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霞
摘要:本文簡述了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發展歷程,從數據資源現狀、業務系統現狀、運行環境現狀三個方面總結了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給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現狀
1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發展歷程
都江堰灌區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較早,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從1996年起,就開始在水利自動化、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工作,編寫《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建設規劃》,形成了指導灌區信息化建設的綱要和指南[1]。
1999年至2005年灌區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順利實施,灌區實現了廣域網連接,在都江堰管理局設立水利調度中心,在灌區各處分別建立水利調度分中心[1],打通了網絡溝通障礙,實現信息共享、分級管理。2006年至2009年水利信息化二期建成覆蓋灌區的36個水情點、18個雨情點、12個墑情點,實現了灌區內各重要制口的水文數據、雨情數據和墑情數據采集、部分樞紐閘門的自動控制和遠端集中監控。灌區水利信息化兩期工程能夠為水資源調度決策、防洪抗旱指揮提供水資源數據和視頻圖像支持,通過自動控制和遠端集中監控控制閘門,提高了資源調度決策水平和效率。
2???? 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現狀
2.1? 數據資源現狀
都江堰灌區已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電子政務、水文應用、水利管理等方面的數據資源,覆蓋水利建設管理各個方面,但數據復雜、繁多,分散在各處,有很強的匯聚、存儲、整編的需求,存在“數據孤島”,無法有效共享,且在數據應用方面并未進行建設,數據的應用較為傳統、效率低,在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應用上還是空白,無法為管理處、管理站等提供應用服務,無法實現數據資源的高效共享利用。
2.2? 業務系統現狀
目前灌區信息化一二期業務系統以水雨情信息展示與查詢為主,且建成后運行維護情況不佳,目前正在使用的應用主要是辦公OA、門戶網站,對于數據的深入挖掘與分析、應急管理決策支持能力、灌區業務管理信息化等都亟待加強,智慧化、智能化業務應用系統還是空白。后期各處局自己建設的基本信息管理、實時數據監測預警等信息系統,因建設前期缺乏系統性框架規劃,存在重復建設與管理分散、信息系統集成度不高與數據共享有限的問題。
2.3? 運行環境現狀
都江堰管理局與各處基本均建設有小型機房和水調中心,配置有網絡設備、辦公計算機、視頻墻等設施,但部分設備由于缺乏運維已無法使用。網絡存在架構不統一、類型復雜等現象,導致灌區已建各系統的數據均不能實現集中存儲和共享,從帶寬、穩定性、可管理性上也無法滿足業務應用的要求。安全設備配置基本為空白,信息化管理體系不夠完善、應用系統分散化部署、數據資源分散化存儲等,導致信息安全管控水平較低、信息安全隱患不易解決。
從都江堰水利信息化二期建成至今只有10年,現在大部分設備已經不能使用,能使用的設備多數使用情況不佳,這中情況是早期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通病。主要原因: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往往是附加在應用系統項目中建設,導致標準不一、協同困難;二是歷史和客觀因素造成在信息化過程中“重建設、輕運維”的現實情況,導致信息化工程的生命周期縮短。
3???? 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都江堰作為全國灌溉面積最大的灌區,水利信息化建設和運行的20年的經驗和教訓對其他水利信息化建設有重大參考意義。針對上述分析結果,本文提出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建立技術標準體系
采取“一國標、二行標、三地標、四自建”的思路,充分吸收應用國家及水利部現有水利信息化標準規范,并結合項目建設實際新建規范體系,形成適用于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整套標準規范體系。數據是信息化的基礎,要重視業務和數據整合,面向復雜、多變、創新性強的大數據,為避免數據冗余和重復,基于“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原則,對匯聚后的多源異構數據進行統一規范的整理,形成標準一致的基礎數據資源。
3.2? 重視運維管理
安排運維專項資金,成立運維管理機構,制定運維管理規范,加強運維人員培訓。目前,水利信息化項目多數是按水利工程項目進行建設管理,有建設資金而無運維資金,導致信息化項目建設容易、運維困難。按照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來建設水利信息化項目,合法合規使用運維資金,能夠充分保障后期運維服務。
3.3? 建立信息安全體系
建立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兩大維度為核心的信息安全體系。執行安全管理機構、人員、建設、運維安全管理等相關要求,建立覆蓋組織、策略和技術的流程和規范。落實安全技術相關控制要求,實現物理環境、通信網絡、網絡邊界等所有安全控制項,達到實時態勢感知、準確安全監測、及時應急處置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翊,賀新,黃谷.對編制都江堰灌區水利信息化三期可研的幾點認識[J].中國水利,2011年 15期:47-48.
[2]?? 曾焱王,愛莉,黃藏青.全國水利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關鍵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水利信息化,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