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增強有關環境教育方面的滲透。這是保護環境的需要,同時也是強化學生環保意識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可以有效地滿足生物教學的需要。在生物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與環境相關的知識,只有實現知識的傳授與環境教育的滲透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才能使教學的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繼而分析了生態環境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生態環境教育;生物教學;重要性;必要性
引言
在當前時代背景之下,世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環境問題,并且這一問題也是諸多國家的重點研究內容。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尤其是生物教師,需要自覺的擔負起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義務。基于此,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滲透相關的環境教育。
一、在生物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的目的
進行環境教育,主要是為了促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自然所發揮的作用,不斷明確真實的環境美,同時也初步認識到有關環境污染所蘊含的危害,盡可能的掌握一些比較基本的環境科學的相關知識,將培養學生形成保護環境的責任與意識重視起來,不斷形成一定的環境道德觀念。所謂生物學,主要指的是研究生命現象以及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同時也是農林牧副漁等等相關應用科學的基礎,并且也與社會環境以及人類生活之間關系密切。基于此,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進行環境教育有著非常顯著的優勢。
二、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強化學生環保意識
現如今,我國正面臨著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這也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相關聯。因此,開展環保教育不僅是國策教育,同時也是國情教育以及人的素質教育。在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將環境教育的滲透充分重視起來。只有促使生態環境教育,才能保證學生環保意識得到不斷的強化,促使學生發揮生物知識的效用,積極參與到相關環保活動中來。
(二)迎合生物教材要求
在《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有著關心與保護環境的相關意識與行為,這些都是需要重點培養的相關目標。在進行新課改之后的生物教材,更要注意將環境保護的相關教育充分重視起來,相關的內容以及涉及環境教育相關內容諸多,因此需要將生物教學活動與環境教育充分結合起來。
(三)緩解環境問題造成的不良影響
當今時代,環境問題已經逐漸威脅到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于生物教師來說,需要注意盡可能的擔負起自身的職責,引導學生可以自主與積極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的相關環節與活動中來,通過這種方式,在保證發揮成效的同時,進一步的提升生物教學的整體質量水平。
三、將生態環境教育應用到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一)依據教學內容開展生態環境教育
生物科學與環境問題之間存在著十分精密的聯系。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基礎之上,教師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逐漸由生物知識朝著生態道德知識的方向轉變,繼而內化成為道德觀念。舉例說明,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以及原理的相關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首先讓學生認識到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意義,之后結合植物根系學來開展教學活動,不斷明確認識植物對于人類以及自然界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呼吸系統的教學,幫助學生逐漸認識到隨地吐痰以及吸煙可能會造成的對于環境的污染,對于自己以及他人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危害。在進行人口以及環境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人口增長與生態平衡關系的前提條件下,促使學生認識到實現控制人口增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繼而逐漸深入的明確我國計劃生育的相關政策。在有關細菌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明了細菌在動植物遺體腐爛與分解,重新參與到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工業產品來說,可以積極地將有關興趣小組組織起來,調查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飯盒、塑料袋等等。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他們往往都是很難被分解掉的,因此也會對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通過廣泛的宣傳與普及,可以促使學生不自覺的控制自己塑料袋的使用量,在學校就餐的時候自覺放棄使用一次性餐具。
(二)發揮課外活動的作用
在進行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參與、觀察以及了解生態環境的活動,逐步強化課堂教學中所形成的環境道德觀念,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環境保護的相關行列中去,自主的參與到有關保護環境的相關活動中去。從學校的角度來說,一定要注意積極地去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參加環境保護知識競賽等相關活動,通過舉辦講座與制作黑板報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宣傳教育,促使學生可以充分明確環境與人類生活以及學習等的關系。基于此,一定要人人抓、處處抓、時時抓,從小事做起,引導學生去重點關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相關的環境教育活動。
(三)重視探究實驗
將探究實驗重視起來,從單純的環保教學理念逐漸轉變為教與做并存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勤思考并最大程度的運用到環保活動中的意識。在生物課本中,有著數量相對可觀的實驗,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需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去,進行親自探究,在重視傳授環保知識的同時,依照具體的情況逐漸將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情感觀以及態度觀等充分重視起來,逐步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變互動以及討論。舉例說明,在進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教學時,發揮探究式啟發式教學的效用,促使學生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積極地進入到環境保護相關活動中來,依照學校所在環境狀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發揮因地制宜原則的作用,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開展專題講座
生物一直以來都是一門自然學科,并且和自然界之間的聯系也非常的緊密。不僅如此,其涉及到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內容也是學生會感興趣的。例如自然資源的使用、生物生存的實際空間環境。基于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注意從互聯網或者是雜志上收集與環境教育相關的資料,并且逐漸將其匯總成專題,逐步實現環境教育以及宣傳的相關協調工作。另外,依照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制定合理的措施,像是聘請環保專家來對全校的師生進行環保知識的講座,積極地邀請生物學的專家與教授來向全校的師生進行相關的環境報告,通過這種方式來促使教師與學生充分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提升學生與教師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自己對于環保概念的了解。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教育有著十分顯著的全民性、時代性、全程性以及綜合性特征,同時涉及到的學科較多,例如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等等,因此需要將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需要教師共同努力。環境質量的好壞是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尤其是對于生物教師來說,更應將其重視起來。在生物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態環境教育有著一定的必要性。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緊緊的聯系時代的發展需求,深刻認識到增強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發揮多種方式的作用,逐漸實現提升環境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薇,房巖,孫剛,劉聰.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科技視界,2020(23):160-161.
[2]?? 田言巖.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環境教育的實踐與體會[J].才智,2020(13):102.
[3]?? 亢紹卿,黃秋玲,馬姜明.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農村生態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61+63.
作者簡介:
姓名:吳淑范??????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75年 02月 籍貫: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
民族:漢族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生物學
單位:吉林省,九臺區興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