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中學實驗學校
現如今,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也在不斷進行著有效的革新。為了能夠更好的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老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學生們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拓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去學習信息技術教學知識和內容,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微課教學主要是一種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數字化資源,其能夠通過按照人們的認知規律,對教學內容以碎片化的形式來展示出來。微課教學具有教學內容少、教學時間短、教學資源容量小、情景化教學結構、內容具體、主題突出、教學效果好、傳播多樣化等特點,能夠有效的調動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提升各類教學效果和質量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的信息基礎掌握能力,直接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家庭條件和家庭教育不同,學生信息技術掌握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若是不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而采用一種“大鍋飯”的教學方式,則很容易出現“吃不飽”等教學問題,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微課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微視頻為教學核心,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作為分層教學資源,從而實現異步式教學。例如在《Flash補間動畫制作》這節課程教學中,考慮到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差異,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高、低不同層次,并通過微課分別為學生制作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視頻。對于信息技術掌握能力偏下的學生,微課中應細化圖形繪制→圖形原件→插入關鍵幀→補間動畫→預覽回訪的整個制作過程,幫助學生強化基礎。而對于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微課中則可以簡化這些基礎知識內容,著重強調融入引導層、路徑曲線、緊貼路徑運動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從而在更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下,確保學生可以共同進步提升。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越發被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身份地位的轉換,給予學生更多獨立自主學習機會,從而實現學生主體知識構建,尤其是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若是不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永遠無法真正掌握信息技術。而在這個過程中,微課打破了學習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可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和手段,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在微課下自主學習成長。例如在《網站和網頁制作》這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整個“網站與網頁”的制作流程知識,通過微視頻錄制下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時間任務,如設計“校園網站網頁”,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若是出現了任何困難,都可以通過微視頻的重復觀看,了解網站與網頁制作的相關知識,進而獨立自主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可以真正地將信息技術轉化為實踐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知識結構復雜,很多軟件的使用學習,往往涉及多種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混淆,這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困難所在,同時也是以往教學中很難突破的瓶頸。而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微課可以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清晰地呈現知識,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鞏固、記憶知識,從而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例如在《Flash二維動畫制作》這節課程教學中,“遮罩層”的教學是以往公認的難點,這是因為一個“遮罩層”的應用,需要20多個步驟,窗口使用的復雜、節目切換的頻繁,往往讓學生眼花繚亂。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使用微課展開教學,可以將“遮罩層”的整個應用過程,通過微課一點一滴地呈現出來,從而以微課構建教學知識網絡,而學生可以通過暫停、快進、重復等播放手段,細化吸收知識,這樣不但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學生也可以在頭腦之中自己構建知識網絡,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做出了極大的保障。
微課作為信息技術下衍生出的一種現代教學產物,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諸多的契合,通過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極大地為教學質量提升做保障。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者有必要對微課技術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微課教學實效,從而推動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