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
摘要:革命文化扎根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沃土,孕育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結合而形成的優秀文化,革命文化的內涵與高職院校思政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相契合,同時也是新疆高職院校的現實和面向未來的需要。然而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還面臨著一些困境。為此,我們對新疆高職院校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的對策從進課堂、打造外部環境、提升教師革命文化素養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革命文化 高職院校 對策
一、革命文化在新疆高職院校中的重要意義
“革命文化孕育于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形成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之中,它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寶貴財富,已經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鮮明的精神特質。正如習近平所說的那樣“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一再強調要堅持革命傳統鑄魂育人,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席卷全球之時,我們看到無數新時代的青年無懼前途的艱險,毅然沖在前線,這讓我們再次想起當年那些走過長征的熱血青年,他們骨子里的精神是一樣的,而這種精神就是敢于犧牲、勇于奉獻、團結一致,這正是革命精神在代代傳承。因此我們再一次深刻地認識到在新時代弘揚和發展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一)高職院校鑄魂育人的需要
正如習近平所說的那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如何在新時代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是當前新疆高職院校急需面對的問題。因此,新時代新疆高職院校應如何弘揚和發展革命文化成為亟待思考的問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學生提供精神指引,助力學生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新疆現實的需要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地區,自然環境復雜,民族眾多,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經濟發展“造血”能力亟待提升,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以后大多會去基層或者一線工作,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讓高職學生下得去、留得住成為當前的一大難題,也關系著新疆基層經濟長遠發展與社會和諧。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更需要革命文化為其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面向未來的需要
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來展開。這也是新疆高職院校首先要回答的問題。一直以來,“三股勢力”歪曲杜撰歷史,制造民族隔閡,企圖將新疆從中國的版圖上分裂出去,他們將罪惡的雙手伸向新疆社會的各個角落,而青少年也成為他們與我們爭奪未來的重要目標群體。“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而革命文化中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正是我們當下“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闡釋,是我們對抗“三股勢力”的有力思想武器。
二、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中的現狀與困境
(一)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
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新疆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一些少數民族學生國語水平弱。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他們對黨史國史了解不多,甚至對于一些耳熟能詳的革命人物或者革命事跡都不了解。
課程開設方面。目前新疆高職院校沒有開設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的課程,這就使得學生對革命文化和中共黨史的認識出現不足。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設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一課程。從這門課程中學生可以接觸一些革命文化,而且比較碎片化,缺乏系統化。
校園革命文化氛圍不濃厚。時下的校園建設注重時尚與前衛,在高速發展的校園建設下很少注重革命文化的宣揚。這就使得學生日常生活中對革命文化產生了距離感。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困境
首先,學校革命文化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以便于學生的就業及服務社會。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職業道德素養、核心價值觀及新疆地方史等內容的教育,對革命文化的教育并不突出。
其次,革命文化對學生外部環境的滲透不夠。文化對一個人的感染既需要直接的教育也離不開潤物細無聲的慢慢滲透。對于時下高職學生來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主要是校園文化環境和網絡環境。目前新疆高職教育發展較快,學校建設力度加大,在注重設計的多元性時如何在當今多元文化下加強校園革命文化氛圍,在特色的校園文化中融入革命文化,成為當下校園文化中亟待思考的問題。除了校園環境外,網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強。隨著網絡的興起和多元文化的傳播,網絡已經成為學生接觸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網絡上充斥了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以及歷史虛無主義和過度娛樂化的思想,這些都弱化和瓦解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的效果。
再次,教師隊伍的革命文化素養不夠。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首先教師要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但目前新疆高職院校并沒有革命文化的專門課程,因此教師隊伍對革命文化的素養停留在表面,只注重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局部應用,而沒有深入了解革命文化。這就會讓學生對革命文化產生刻板、淺顯的映像。
三、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對策
革命文化扎根于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又孕育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培育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的主要途徑,是傳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應該充分運用革命文化的優秀基因為新疆高職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注入靈魂。為此,我們對新疆高職院校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的途徑進行了探索。
(一)讓革命文化進課堂
由于新疆高職院校并未開設中共黨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專門課程,因此要讓革命文化進課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可以開設革命文化選修課。在高職院校按照教學計劃一般都會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師資情況開設一些相應的選修課,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因此,開設革命文化選修課可以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外延,提升革命文化在新疆高職院校的影響力。
其次,從思政課堂到課堂思政,將革命文化融入課堂思政中。目前新疆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這四門課。而這些課程從不同的方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革命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下產生的,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敢于奉獻、勇于犧牲等精神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內涵是相契合的。因此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可以更好地提升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可以將革命文化的案例、電影、英雄人物融入到思政課程中去。此外新疆高職院校從2017年開始進行“每課三分鐘”的推廣,而這正是從思政課堂到課堂思政的良好方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每課三分鐘”將革命文化融入到課堂當中去,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再次,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育人效果。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感受革命精神的洗禮后切實地感受革命的物質文化,如革命圣地、紀念館、雕塑等。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去切身體會革命的痕跡,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讓革命文化在實踐教學中得到升華。此外也可以讓學生參加相關社團、唱紅歌、看紅色書籍、紀念革命烈士等方式提升學生對革命文化的了解,讓革命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課中去。
(二)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革命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校園文化和網絡環境。從校園文化來說,要將革命文化的主題融入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去,讓學生在無意間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增加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革命文化的興趣。目前我們可以通過將革命文化融入到網絡學習平臺、自媒體、公眾號等,對學生潛移默化。
(三)提升教師的革命文化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說“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要讓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關鍵在培養思政教師的革命文化素養。提高思政教師的革命理論功底,既要掌握革命文化的歷史價值又要領會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從而才能讓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時既能有溫度又能有深度。
總之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現實、未來和鑄魂育人的需要,但同時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還面臨著現實的困境。如何講好革命故事,傳播好紅色主旋律需要外部環境的改善、學生的努力以及教師的提升,將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新疆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為新疆社會長治久安注入精神動力。
項目基金:項目名稱: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革命文化在南疆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bykj2018s-13。
參考文獻:
[1] 潘虹;論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EB/OL].人民網,2018-10-09.
[2] 思政課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9-03-21.
[3] 潘虹;論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EB/OL].人民網,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