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璐
◆摘 ?要:在新課改之后,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全面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素質(zhì)教育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在聾啞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更加需要重視起學生的心理教育,以此能夠幫助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健康快樂的成長下去,基于此,本文就聾啞小學語文的教學,提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聾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學;素質(zhì)教育
對于聾啞學校而言,是一所特殊的教育單位,而其中的語文教育,對于特殊兒童的成長而言,具有著重要的意義,需要在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充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能夠有效的關注兒童的成長以及內(nèi)心變化,讓教師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的開展。
1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
在聾啞學校當中,教師是主要的知識傳播者,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智力開發(fā)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能夠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對于不同的聾啞學生而言,其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智力的進步。要能夠從情感的角度,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形成一個健康的內(nèi)心世界。為此,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教育目標,教師需要在進行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從傳統(tǒng)的對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了解,轉變?yōu)閷W生認知能力、情感目標的培養(yǎng),以便于可以有效的滲透心理教育的目標,從心理的角度出發(f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加入心理健康切入點
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進行學科內(nèi)容備課,還需要能夠在備課的過程中,聯(lián)系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能夠充分的挖掘語文學科的知識教學途徑,進而保障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潛移默化的形式下,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
對于心理健康而言,這是蘊含在生活當中的重要內(nèi)容,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為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內(nèi)容,并從創(chuàng)新的思路、方法下進行語文教材的研讀,并結合其自身的教學特點,以及當下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良好的備課,從而挖掘出具有較高價值的心理健康內(nèi)容。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友好相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起《好朋友》這一課,讓學生明確,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互相幫助。在生活上互相照顧,才可以成為真正的好伙伴。
3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1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通過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促進聾啞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長。在具體的教學開展中,教師需要建立起同學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學習氛圍。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習慣性將學生進行相互比較,以此來形成學生之間的競爭,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較大的壓力,同時也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競爭氛圍。因此教師需要盡可能避免,進行學生之間的比較,以此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避免學生由于過大的壓力,而出現(xiàn)厭學、逃學的情況發(fā)生。同時,還需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能夠讓課堂具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的頻繁。教師需要營造出鼓勵型的課堂,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對于學生的積極互動行為,給予較高的評價,并在進行語文授課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著微笑。在教師走上講臺之后,在講課的過程中,需要保有活力和激情,即使是聾啞學生聽課,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感染力,對于教師的教學有著較高的信任和期望值。將學生的興趣值,轉移到對語文知識的了解上。
3.2組織方式的靈活運用
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的組織形式,從而讓語文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能夠讓一些性格內(nèi)向,不愿意進行問題回答的學生,也能夠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當中,并適當?shù)倪M行提問和點名,以此鍛煉學生的膽識,并起到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受到生理缺陷的影響,樹立起較強的自信心,能夠促進個性發(fā)展。
3.3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課堂教學的開展,主要是一種師生交互的過程。因此對于課堂教學方式而言,這更像是一種合作的方式,需要通過師生的積極合作,以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相幫助,以此能夠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功感,進而保障語文課堂有著較高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生而言,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習內(nèi)容上,并沒有較大的學習壓力,教師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重點是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此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傳統(tǒng)的單一的心理教育課程當中,多是以理論的方式進行教學開展,就使得學生無法很好的,對自己出現(xiàn)的心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因此單一的理論或者方法下,無法很好的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開展,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語文學科當中,與學生積極交流的特點,能夠加深對學生理解程度,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調(diào)整。
4總結
綜上所述,在對聾啞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起心理教育的重要價值,能夠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所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問題,以此讓學生在一個健康的內(nèi)心成長環(huán)境下,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苗.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3):244.
[2]徐建芳.聾啞學校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及策略[J].學園,2020,13(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