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內容摘要】2018年,我國教育部正式頒布了高中數學新課標,其主要是對舊課標的完善與修訂。與舊課標相比,新課標不僅對課程結構方面進行了優化,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指導性。而受舊課標的影響,很多教師不能夠及時做出改變,基于此,本文針對新課標導向下高中數學的教學與思考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對黨的教育方針進行全面貫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任務,倡導綜合素質教育,進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全面型人才。2018年1月,我國教育部正式發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全部學科課程標準》,新課標的推行實現了對學科育人功能的進一步強化,具有科學性、整體性、時代性,為全面培養綜合素質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知識目標與教學目標的改變
1.知識目標的改變
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的重點內容,函數不僅相對較難,并且其還貫穿了整個高中數學,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點關注內容。新課標導向下,關于不同主題的知識目標做出了適當的調整,不再一味強調對函數意義以及認知方面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其實際的應用意義。除此之外,函數圖像也成了重點教學內容,在舊課標的基礎上在增加了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y=ax
中,a大于1和a小于1兩圖像的變化差異,進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學生能夠對底數變化使圖像的變化過程有著更為深入的體會。
2.教學目標的改變
在教學目標方面,舊課標主要強調學生對指數函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形成抽象的數學思想。而新課標則是側重于實際情景與抽象函數的有效結合,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較深對指數函數概念的理解,進而使學生形成抽象的數學思想。雖然二者基本方向一致,但新課標更強調“情境教學”、“以生為本”等理念,與傳統教學當中“灌輸式”教學方式有著很大區別。
二、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教學
作為高中數學課堂中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概念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指數函數”教學當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保證學生對指數函數的性質以及概念有著清楚的認知之后,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能夠將指數函數當中的教學難點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其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分為五個環節:
1.引出概念
教師在正式講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們做一個實驗,即拿出一張紙,看是否能在不破壞其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將其對折7次以上。該實驗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懸念;其二,為接下來函數教學做出鋪墊。
在學生實驗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問題1:若假設紙張的折疊層數為y,折疊次數為x,那么y與x之間是什么關系?問題2:若假設紙張每層折疊面積為y,折疊次數為x,那么y與x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指數概念的探究,使抽象的問題和概念還原到實際生活情境當中,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增加學生的學習印象。
2.性質探究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清晰的了解到一半函數y=ax為指數函數,其中a大于零且不等于1,x可以為任意實數。接下來教師可以繼續設置問題,即為什么x必須大于零并且不能等于1呢?在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將其原理進行剖析,使學生能夠對指數函數這一概念的本質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三、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教學思考
1.構建教學情景
在今后為保證高中數學教學更好的順應新課標的發展,促使課堂效能獲得顯著的提升,教師需要在情景干預方面加強思想重視。依托于先進的技術載體對課堂的授課環境,以及學生的學習氣氛進行合理優化。通過情景創設將課程中所包含的基礎知識進行有效轉化,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思維認知,同時也能夠支撐學生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例如,在進行“集合”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產生興趣,則需要通過多媒體的有效干預對學生的學習環境進行優化調整。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引入到課堂上,然后通過若干個圓來具體表示彼此之間的特征和規律,有效的引出集合的數學概念。例如,教師將高中生的數學測試成績分布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如“及格的學生有40人,其中優秀的有15人;不及格的有10人,”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圓形模型的設置來表達這三個數字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規律。在學生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教師引出“集合”的概念,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認知,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進一步的發散。
2.強調合作探究
在數學課活動實施領域,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方式上進行優化,強調學生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的地位。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小組合作意識,通過有效的互動和深入的交流,來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建設,也能夠讓學生在數學課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例如,在針對“對數函數”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該函數所具有的數學特征形成深刻的認知,需要加強與以往所學知識的銜接,并設置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就“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深入探索,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來分析和判斷兩者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保證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更加精準。
3.設置專題訓練
在數學課上,需要積極順應新課標戰略導向重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轉變習題訓練的思想和方法,全面落實專題訓練的教學思想。也就是說圍繞具體的知識點設置專題體系,讓學生規范性的參與到訓練當中。促使學生在習題訓練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例如,教師針對等比數列設置專題,引導學生在專題訓練的過程中總結等比數列的特征,夯實學生的解題技能,也能夠讓學生在專題訓練的過程中查缺補漏,加強反思,從而自主總結解題經驗。鼓勵學生在專題訓練的過程中做好錯題整理與反思,循序漸進的提升整體解題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導向下,一些傳統的舊課標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需求,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完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以“指數函數”的教學為例,新課標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對重點以及難點內容進行明確,從而保證能夠從實際學情出發,進行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紀圣強.對高中數學概念課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以對數及其運算教學設計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114-115.
[2]王海伴.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主題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以“直線、平面位置關系的判定與性質”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42-143.
[3]李國富.發展高中數學抽象素養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為例[J].中學數學,2019,(11):10-11+14.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