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內容提要〕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源于2005年出臺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該政策的提出使得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大量從業者開始進行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雖然該項工作的開展使得金融功能朝多元化、深化等利好方向發展,但同樣也造成了諸多問題與風險,因此整體上現代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并不健康。本文為了讓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更加健康發展,重點分析當前存在的風險與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消費金融 資產證券化
根據現狀可知,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是勢在必行的一項舉措,若在證券化健康發展的條件下,有利于我國金融行業乃至市場用戶的發展,但實際情況卻顯示證券化發展并不健康,現狀令人擔憂。因此,如何解決現有問題,保障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健康發展成為了一項值得思考的課題。這樣的背景下,有必要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進行探討,從現狀問題上確立優化方向,再通過相關策略解決問題,對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現狀風險與問題
1.信用及法律復合風險?;ヂ摼W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現狀中最突出的就是法律風險,其主要特征是信息透明度不足。證券化會使得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期限、風險朝利好方向發展,此舉勢在必行。但在證券化條件下,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因為信息透明度不足,暴露出一種復合型的法律風險,主要包含常見的信用風險與透明度風險,即當用戶辦理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后,其首先會遭遇信用風險,有可能承受經濟損失;其次在辦理過程中因為信息透明度不足,所以并不了解相關的法律條款,使得在信用風險爆發后難以通過法律手段保全自身利益。如某用戶就在辦理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之后遭遇了“證券詐騙”(“證券詐騙”是典型的信用風險),隨之希望通過法律手段追回自身損失,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很多之前不明了的法律條款,使得追責不了了之,用戶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2.基礎資產信息虛假風險。在相關條例(如《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中,清晰提出了基礎資產信息應當真實可靠,權屬應當明細、清楚的要求,在任意形式的金融資產證券化中都要遵守這一要求,必須保障信息能夠生成獨立的可預測穩定現金流。但這一要求在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中卻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很多用戶都會提交一些虛假信息試圖蒙騙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基礎資產信息虛假風險,同時面對此類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會設立嚴格的防范體系進行評估。但過于嚴格的防范體系使得部分真實基礎資產信息無法通過信用審核,相關用戶無法從中完成證券化融資,這說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接口比較小,可見面對基礎資產信息虛假風險,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陷入了兩難境地。此外,在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中,互聯網金融企業除了要對基礎資產信息真實與否進行評估外,還要對相關用戶的信用度進行評估,而我國當前征信體系尚不完善,使得用戶信用度評估結果存在可靠性上的疑慮。通過當前評估體系得出的結果,往往會進一步導致用戶無法完成證券化融資。
3.技術服務系統落后問題。根據現代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運作情況可知,在業務活動中,雖然單筆消費融資金額較小,且期數比較分散,但在互聯網的普及下,其整體業務量巨大,一個證券化融資產品可能會產生上百萬元的數據訂單,這時要對龐大數據訂單進行處理,就必須通過先進的技術服務系統進行對接。而實際情況顯示,我國多數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服務系統先進度不足,整體呈落后趨勢,尤其在數據對接模式上這一問題非常突出,直接造成了主體獲取數據難度較大、數據處理難度上升等問題,同時也對數據資源造成了過度占用,亟需對此進行治理。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現狀應對策略
1.構建完善法律規范體系及信用評估體系。因為信用及法律復合風險中影響力主要集中在法律層面(即如果法律層面沒有問題,則即使發生信用風險,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處理,因此法律風險影響力較大),所以要先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相關法律進行治理,旨在構建一個更完善的法律規范體系。目前,我國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法律為《破產法》《公司法》等,此類法律對于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有極強的約束作用,這一條件下面對相關法律風險,我國法律部門應當對相關法律條款進行調整、補充,尤其針對信息透明度,必須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資產證券化的同時,依法依規的提高信息透明度,不能刻意隱瞞,一經查處,必對相關人員及組織進行打擊,同時有必要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相關部門一同出臺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規范化規則,構成一個完善的法律規范體系,使用戶無后顧之憂。而面對信用風險,相關部門也有必要對信用評估體系進行完善化處理,如評估指標中除了要包含現狀指標外,還應包括相關企業以往行為、未來計劃等指標,全面評估企業信用水平,以供廣大用戶參考。
2.構建多元化基礎資產信息真實性保障機制。在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中,資產信息的真實性非常重要,因此其必須得到保障。而現代業務中基礎資產信息虛假現象頻發,說明其真實性并未得到保障。這樣條件下有必要構建多元化基礎資產信息真實性保障機制,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回購協議。屬于增信措施,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應要求原始權益人、證券發行方共同簽訂該協議,旨在對自身提出的基礎資產信息真實性作出承諾,若違反承諾或發現虛假信息,則對方有權通過回購方式找回損失。二是信息對接系統。即信息對接系統服務與原始權益人、管理人之間,將兩者所掌握的信息相互對接、對比,可準確判斷基礎資產信息的真實性,同時還能加快基礎資產信息變更效率,確保信息實時性。三是循環信息披露機制。即采用持續性動態管理方法對循環期限內債權、債權池資產指標(包括不良貸款比率、信用擔保措施等)進行監管,保障過程中的信息共享與互通,根據資產特征構建信息披露標準,并強有力的執行下去。
3.技術服務系統更新。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市面上早已出現了先進的技術服務系統,只是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未進行相關更新,導致技術服務系統落后。因此,現代互聯網金融企業在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中要對該系統進行更新,如針對數據對接模式,應構建直接的信息獲取通道,降低主體獲取信息難度,同時也可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提高數據處理能力,保障數據流且降低數據占用率,促進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本文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進行了探討,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風險與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應對策略。通過分析可知,互聯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的落實有利好的一面,但也帶來了很多風險與問題,阻礙其健康發展,而針對各類問題,文中提出了應對策略進行治理,起到全面消除復合型風險,加強信息真實性保障力度,提高數據性能與運作效率的作用。
(作者單位: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