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成艷
新型師生關系指在學校教育教學領域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以發展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不能責怪、苛求于任何一方,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合作,也就是說教師與學生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過程中,都有各自承擔的責任和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在新型師生關系中處于主要地位
教師是師生關系好壞的潤滑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初中生,如果遇到一位值得其信任、尊敬的好老師,對其以后的人生是受益匪淺的,因此教師應做到:
(一)正確運用歸因理論,公平對待所有學生
所謂歸因,就是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或推斷其原因的過程。很多教師都會主觀的根據自己的感覺喜好對學生進行判斷。但是學生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條件參差不齊,其表現的閃光點也會不同。我們教師應正確運用歸因理論,對待每位學生都公平公正,為其塑造健全人格、快樂人生、自信風范。尊重學生,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
(二)轉變自身觀念,力求為學而教
很多地方的評價制度,都要求教師的教學成績與其工資、榮譽、晉級等掛鉤,為了自己的利益,教師往往會采用“題海戰術”、“轟炸戰術”、“熬鷹戰術”等。老師會因為學生學習不好,影響自己的利益就會歧視、責罰學生,造成師生之間水火不容的對立關系。毫無疑問這種思想歪曲了教師職業的宗旨和神圣的象征,必須予以端正,樹立“為學而教”的思想,這種觀念必然促使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學習需要。這樣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喜歡學習,熱愛學習,進而尊師愛師。教師樹立“為學而教”的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有了根本保證。
(三)教師搭建舞臺,學生體驗成功
師生關系不協調,教師往往把責任推到學生身上,這是不公平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以學定教。布魯納認為:學生沒有學好這個問題,教師就不能急于往下進行教學。雖然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雖然還是很注重學生的成績,但是我們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舞臺,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樂學、原學,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無窮,進而主動學習,最后體驗成功的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或是制定規則時,要關心學生的自由和個性;不僅關心成績和分數,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更要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搭建舞臺,讓學生體驗真正的成功。本著這種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有了人文基礎。
(四)多與學生溝通,注意批評藝術
英國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你有一只蘋果,我有一只蘋果,互相交換一下,還是兩只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就不止兩個思想。這個比喻說明合起來的思想要比分開的思想思考問題全面、嚴謹。在教學方面,“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師應該隨時隨地注意學生地對自己的意見,調整教學策略,做到“教學相長”。在情感方面,多與學生溝通,有助于了解彼此的想法,增進師生感情,這是成為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的思想基礎。另外,在教學中要注意批評藝術。表揚是激勵的有效手段,適度的批評同樣可以達到激勵的效果。總之,多與學生溝通,把握批評的藝術,你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了解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學生的內在感受。只有這樣,教師們在安排、實施教學時,才能符合孩子的情感需求,有效促進孩子學習和成長。我覺得必要時去當一天學生,體驗一下學習生活,再來反思:教與學是否和諧。記得有一次,自己和一些學生閑聊,沒有約束,沒有拘謹,我知道了學生很多新聲,了解了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渴望。從那一次起,我對學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遇到事也會盡量從他們的角度考慮。
二、學生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要素之一,其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知識結構和心理水平發展很不成熟,對師生關系的定位就更為敏感。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要幫助學生要做到以下注意:
(一)轉變自身觀念,師生平等無間
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師生關系也不例外。學生的可塑性強,我們應從小培養其民主平等的觀念,鍛煉其從小處事做人的民主平等性,使其富于正義感和公平性。我認為學生可以把自己擺在與老師平等的位置上,上課踴躍思考,積極發言,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路;課余時間多與老師溝通,一起研究學習方法、探討社會問題、施展人生抱負等,這樣有助于發展師生情誼。師生交往是平等的、雙向的,互動的,從而形成良性的師生交往模式。
(二)配合教師工作,續寫理解萬歲
良好師生關系不能單靠教師的這個單巴掌,學生也要努力的配合,才能發出清脆的響聲。因此:
1.教育學生要尊重教師
尊重教師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教師時時刻刻都要教育學生要尊重老師:平時看到教師禮貌地問好;不能對老師出言不遜;不要頂撞教師,與教師發生正面沖突;即使與教師發生分歧時,也要本著尊重教師的原則,克制自己的情緒,在良好的氣氛中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要了解教師
教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語言和思想上的溝通,引導學生了解教師的想法、教師的處境、教師的難處、教師的心理特征和教師身上的優點。這樣,即使是教師一些不適當的言論,學生也會盡量體諒和理解;特別是當學生了解了教師身上的閃光點后,就會學習教師身上的優點,從而更加尊重教師,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樣非常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3.鼓勵學生要信任教師
信任是互相的,教師在充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后,更要鼓勵學生充分相信教師的能力、品行、相關安排,給與自己肯定,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型師生關系則得到了肯定。
總之,在當代“以人為本”的創新教育背景下,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值得教師永遠探究的學術問題,它需要每一個教師更新觀念、審時度勢、勤思多想、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使學生在一個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展現自己完美自信的未來主人翁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