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內容摘要】語文學科對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與人文素養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受其學科特點影響,也是滲透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初中語文教材就是較好的載體,但在教學實踐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情況卻不容樂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差異、教師對于傳統文化教學缺乏重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認知不明等因素,都導致傳統文化教學流于表面,未能發揮其立德樹人的價值。為完成素質教育目標,幫助學生成長為具備較高文學素養的人才,挖掘傳統文化教育價值、提高傳統文化教學效率,是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重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 傳統文化 實踐探索
中華文化由56個民族構成,共同孕育出獨特、深邃的傳統文化,在漫長的千年演變中,逐漸形成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初中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社會與企業發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一、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的傳承價值
傳統文化指的是在漫長的文化演變過程中匯聚而成的反映民族特征、民族風貌、精神文化、思想道德和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我國傳統文化綿延上下數千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古國,我國物質文化、精神文明、民風民俗等,都是中華民族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能夠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寶藏[1]。傳統文化作為重要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在現代教育中重視傳統文化,有助于傳承與發揚我國優秀文明,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知識理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也能夠讓學生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下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修養。在世界文化競爭的大環境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走出文化危機,助力學生養成文化自信,為國家、民族發展奠定基礎。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1.教師未能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會對傳統文化教學缺乏重視,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照搬課本的內容,以學生學習成績提高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及時在新課改提出加強傳統文化教學的要求后,教師也很難認識到傳統文化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的緊迫性,由此導致教學活動流于表面,學生也很難產生學習積極性,由于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認識,學生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體系仍然雜亂無章。
2.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缺乏聯系
傳統文化教育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知識素養與教學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素質,也需要調整自身教學方向與內容。受傳統文化的時代特質影響,教師如不能挖掘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就很容易讓傳統文化教學缺乏實踐性,學生不能知行統一,只知理論,不知如何運用傳統文化提高自己實踐能力,學生難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對于傳統文化也興趣缺失,導致傳統文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助力價值難以體現[2]。
三、在初中語文課堂滲透傳統文化教學的實踐措施
1.明確教師的引導作用,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相較于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絕對領導地位,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從課堂活動決策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用平等的態度、多元的理念開展學習活動,不斷提高自身傳統文化修養,挖掘更多教學手段,才能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對于初中生而言,教師具有一定的模范作用,教師還需要擔任一名文化修養較高的長者,利用言傳身教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如在學習《陋室銘》時,教師可以首先導入古人對于世界觀的理解,結合作者生平、所處時代背景等,讓學生感受劉禹錫的人格魅力,然后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及相關見解,為學生輸送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念,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內容相近、傳遞的精神相關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并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從文本詞語、涵義等將所學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素養,讓知識技能與精神品質共同提升[3]。
2.結合課文深化傳統文化,挖掘更多教學方法
教材是傳統文化教學的主要依據,優秀的傳統文化課文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與文學素養,更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習中感受文化的價值與美麗,自動自發參與學習活動。為此,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教材文本,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全面進步。如教師在講授《論語十則》時,教師可以從其中的學習方法、思想道德等入手,讓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共同討論,挖掘其中的多種含義,并跟進學生的學習活動,適當引導學生深化對于論語的理解,讓學生產生“溫故而知新”等的學習意識,將優秀思想化為己用[4]。
3.多媒體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深化學生的情感認識
科學技術的發展,讓多媒體教學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式,多媒體能夠幫助學生從單一的文本學習中轉變為豐富多彩的聲、色、光的多維學習,同時多媒體能夠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同時多媒體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昆明的雨》、《蘇州園林》等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對于景物美產生更具體的認識,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相關圖像、紀錄片等,讓學生觀察真實景物、感受美好生活,在文字與景象的交融中深化美的熏陶,讓學生帶著對美的感悟閱讀課文,深化學生的情感認識。還可以課間為學生播放《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片段,讓學生感受傳統詩詞之美,認識到它對于提高生活質量、豐富自身修養的作用,提高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曉艷.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7(12).
[2]沈明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7(8).
[3]段澤運.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6(3).
[4]姚朝艷.論高中語文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