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竹萍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德才兼備才是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所以,要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加強道德教育,并且結合語文學科的主渠道作用,發揮語文學科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顯著優勢,讓學生可以從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和引導,幫助小學生能夠從思想上、情感上到行動上,提高道德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道德教育;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5-017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道德教育滲透和自然的融合是素質教育給我們提出來的要求。在學科的整個系統中,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綜合學習創設有效的條件,幫助學生能夠合理地分析,并處理道德現象,促進他們對于道德問題的思考和體驗,加強學生綜合思想道德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尤其要認真分析道德教育的具體理論和實施的途徑,能夠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有效地處理相關的問題。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些要求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一、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于價值觀的問題進行比較、體驗和思考,提高道德教育的滲透效果
當前這個社會價值觀多元的情況非常顯著,所以,這給教師的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道德教育的滲透工作要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就需要我們在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道德問題進行關注。關于價值觀方面的分析,教師在涉及到的時候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從這些角度進行思考。運用對照比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應該譴責。要特別注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能夠讓他們對思想道德標準,如何指導個人的社會行為有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能夠結合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以及課程內容的具體特點來進行教學的推進。所以,在課堂上有的課文是我們的重點,教師可以多用一些時間,采用體驗式的學習方式。而對于其他綜合的教育目標,一般來說,相對語言的講授法,直觀的體驗能夠給學生帶去更大的沖擊,可以讓他們在很多價值觀道德的問題上有進一步的理解,能夠結合他們的情緒情感體會對道德問題的深刻認識。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善于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與互動
我們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的過程中,讓他們更多的與其他人建立聯系,在交往中遇到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教育的途徑。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這不符合語言類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和特點,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這種做法。我們要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到,語言和文字合為語文。前者是口頭語言,后者是書面語言,二者在語文教學中同等重要。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往往重“文”輕“語”,忽視了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啟事,口頭語言比書面語言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作用,那么,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多開口、多交流。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學生有更多的互相交往,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語文基礎知識的應用頻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夠很大地加強學生在交往過程中體會如何確定價值觀的指導原則,如何能夠深刻地滿足自己對于情感歸屬的需要,如何處理好個人與他人,還有自己與集體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讓他們在這樣的活動體驗中認識到規則規范對于人類社會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個體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因為本身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傳遞信息和情感的媒介。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媒介,使用綜合性的語言既包括嘴上說了什么,同時也包括自己內在的情緒情感,還有外在的動作表現,要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語言交往能力,提高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掌控感,提高與人交往的自信心。這樣,在處理各種社會問題的時候,便都能表現得更加自信和從容。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道德教育滲透的自然結合原則
小學語文是對道德教育進行滲透的學科,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明確道德教育和小學語文學科內容教育之間的關系,分清主次,避免產生混淆。所以,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的任務既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語文基本技能的教學,也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而綜合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結合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主線來進行。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要以學科基礎知識的不斷學習與積累復習為主線。在這個過程中,穿插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樣的效果會比較突出。因此,這樣的邏輯關系一定要分清楚,避免在教學中由于關系的處理不當,讓小學生沒有學到該學的內容,給他們的學習造成嚴重的阻礙。道德教育是需要自然滲透的,這一點要不斷地在頭腦中提醒教師,要把握這一基本的原則,因此教師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兩者滲透的途徑,讓學科教學更能夠展現出這門學科在道德教育領域的優勢。
總之,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工作有非常多的優勢。因此,我們要根據這門學科的自身特點,有效地將道德教育的滲透工作開展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要讓小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影響,要讓道德教育工作,從開展的途徑方面變得更加廣泛,開展的效果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要密切關注小學生的道德成長問題,給他們更多的引導和啟發,讓小學生可以健康、快樂、自信地長大。
參考文獻:
[1]房文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6.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萬龍山隆波希望學校3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