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艷芳
摘?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貫徹精準扶貧的重要路徑,對于鄉村振興的實現具有較大價值。但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較多,需通過針對性策略的落實,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得到提升。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
通過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能夠促使精準扶貧的可持續性需求得到滿足。因此,要深入分析現階段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將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制定出來,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促使共同富裕的目標得到實現。
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社會和諧穩定得到實現
受城鄉發展不平衡現狀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將外出務工作為養家糊口的重要途徑,導致農村空巢化、老齡化特征明顯。這樣不僅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老人、兒童的照顧需求也難以有效滿足,進而對社會和諧穩定目標的實現造成制約作用。而通過對農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則可以促使本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農民在農村地區即可獲取相應收入,對于社會和諧發展具有較大意義。
(二)城鄉統籌發展得到實現
我國城市與農村在經濟發展速度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對比,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很大一個原因在于沒有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限制,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得不到發揮,兩者的內在聯系遭到割裂。基于這種情況,通過對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夠將農村的內生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增強城市、農村之間的聯系與融合,達到統籌發展的目的。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
農村經營管理成效會對集體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而目前還有諸多問題存在于部分農村地區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如沒有構建完善的管理監督機制,負責管理的村委干部在年齡結構、文化水平方面達不到要求,現代管理理念與知識缺乏,這樣就容易降低管理質量。其中,財務管理不規范是典型問題,如沒有統一規范管理各種票據,沒有妥善處理扶貧資金等,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大打折扣。
(二)缺乏足夠的集體意識
農村地區部分村民受益于國家政策或社會發展,收入水平顯著提升。但其沒有充分理解精準扶貧的實施意義,不能夠深入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意義,導致缺乏足夠的集體責任意識。很多農民由于沒有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切實享受,導致動力、信心十分缺乏,參與熱情不高,小農思想較為嚴重。
(三)缺乏完善的產業體系
目前,部分農村地區通過特色資源優勢的發揮,集體經濟發展質量較高。也有諸多地區將集體資產的租賃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主要路徑,這樣只能夠獲取到有限的收益,難以持續下去。受人力、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影響,農村產業不具備較高的組織化程度,缺乏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導致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目標得不到實現。
三、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策
(一)完善集體經濟管理機制
雖然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采用了差異化的治理模式,但其基本類似于企業價值目標。因此,需對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積極借鑒和學習,將適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求的經營管理模式構建起來。如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設置類似董事會、監理會等機構,促使經濟組織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能夠有效監督、制衡內部管理活動的實施,更加高效、規范的利用各項集體資產。政府部門也需定期審計集體,經濟財務情況,將審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的規范化程度。要對配套的管理制度體系大力完善,涵蓋收益分配、承包管理等多方面內容,以便促使農村集體經濟規范經營的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二)增強村民參與意識
為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提升,需將企業文化理念積極借鑒過來,大力建設農村集體文化,引導村民廣泛參與到集體經濟發展之中。要將宣傳培訓機制科學構建起來,通過宣傳、培訓活動的常態化開展,幫助廣大村民充分意識到集體經濟發展對個人、對社會的重要價值,進而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配合。同時,要結合當地情況,將針對性的人才政策制定出來,以便將大學畢業生吸引回來,促使農村集體經濟人才隊伍得到壯大和充實。
(三)優化農業產業體系構建
要將黨中央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要求深入落實下去,對農村現代化產業體系科學構建。要充分凸顯農業的基礎地位,對工業、第三產業等著重發展,進一步融合一、二、三產業。在現代產業構建與發展實踐中,需充分依據當地實際情況來實施。如本地區特色農產品豐富,則對綠色農產品產業大力發展,深度融合生產、加工等諸多環節,促使產業鏈得到完善形成。若地區內具有豐富旅游資源,則可將旅游產業、休閑農業、民俗產業等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如夏縣廟前鎮的西村、瑤峰鎮張家坪村和水頭鎮水頭村等走在了全縣的前列,乃至全市的前列。總之,要充分凸顯地區特色與優勢,將差異化發展理念樹立起來,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精準扶貧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村集體組織要緊密把握精準扶貧這一契機,從多個角度著手,逐步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年俊.新時代我國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困境的制度分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8,4(10):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