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超
摘? ? 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追求高質量、高效率、高舒適度的醫療衛生服務。針對醫療建筑公共空間設計,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闡述了醫療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的重點。
關鍵詞:以人為本;醫療建筑;公共空間設計
1? 醫療建筑人本理念設計創新基礎
針對當前醫療建筑設計現存問題,設計要變革,其基礎前
提是要了解醫院建筑使用者的需求。醫院的使用者,主要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患者的核心需求是:醫院技術診斷高、環境舒適、就醫高效率、診療低價格;而醫護的核心需求是:診斷環境好、設備新、工作高效率、服務收入多、醫療事故少。可以看出,患者和醫生的核心需求里都沒有目前特別備受關注的互聯網+、移動醫療、網絡醫院,因為這些只是手段和平臺,它們的缺點是不能提供全感官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在醫療過程中是能夠降低風險的。所以,未來的移動醫療、網絡醫院只是為患者提供了一個選擇,能夠刺激患者的需求釋放,它們只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而已。所以,在未來,醫患必須依靠醫院這個平臺進行體驗式治療,而對于設計師來說,將體驗具象化恰恰是關注的重點,也是其應盡的社會責任。
2? 對醫療建筑空間環境進行宜人化設計的要點
2.1? 空間感
空間與空間相比,雖然其布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因為空間環境本身受到極大限制,在設計過程中一般是以單中心緊湊型、多中心多組團型進行布局的。為了緩解空間環境會給人帶來的壓抑體驗,需要重視通道的開放性以及互通性,同時要確保空間標識系統的準確性以及合理性。尤其是在對空間環境的自然景觀進行營造過程中,要加強對自然景觀元素的引入,強化建筑室內室外的連通感。
2.2? 多樣化
空間在醫療建筑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為了保證能夠滿足醫療建筑對功能空間的多樣化需求,可以采用玻璃墻、鏡面對水平空間進行分區,這樣能夠形成大范圍的視覺通透感。利用扶梯、夾層以及錯落的中庭空間,能夠獲取垂直方向的空間滲透效果,也能夠達到擴大空間的視覺感。利用超標準的寬大走廊以及比較高的天花板和玻璃隔墻等敞開式平面布置方式,可以確保滿足空間功能多樣化的基礎上,提高空間的視覺效果。
3? 基于人本理念的醫療建筑公共空間設計
3.1? 從整體功能出發
在醫院建設項目中,一般須要了解醫院建設方的需求后,進行前期的策劃,確定醫院的規模大小和運營模式,由此確定醫院的各功能模塊。作為承接醫療功能載體的醫院公共空間,是醫院所有醫療功能性區域的組合平臺,其功能設計主要體現在模塊布局及公共功能的位置設計上。以綜合醫院為例,門急診、住院、醫技用房的模塊相對穩定,之后再進行內部的其他公共功能的設計。由于公共空間既服務于就診人群,又服務于就診陪護家屬和醫護等健康人群,流線復雜,節點眾多,因此各流線設計是否合理決定了醫院是否好用、流線是否短捷、就醫是否高效。針對大型綜合醫院,推薦“方格網”式的流線設計,即以一條醫院主街聯系醫院各個功能科室,并輔以規則的輔助通道,通道規矩,易于辨認方向,便于分期擴建并可較好地滿足各類醫院布局。
3.2? 從體驗感出發
比如荷蘭的很多醫院建筑,非常注重醫院內的視覺設計,建筑師從給患者提供愉悅的體驗感為出發點,在內部的處理上,經常運用“模糊設計”和人性化燈光設計手法來淡化患者進入醫院和在醫技科室檢查時感受。有些醫院的入口更是與城市相融,使患者進入醫院時不會有明顯的差別,讓患者間接忽視身處醫院的事實。再如法國pont-sur-Yonne療養院,是一家典型的法國鄉村療養院,該建筑坐落在山坡上,利用地形高差,將建筑與當地的坡地景觀融為一體,通過蜿蜒曲折的道路,將人們自然指引到建筑主入口,主入口前面是一個面向山谷的小廣場,建筑外立面由向內凹陷的深色體塊和純白色體塊組成,兩者融為一體。
3.3? 從當地文化入手
