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清
摘要:對于高中生來說,化學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高中化學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難度,其概念性知識眾多,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就會在心理打退堂鼓,造成學生學習的壓力和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廣大教師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將復雜的化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能夠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化學思考和學習。本文主要闡述了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育中的作用和途徑,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有效途徑
在高中化學教學階段,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一些學生認為高中化學很難,沒有信心學好,而采取懈怠的態度。這樣即使教師再努力地教,學生也不可能牢固掌握化學知識。造成這種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自身存在某些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阻礙了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感到化學學習的枯燥。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需要積極探究教學方式,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采用生活化知識。進行課堂導入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時,我們通常會采用課堂導入環節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目的是將學生帶領到課堂學習中,深入思考和學習,所以這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這個環節采用生活化的知識,讓化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當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時,他們的思維就會得到提高,也會對課堂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探究和學習欲望。在課堂引導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學生感興趣和熟悉的場景進行引導或者比喻,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乙醇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同學們知道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者物品中乙醇最多嗎?答案是酒;還有我們在打點滴的時候醫生會用棉簽蘸乙醇在我們手上擦拭,這說明乙醇有消毒的功能。那對于酒而言,為什么放置的時間越長就越香醇呢?通過與生活結合的方式開展化學課堂教學,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鎖定在課堂學習中。
其次,教師還可以采用社會熱點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相關情境去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在為學生講蛋白質這一化學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三聚氰胺假奶粉”事件,通過社會事例增加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開展化學教學。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采用口頭或者板書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只能是在被動學習狀態下學習,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思考能力自然也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樣學生的主體位置得不到體現,同時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沉悶,學生也學得沒有趣味。在新課標推行后,很多教師積極改變教學理念,將情境教育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轉變了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的欲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金屬化合物”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時,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分別對蘇打和小蘇打提出相關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對平時生活中常見,但是沒有去關注的物品進行仔細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通過分析蘇打和小蘇打的物理性質,再到分析它們的化學性質,從而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物品進行探究和學習,進而讓學生思考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促進學生思考。
三、開展生活化實驗。培養學生探索欲望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操作,這也是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把握實驗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去學習化學知識,從而對化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學生能夠真正感知到化學實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也是現代化學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即在實踐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和探索能力,讓學生的知識和動手能力都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離子反應”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實驗,激勵學生思考和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有人會把醋倒進熱水壺中去清洗水垢,我們學生在學習化學后,可能知道是醋與水垢中的碳酸鈣發生了反應,最后溶解在水里面,就達到了清洗的目的。但是當我們沒有醋怎么辦,是不是可以采用其他的物品來代替。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以此設計實驗內容,讓學生對多種物品進行實驗操作。比如可以用檸檬酸、小蘇打、食用鹽等。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學知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育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并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