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紅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可促使小學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和信息教學輔助工具教授小學生數學的基礎,初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提高其數學技能。但現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中存在教師對信息技術運用意識淡薄、教師隊伍信息素養較低、教學對信息資源缺乏利用等問題。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制定出相應對策:轉變教師觀念、樹立信息化發展理念、培養專業人才、填補師資缺口、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小學數學;優化教學方式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到來和信息化的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突出表現為信息技術融入教育行業與教育領域后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強調了要能夠充分運用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技術,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學基礎設施,開創網絡學習的課程?!督逃畔⒒臧l展規劃(2011—2020年)》也指出,加快對課程和專業的數字化改造,創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雖然我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小學校園已基本配備了現代信息設備,但是在現今的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校園的教學方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師對信息技術運用意識淡薄、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較低、教師對信息資源缺乏利用等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入課堂,教師應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礎。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的定義
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了,但對教育信息化的定義卻眾說紛紜、無法統一。目前,國內許多學者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許多定義,主要是過程論占主導地位。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與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內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育。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以上定義是筆者從不同的角度總結出來的?;趪鴥葘W者對信息化定義的理解,本研究認為:在國家和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教育信息化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各個領域的全面深入應用。教師應整合課堂資源和網絡資源,充分利用現代教具參與教學;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呈現出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支持網絡化和課堂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信息化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概念
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行為方式,既包括外在的行為,也包括內隱的思維方式。數學教學方式是教學方式在數學科目中的具體應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基本知識提高數學基礎技能,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并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數學教學模式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教師教學的主體對象是小學生,教師要運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承受能力的方式教授數學基礎知識來提高學生數學基礎技能,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方式。
小學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指小學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和信息教學輔助工具教授小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過程,可初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技能。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數學課標為標準,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以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為主,適當擴展課外數學知識,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發展過程,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充分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的視角設計課堂教學方式,全面考慮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精心設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2.和諧師生關系,形成師生互動課堂。小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應和諧相處,對于學生遇到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態,善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采用積極的、鼓勵性的評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互動交流性。小學課堂中的交流互動為教學的主要模式,主要表現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并得出結論,這種活躍式的教學氣氛,有助于培育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和溝通交流意見的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現狀及問題
(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淡薄
在新時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其自身表現出強大的功能,不僅給各個領域帶來新機遇,也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但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數學教師表現出困惑和擔憂。一方面,因為小學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很難改變,即使有改變,也未必能在行動上真正實施。目前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將其深度融入數學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材為主,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層次上,學生無法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對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缺乏足夠的信心,他們擔心在教學過程中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或無法操作的問題,從而耽誤課堂時間。這種擔心使教師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尤其是年紀稍長的教師,從而在信息技能方面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教學觀念仍有待提高和改變。
(二)教師隊伍信息素養較低
隨著學校對小學設施的普及,部分教學設施出現老舊情況,這將影響教師的日常式教學工作。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信息設備出現問題,維修人員沒有及時維修設施,會耽誤課程的正常進行,小學數學教師準備的數學教學材料無法正常展現。雖然有些教師能夠機智處理,但學生注意力被分散,不易再次集中于教學內容,這會成為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隱患。因此,學校需要配備專業的日常維護人員,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而根據其他文獻調查顯示,在小學是否有信息教育設備維修人員的問卷調查中,38%選擇不擁有信息教育設備,53%選擇擁有(兼職或外部)信息教育設備。在選擇信息設備管理維護人員是否勝任當前工作時,65%的人認為基本勝任,35%的人認為不能勝任。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專業教師的缺乏,許多教師不能熟練地操作信息設備,教師隊伍信息素養偏低。
(三)教學對信息資源缺乏利用
有些學校是信息設備配備不足,但也有些學校是有設備但是閑置不用。一些學校認為,設備齊全時就是信息技術,但是并不要求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只有在上級檢查時教師才在公開課上使用。據筆者翻閱文獻調查,調查對象為樂山市的五所學校,其中某個學校中有五個多媒體教室,每間教室都配有電子白板和實物展示臺,并有獨立的電腦室。其中2013年及以后配置的計算機共228臺,占計算機總數的45%。其中,五所學校中有三所有服務器和機柜,兩所有校園網,校園網的內容僅限于簡單的信息顯示,這五所學校仍處于僅使用辦公軟件的階段。在學校管理方面,這五所學校只有一套教學管理系統,學校在學生考試統計中利用了信息技術,但都是辦公系統。從此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率較低,這是現代信息背景下的一個關于教學方式的問題。
三、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優化策略
(一)轉變教師觀念,樹立信息化發展理念
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方面中。遺憾的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仍然不盡如人意,教師們大多只停留在工具和手段的運用上,對信息技術的利用率極低,更談不上教育發展的轉型。何克抗教授認為原因是信息技術只是用來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或者只注重如何利用技術來改善教學環境或教學方法,這并不觸動教育體制的結構性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環境和改變教學方式,如在“體積與容積”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出本節課。上課伊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烏鴉喝水的動畫片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便可以直觀水的明顯變化,教師再根據此變化提出“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因為對動畫片感興趣,所以對教師的提問也愿意積極思考,以此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增強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之后教師還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剛才的烏鴉很聰明,我想大家一定跟它一樣聰明,我們能舉出幾個生活中的例子說明一下嗎?”學生由這個問題和動畫片中具體、形象的畫面聯想到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此外,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雙主體課堂教學結構,如現行的MOOC、微型課堂、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結構,這些都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范式。
(二)進行師資人員培養
對教師信息技能的培養方法,分為崗前培訓和崗后培訓。在崗前的訓練中,可由當今各種培訓機構或專職學校培養信息專業人才,也可在師范院校中開設培養信息技能的專業課,在教學課中要求師范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教學,加強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對于在職教師,學校應加強繼續教育和短期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信息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可以采取邀請專業教師授課、專題討論、網絡教學、計算機教學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使教師盡快獲得相應的技能和資格。培訓完成之后還可采取跟蹤檢查的方式,了解教師的應用情況。除此之外,學校還應組織信息專業人員進行設備售后服務。
(三)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栋l展規劃》中強調,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如教室多媒體配備、教師個人計算機配備、接入寬帶網絡等,以保證教師信息化教學順利開展。數字資源有助于教師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師教學初期,教師在教學方面比較迷茫,而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緩解他們的壓力,使教師自行學習相關知識,增強教學的自信心。教師在信息教學的早期階段,可選擇優良的數字化資源,幫助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信息化水平。隨著信息化教學的逐漸深入,教師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如通過自己獨立制作、網絡加工等方式設計教學資源。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可以根據學校所配備的電腦,上網查閱教材之外的數學資料、和數學相關的知識或有趣的數學故事等,擴展自身的知識層面,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總之,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已成為傳統課堂改革的主要驅動因素。國家科學技術的不斷增強,對人才的需要也越發急迫。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識,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促進教學經驗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讓新科技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新型教學輔助工具,利用新科技拓展與小學數學有關的新知識、新領域,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參考文獻
[1]楊曉宏,梁麗.全面解讀教育信息化[J].電化教育研究,2005(1).
[2]南國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幾個理論和實際問題(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2(12).
[3]溫恒福.論教學方式的改變[J].中國教育學刊,2002(6).
[4]李新國.湖南省小學信息化教育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8(7).
[5]唐前軍,田密娟,付蓉,張艷.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困境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18).
[6]何克抗.學習“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