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紅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化學課程中培養核心素養是教學重點,而實驗教學是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進行探究學習的主要方式。針對化學素養的培養,實驗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上需要進行優化,以探究氛圍、分步探索、理論分析、生活應用為具體的策略,以此保證知識的有效理解認識,并在實驗過程中有思維的參與和思想的建立,從而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本文以化學核心素養內容為基礎,提出了以素養為核心的初中實驗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097-01
前言:化學是初中才開設課程,雖然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中對于化學有所接觸,但是初步的認識不能養成核心素養。所以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注重實際實效性,關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以此來推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成長。核心素養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可以使其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在學習能力和化學思維上都能獲得極大的提升,并且還能養成解題能力,有助于成績的提升,所以教師要重視核心素養培養在實驗教學中的落實。
一、建立探究氛圍,培養化學學習能力
在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中,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是學習能力的展現,在實驗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內驅動力,以探究實驗氛圍培養學習能力,促進核心素養能力的養成。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驗教學的開展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讓其能夠參與實驗探究,進行證據推理,以此就能實現知識中素養的挖掘,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有化學知識認知的素養形成,養成化學學習能力。探究氛圍的建立需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的化學驗證和推理當中,改變以往單一性的介紹實驗方式。比如在《鐵的生銹條件的探究》實驗教學中,應注重實驗中理論知識的挖掘和呈現,以學生為核心,引入實驗理論分析,實驗總結、現象理解等,讓實驗教學帶動學生的思考,以知識探究為核心培養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實驗內容的留白和設置,尊重學生的想法,在即時評價上要應對學生的主觀認識,帶動實驗探究,形成共同學習的氛圍,素養的培養也就得到了有效落實。
二、分步實驗內容,促進核心素養內化
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開展需要有內化的過程,讓實驗知識中的素養認知成為知識內容,以此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核心素養的內化過程需要有實踐性的參與,但是初中生的化學課程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顯現了較大的不同,實驗教學中如果無法參與就會造成實驗無效化,缺乏主動思考的空間。因此,化學實驗需要針對內容做分布設計,保證學生在其中的參與,也讓實驗變成個人知識應用的過程。以《配置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實驗中,首先做準備階段的設置人,讓學生依據溶液濃度的知識點去設計實驗內容,建立一個個性化的實驗流程,以此使宏觀與微觀理解在此過程中得到結合應用;其次學生依據自身的實驗設計做具體的討論分享,完善實驗設計,并探討其中溶液配比的計算,強化平衡思想的應用和證據推理能力的培養;之后開展實物實驗,讓學生依據實驗設計和理論認識做動手操作,并記錄實驗過程,落實模型認知和科學探究,使理論與實際結合,帶動化學思維結構的成長;最后開展實驗總結,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其中一個實驗小組做總結發言,而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而教師在學生的總結討論之后做實驗知識整理,保證實驗中溶液配比知識理解和計算的準確性。同時在過程中應提出實驗垃圾的處理的方案,培養綠色化學思想,促進化學應用社會責任感的建立。通過分步實驗教學的開展,學生在其中會有自主想法的展現,實驗理論的研討和分析,實際過程和結果的反思,有助于個人能力的成長和發展,也能保證核心素養的培養下的內化。
三、注重學習引導,培養化學思想方法
化學思想方法是化學知識學習和應用的基礎,其中包含變化和平衡素養內容,專注于知識的理解應用。變化和平衡素養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落實需要注重學習引導,關注學習過程,讓學生去做實驗分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其中教師要發揮出實驗教學的化學現象特點,以此為資源引導學生做自主分析,做實驗與理論的結合,在過程的內容上做化學思想培養,讓實驗感知和認識轉為化學思想,提高教學的效果。比如在《中和反應》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做實驗與理論結合設計,引導學生去分析中和反應中的物質變化,以實驗觀察中和反應的過程和其中的數據,并以變化和平衡思想解析中和反應,讓實驗透明化。在這其中學生的化學思想方法能夠得到養成,并且科學探究素養也能得到發展。具體的教學中應將中和實驗的化學方程式、反應前后的物質性質等做分析,保證實驗中的深度思考,以探索的方式讓實驗成為知識的載體,被學生所了解認識。
四、引入生活元素,培養化學學科觀念
化學是一門科學學科,其觀念在當前的教育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綠色化學思想為主,所以在實驗教學中要引入生活元素,讓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使責任意識素養能夠得到發展。生活元素在實驗教學中的引用,主要通過簡化實驗內容,加強生物物質的應用,并且在實驗中設計生活問題,讓學生做化學知識的生活應用思考。例如在《鹽的化學性質》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將食用鹽帶入到課堂中,可以激發學生去了解實驗的興趣,也能讓實驗中的化學知識呈現可以引發生活思考,有助于責任意識的培養。而在實驗之后可以提出基于鹽的化學性質能夠在生活中有什么樣的應用?推動學生思考,而教師對于應用思考應以環保意識為基礎做評價,促進綠色應用化學知識的意識,讓核心素養的培養帶有實效性。
結論:總而言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滲透是新時期的必要策略,在教學目標上重視學生素養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形式上保證素養認知的需求,以此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化學學習綜合能力和思想認識。但是在核心素養的實驗教學設計上要關注差異性的學習理解,適當運用信息技術做虛擬實驗探究,使教學的開展能夠符合所有學生的需要,保證思維和思想上的參與,在實驗探究中完成知識的獲取和素養能力的提升,優化實驗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彭玉丹.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方向與趨勢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09):64.
[2]他維媛.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初探[J].新課程,2020(37):56.
[3]魏紅琴.初中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滲透的有效途徑[J].試題與研究,2020(2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