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蘭
摘要:由于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正逐漸融入社會的各個領域,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教育信息化包括教學信息化和教師信息化,因此教師的學習能力已成為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計算機科學教學是指師生之間通過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方法進行的互動。信息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利用信息資源,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
一、信息化教學概述
(一)信息化教學含義
南國農先生在介紹“信息化教育”時指出:“信息技術教學,它是指通過現代教育媒體和教育信息資源,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一種交互式學習模式。信息學習與其本質沒有什么不同。這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開展的學習活動,但是機器學習和普通學習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在信息技術環境中,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方法,依靠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
(二)信息化教學能力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過程是動態的、系統的、連續的。目前,教師信息教學能力的內涵沒有統一的定義。在狹義上,李天龍認為信息教學能力是指與具體教學活動相關的所有能力。他認為,信息技術教師的能力在于在信息環境中教授,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估個人心理特征,以及通過發展信息教學實踐來形成新的教學技能。盡管研究人員對IT老師的教學能力的價值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較分析發現其目的是相似的,即信息技術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信息環境中利用信息技術來簡化教學過程并促進學生發展,為此目的進行各種課堂活動的綜合能力。
二、小學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意識淡薄
目前,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有:多媒體課件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案例模式教學、尋找資源自主學習方式、網絡探究性學習以及針對問題的研究性學習等等。在教育軟件的運用方面,操作是不受限制的,教師必須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通過學習和自學提高教育技術和技能。計算機是信息技術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當前的硬件和軟件資源無法滿足要求。教師應摒棄模式和技術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信息教育,借助教育技術工具來創建教學情境,使教學表現更加多元化、可視化。
(二)“灌輸式”的教學
在大多數年級的小學,學生養成了一種“好習慣”,即看著黑板和低著頭做筆記;他們養成了習慣,要在教室里紀律管教,不要隨意說話,要注意他們。正是這種強迫性的概念阻止了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作為老師,不可能注意每個學生的教學和心理。他只逐步通過教科書傳遞知識。主要是“灌輸”教學模式。很少有學生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最終,老師會認為學生的知識仍然不錯,并且學生會逐漸避免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結果,教室里的氣氛變得不活躍,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的知識就是“對牛彈琴”。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說“灌輸”學習模式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沒有幫助。
(三)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及信息化教學能力相對落后
當前,學校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教室中使用ppt課程程序,這可以縮短教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間,并能以圖像的方式進行多媒體教學。信息教學模式基于在現代教育環境中傳遞信息的方法,學生的知識和信息處理過程。它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并動員了各種教育工具和信息資源來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積極性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真正積極地積累知識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但是,計算機科學教學實施模式沒有固定模式,就像“教學有規律,但沒有明確的規律,”一樣,教學實施應取決于具體客觀環境條件。
三、提升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觀念的轉變
教師自身信息水平的提高是自愿的。 在當前的小學課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基于信息的學習方式,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有機整合的能力,更多的能力體現在多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方面的教師課堂教學,教師應改變過去的傳統觀念,即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打開多媒體設備和顯示自己的教案,課件內容應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科和課程的教學特點,選擇不同的多媒體工具進行教課,做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多兼顧的同時,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同時,青年教師應該放棄過度依賴多媒體,抵制多媒體的想法,真正做到的是“傳授學生更得的知識”而選擇多媒體。
(二)合理分配教師和多媒體的作用
多媒體出現在學習課堂上,雖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存在,但是,課堂教學應繼續由教師主導,教師和多媒體應加以區分。音樂是情感藝術,聲音藝術和實踐藝術。 對于小學生來說,一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很無聊。 正確使用多媒體以及在多媒體課程資料中將教師自己的音樂融入課堂是優化多媒體教室的最佳方法。
(三)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培訓
隨著教師的年齡、職稱、學科所表現出的多樣化、合理化和科學化,“雙型”教師培訓機制已經形成,但是,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已成為限制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許多小學校園課堂教學設計研討會、課程教學匯報、信息技術研討會以及其他專家在線教學模式,結合校本培訓和教育,提升教師將課程設計計算機化的能力。但是實際上,當教師參加培訓課程時,培訓已演變為所謂的“走形式”,表現出很少的熱情和主動性,培訓時間短,培訓時間表不足,培訓內容與教師需求之間的不匹配以及培訓管理不足等。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并不明顯。因此,在同時優化高等職業教育和學習環境方面,應不斷加強教師培訓信息技術的提升,使教師迅速適應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的信息時代。
結語:
本文的主要問題是教師使用基于信息的學習的能力和對策。首先,我希望增進老師的理解,專注于基于信息的學習,優化課堂學習的結構,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要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生的創造力和變革能力。教師的角色。促進和提高學習效果。其次,我希望老師們不僅可以靈活運用計算機革命的概念來操作,而且還能使用多媒體來支持教學,培訓課件設計和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