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陽 張家華 徐瑋嘉 張慧艷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校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幾率逐年增加,各種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層出不窮,大學生已成為網絡電信詐騙的主要受害群體之一。對高校網絡電信詐騙的特點進行研究,創建完善且科學的網絡電信詐騙防范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降低學生上當受騙的幾率,最大程度的保障學生財產安全,并且對促進創建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網絡電信作騙;防范策略
近年來,不法犯罪分子針對高校學生網絡電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校園網絡電信詐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財產安全的危害十分嚴重的。因而,對高校網絡電信詐騙的特點進行深刻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對策,對于高校教育大學生防范電信詐騙,保護學生的財產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網絡電信作騙的特點
1.詐騙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迷惑性較強,很難區分真假。高校有著其特殊的性質,是學生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場所,且大部分學生都缺乏社會經驗,容易受到暗示引導,上當受騙,學生相對單純的這種性格常被詐騙人員所利用,使學生的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網絡電信詐騙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防不勝防,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的升級,互聯網詐騙有著逐年上升的趨勢。高校校園詐騙常見的形式有19類48種主要網絡電信詐騙犯罪,特別是刷單類,代辦信用卡、貸款類,理財類,網絡交友誘導賭博投資詐騙類和冒充購物客服退款類5類。這些詐騙方式呈現出多變性、迷惑性的特征,往往使得高校學生防不勝防,掉入詐騙分子的圈套。
2.破案難度大,破案率低。網絡電信詐騙案件多為跨地區、跨省市甚至是跨境作案,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的受害大學生并沒有和犯罪嫌疑人接觸,很難描述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特征,聯絡工具通常為QQ、微信、支付寶等,因此,警方接到學生報案后也很難抓捕犯罪分子,這也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即使受騙學生報了案,被騙的錢財也無法追回的情況出現,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高校學生在受騙后報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更不利于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的偵破。
3.熟悉學生心理,目的性強。大學生普遍思想單純、存在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網絡安全意識差等是大學生遭受網絡電信詐騙的主要原因。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獨立判斷是非的能力,但在校園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關注的事情通常較為單一,大多數大學生涉世未深,社會閱歷尚淺,在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便會顯得不知所措。大學生還缺乏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容易受到誘騙,稍微不注意,便會便會落入“套路貸”等電信詐騙的圈套。
二、高校網絡電信詐騙發生的原因
1.網絡時代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更為容易。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網絡的頻繁使用學生的個人信息被網絡大數據平臺所記錄,某些平臺或機構等為了一己私利,將高校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出售。大數據時代給高校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增大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2.高校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較弱。象牙塔中的學生思想單純、防范意識較差,遇事不夠理智、明辨是非的的能力較差。在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時,通常這些弱點被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所針對利用,如不加甄別的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中獎短信,不假思索的在詐騙分子的引導下多次匯款給對方等。
3.學生缺乏系統的防防網絡電信詐騙教育。高校對于相關網絡電信詐騙的案件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相關的網絡電信詐騙教育機制、安全提示還有所欠缺。由于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的頻繁出現,目前各高校加強了對學生預防網絡電信詐騙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但這種教育一般是參加相關安全知識測試、通過微信、QQ群等形式進行提醒,從教育的方式、內容和力度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部分地區高校網絡電信詐騙案件頻發,總得來說,高校對學生預防網絡電信詐騙教育不夠深入,沒有能形成完善合理的教育體系。
三、防范校園詐騙,構建和諧校園的思考與對策
1.大學生防范網絡詐騙意識培養。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對大學生防范詐騙意識養成的作用及地位,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入手對網絡詐電信騙防范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和網絡詐騙的特點,建立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網絡安全教育機制,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防騙教育。
2.增強法制意識,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大學生需要強化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善于借助法律武器來保護個人財產安全。部分學生被騙之后覺得這是不好或者丟人的事情,怕遭受同學們嘲笑或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不愿意向輔導員、班主任說明情況,也不愿意公安機關報案,這種想法與行為變相的促進了網絡電信詐騙行為的產生。因此,為了避免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大學生需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進行學習,提高法律意識,學會借助法律武器來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3.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在高校網絡電信詐騙防控體系中,輔導員、班主任、任課老師也需要積極參與詐騙防控體系的筑建與完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高校網絡電信詐騙的防騙能力。高校可把網絡電信詐騙發案情況納入輔導員、班主任、教學老師的績效考核,最大程度的引起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的重視,營造全校共同預防網絡電信詐騙的氛圍。
4.通過設立宣傳欄、張貼海報、懸掛警示標語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宣傳展板、開展咨詢答疑等形式,宣傳常見網絡電信詐騙犯罪的規律特點、防范措施等,增強高校學生防騙意識,形成廣泛的防范宣傳氛圍。通過主題班會、邀請公安干警宣講、發揮QQ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學生宣傳普及網絡電信詐騙違法犯罪形式,提高自身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發生。通過發放《學生網絡電信詐騙警示教育宣傳手冊》、張貼學生防范網絡電信詐騙警示教育案例等形式,增強學生防騙、識騙技能、提升防范意識。同時,通過開展防詐騙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小視頻教育大賽等,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防騙的主體意識,增強防范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5.加強學生日常網絡活動和消費行為的教育引導,倡導理性的網絡消費,涉及較大金額的網絡支付需征詢輔導員、班主任意見,協助排查甄別防范詐騙。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文明的網絡活動,拒絕各類投機意識的網絡刷單等活動,對有特殊經濟困難的學生可安排勤工助學崗位或通過各類助學等途徑解決,并密切家校聯系,與家長一同做好學生教育引導,避免造成財產損失。
四、總結
網絡電信詐騙對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在造成財產損失的情況下也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作為國家民族未來的,需要時刻保持警惕,避免遭受網絡電信詐騙。國家、高校、家長應協同構建網絡電信詐騙防控體系,查漏補缺、發揮最大力量,共同防網絡電信詐騙對大學生的傷害。
[參考文獻]
[1]趙睿佳.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中高校學生被騙情況法律分析[J].法制與社會,2020(09):64-65.
[2]李珊,程銘.高校電信詐騙事件引發的安全教育工作反思[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08):76-78+87.
[3]陳龍濤,等.基于網絡安全視角的大學生網絡詐騙防范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05):86-91.
[4]馬李芬,呂堯.高校電信詐騙犯罪的解析及治理路徑[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7(04):110-114.
[5]林梅玉.高校詐騙的特點及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68-70.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藥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