):102-104.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2015-12-3.
[4]鄧福泉.對高校圖書館人員結構合理性的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6(01):76-78.
[5]王波.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紀要[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36(06):128.
其他作者簡介:
王海燕,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