從融入當地民族風俗、引入地方文化和傳統建筑特色為出發點,用以表達醫療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明珠灣區起步區橫瀝島西側,總建筑面積為506304m2。其立面方案的設計以“靜水南沙、醫養身心”為主題,突出濱海建筑特色,并汲取經典、高端濱海建筑的立面特點,以白色橫線條為主要元素,局部波動變化,將海景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內,不僅體現現代的國際化特征,更充分體現嶺南、灣區建筑輕巧通透的特點和文化氣息。
3.4? 有益康復的綠色空間和植物組成
(1)下沉庭院的自然景觀設計。下沉庭院主要是與外部環境進行互動的地下空間,利用下沉庭院引入適當的綠植以及水體等自然景觀,能夠使地下空間具有生機活力,且有利于吸引人駐足停留休息,成為整個地下空間環境中最具有趣味性的空間。(2)室內中庭自然景觀設計。為了滿足地下空間環境對自然景觀需求,在地下四層的中庭底部更加需要重視自然景觀的有效設計,消除地下空間中帶來的深邃、壓抑感覺。在設計過程中要結合景觀對電梯、等候休息區等進行有效設計,可以利用綠植以及水池等元素營造一種輕松休閑的室內空間氛圍。與此同時,中庭空間的進深比較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在中庭空間景觀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選擇耐蔭性植物。(3)對各層等候空間節點進行景觀設計。等候空間的環境品質會對患者的心情產生直接影響,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將不同地下樓層的主等候空間設置在下沉庭院的一側,采取局部開設中庭的方式,可以在中庭樓板處以及等候區植入自然景觀,創造出開敞、自然以及輕松的等候環境。
3.5? 經濟、高效的空間組合
公共空間的設計應統籌安排,合理利用。醫療建筑的時段性很強,有些空間在某時段使用率較高,如采血等候空間,在10點前使用率較高,這種空間應與本時段使用頻率不高的公共空間合并使用,從而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不同科室的等候區結合完備的信息系統,在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下,也可統籌使用。這些都是提高空間使用率的手段。
3.6? 符合適用原則
的裝修醫療建筑的裝修十分講究。由于醫療建筑使用人員的特點,材料的耐火等級要求很高,應盡量選用不燃材料。同時出于衛生考慮,應盡量避免衛生死角和積灰區域的出現。墻面及地面由于經常需擦洗,應選擇抗菌耐擦洗材料。出于噪音控制,公共區域吊頂應選用吸音材料。醫療空間裝修的色彩應淡雅,區域可以相對活潑。同時,不同科室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是非常理想的,可以直觀明確地提示患者所處的區域。
4? 結束語
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豐富,醫療模式也在不斷的提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日益增加得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一味不變的醫院醫療空間功能模式已不足以滿足目前病人以及病人親屬的心理生理需求。通過調查研究的數據得知,病人及病人親屬在醫院完成基礎的醫治功能外,更想同時得到關愛和放松,在醫治的過程中最緊張、最焦灼的環節應是在候診的漫長等待中。因此醫院的設計中應在候診公共空間突破普通醫療空間的局限性,設計創新的趣味、舒適、明快的空間氛圍,注重公共空間設計中“藝術性”“人性化”的營造。設計符合的視覺喜好,思維創造奇特、有趣的醫療空間模式。消除面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現代醫院不斷隨著人所愿的創造令患兒愉悅安心的整體人性化公共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
參考文獻:
[1] 王嘉,程磊.基于人本理念的醫療建筑公共空間設計[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20(3):72~74.
[2] 張春陽,咼俊.新加坡醫療建筑特色淺析[J].世界建筑,2019(6):102~105+127.
[3] 張修江.基于人本理念的綜合醫院建筑精細化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