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摘要:齊魯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作為孔孟之鄉、齊魯文化發祥地,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理應肩負起歷史重任。山東省高校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滲入齊魯文化,是我們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關鍵詞:齊魯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齊魯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山東省作為孔孟之鄉、齊魯文化發祥地,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理應肩負起歷史重任。山東省高校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滲入齊魯文化,是我們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本文將從齊魯文化的內涵、齊魯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齊魯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施路徑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齊魯文化的內涵
齊魯文化是指在齊魯大地上產生的一切文明成果。主要由齊文化(以商業、海洋文化為主要特征)、魯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要特征)組成的。她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區域文化,也是我國的主流文化、先進文化的重要部分,影響深遠。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不僅是齊魯兒女的精神追求,更是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齊魯文化這種極富魅力的人文特性經過歷史演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其靈魂和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以人為本,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以仁為核心,把“仁者愛人”作為做人的根本原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以德為美:把道德看作具有崇高價值的精神追求,講究修身養性、美德做人、做事先做人、嚴己寬人等;以孝為先:百事孝為先,講究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恪守禮儀,在家子女敬重父母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范;以和為貴:把“和”作為最高的社會生活境界,使人之間和諧相處,達到了人際關系的理想狀態。
二、齊魯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齊魯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資源。齊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又涵蓋各家學派的優秀思想,強調以“人”為本,以“仁”為核心,“禮”為規范,“德”為人生價值追求,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追求富國強兵的政治抱負、講求以和為貴的人文情懷、重視誠實守信的道德品格等等,這些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質資源,深入分析其育人功用,能夠更好地發掘其內容和應用其價值的前提。
齊魯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材。齊魯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同根同宗、高度一致,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材。包括了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健全人格教育。
弘揚齊魯文化也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根本要求。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進一步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齊魯文化中充滿著憂國憂民、勇于擔當、厚德載物、經世致用、勤勞奮斗、求真務實等優秀的傳統道德精神,這些為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學生成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新時代接班人提供了借鑒和保證。
三、齊魯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施路徑
(一)將齊魯優秀文化傳統與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進行有機融合
加強跨學科文化滲透,提高和充實人文素質教育。在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體系設置上,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中心,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綜合素質。
(二)提高教師人文素質,促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的辦學能力和水平。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舉止、文化素養等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影響是巨大的。我國部分高職院校長期存在重視科技,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現象。齊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守誠信、講仁愛、尚和合等主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高等學校首先要以傳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和思想品德,通過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培訓,邀請專家開設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的講座,提高學校整體的文化品位。
(三)把握“仁”之理念,逐步實現校園活動與社會生活的接軌
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但與真正的社會生活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時間較多,更容易走進學生,傾聽他們的內心,可把握這一契機,促成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而這些耳濡目染的齊魯文化則成為行為養成的文化支撐。
四、結語
齊魯文化為國之精粹,如此人類文化遺產不應在歷史長河中被遺忘,我們應當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更好地發揮齊文化的革新精神,以及魯文化對“仁”之理念的升華。齊魯文化作為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應當在新的時代得到弘揚和傳承,融合在高職高專學生的血液中。關注工具性、理性,固然能帶來實際的效益,但以“仁”為核心的齊魯文化所帶來的意義也是頗為深遠,必將激揚新時代的山東精神,領跑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