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龍 于永富 王子俊 薛香杰 李彥龍
◆摘 ?要:要想提高高職院校農機專業教學質量,需要全面分析學情,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轉變傳統單一教學形式不足,通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轉變學生傳統就業觀念,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度。
◆關鍵詞:高職院校;農機專業;教學改革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盡快,農村勞動力向著城市轉移,造成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年勞動力數量減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保證就是推動農業機械化,深化農業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農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1高職院校農機專業學情分析
1.1農機專業教學特點
農業機械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要用到的各種機械設備。農業機械側重生產實用性及創造的經濟效益,不重視產品個性與美觀。日常教學中要突出這點,側重講授農業機具作業部件的知識、功能及實踐技能。
農業機械設備作業周期較短,有著較長的閑置期,要做好機具閑置期的養護管理。作業期間設備要滿負荷長時間工作,及時排除故障。教學要向學生灌輸這些知識,明白自己日常從事職業的責任。
最后,農業機械作為生產工具,本身操作規程較為嚴格。機具操控性與舒適性相對較低,大部分運動部件直接暴露在外面,不按照規程作業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無法保證作業質量。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調規范操作及安全知識普及。
1.2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學生對農業機械及從事維修工作的認識停留在“臟、亂、差”認知層面,缺乏個人發展的職業規劃。目前,農業機械質量大幅度提升,自動化程度也在提高。農業作業維修隊伍需要大量高素質、強技能的人才,整體收入水平較高。
職業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生紀律意識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學習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如何改變這一情況,轉變傳統教學過程并豐富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高素質的農機人才。
2高職院校農機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分析
2.1合理設計教學大綱
在農機專業教學中,教學大綱即是教學的起點也是終點,它能保證教學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可以說教學大綱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綱領。而且農機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狀態,所以在進行大綱設置時,需要根據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企業需求和人才建設等狀況,順應時代,不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安排上,都應進行適當改變,使整個大綱富有彈性,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畢業后找到一份稱心工作,從而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另外,在教學大綱設置上,還應具備一定超前性,畢竟農機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狀態,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對該領域未來幾年發展動態進行了解和預測,從而使學生根據自己喜好和特長進行針對性學習和提高,加強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對于農機的實踐操作技能。
2.2重視農機實踐教學
如何深化高校職業能力培養改革,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課程體系,結合校企合作,大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完善高校職業能力培養實踐機制,培養各專業高素質雙創人才,推進職業能力培養的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研究課題。將課堂教學移到實驗室(或實訓室),實驗室(或實訓室)提供基本的測試儀器,學生上課自帶筆記本電腦、焊接工具、電子元器件。
學生跟著教師邊學邊做,提高學習興趣。考試是評判和衡量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而且也是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環節。要加入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對實踐考核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探索。同時,為加強學生對于實踐操作的重視程度,該考核成績也應占學生總成績很大一部分比重,采取“理論+實踐”雙重考核。校內的實踐教學需要以完善的課程體系為依托,根據不同年級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分層次開展實踐教學,從而保證教學效果。具體可以通過開放實驗室的方式,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完成設計項目。對市場進行調研,讓學生明確市場的需求,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3全面推行校企合作
通過建立長久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對崗位技能進行合理劃分,雙方合作指導學生學習。通過培養與引導、專職和兼職方式深入合作,或直接讓教師參與企業工作。將企業合作作為學校考核教師的主要指標,通過學校資源展開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還可以引入學工結合方式,形成校企合作的新形勢,實現彼此優勢互補,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也已可以引入企業品牌,借助股份合作方式完成辦學,進行員工崗位教學,實現理論實踐、技能生產的有效融合。大幅度提升高職農機人才培養質量,為市場輸送高質量的農機人才,間接推動行業技術發展。此外,農機監理所是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管機構,學校可與農機監理所聯合開展一些教學與培訓,突出安全生產教育,解讀農機安全操作規程,針對一些具體的農機事故案例,通過播放電教片、開展講座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安全生產意識,為整個實踐教學以及將來的職業生涯提供保證。
3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分析學情,展開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農機專業教學質量。農機專業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創新專業教學模式,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大幅度提升農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國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芳,李洪昌.高職農機專業“實景化”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234-235.
[2]馮晚平,程旭明.基于農機專業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農機,2019(10):60-62.
[3]張茜,耿智化,張軍輝,等.“校企合作”模式下農機專業人才培養探索——以石河子大學農機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0):85-86.
課題名稱:高職農機專業建設與黑龍江農業發展需求互動研究,課題編號:GZB1311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