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龍 左驍堯
有人說課程思政簡單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是思政課的思政課。
一、什么是課程思政
習總書記指出,“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的教學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段話表達出課程思政的主體、地位、作用、內容、方式和功能。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的本質上是一種課程觀,不是說學校多增設一門課程,也不是多增加一項活動那么簡單。
二、為什么要進行課程思政建設
當今社會到處充斥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直接、間接的影響、干擾青少年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
課程思政要求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管理機制體系、專業體系、學科體系、教材體系之中。學生如何將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內在的德行、素養,如何將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結合一起,其首要的任務就是以“立德樹人”為突破點、新抓手,幫助學生走出思想、價值、情感的困惑,激發他們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在創造社會價值過程中,恰當地找準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定位。課程思政從思想、行為上對青少年進行正確引導與規范,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課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傳統思政課的弊端,將思政教育理論與實際相聯系,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充實思政教學的內容,改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專業課需要加強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是要所有課程都要發揮育人的功能,專業課的育人內容要將知識傳授與思想價值引領進行相互滲透,不能割裂開來。專業課要加強思政教育,做到課程門門講思政,教師處處講育人。只有時時刻刻的講思政者,時時刻刻的去育人,學生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如何進行課程思政設計
課程思政的設計時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發展服務,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遵循教學的原理,要與實際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其流程分為提煉、融入、體驗、評價四個部分。
(一)提煉
提煉就是要梳理課程的知識點來提煉思政教育的元素。提煉思政元素的方法有: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價值觀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給學生講核心價值觀,或者想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課程當中時,首先我們自己要能深刻的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計教學中,融入價值觀教育最多的就是誠信,不做假賬,要將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和專業進行了有機結合。堅守住底線,守得住初心,這是一種超越價值觀的體現。
2.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提煉思政元素的方法可以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角度去考慮。
3.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思政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傳統文化當中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貧濟困的功德意識,都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
4.專業要素
還可以從專業課當中發掘思政元素,或者說從其他課程當中發掘思政元素。如集體主義、大局意識、團隊精神、工匠精神、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等。
(二)融入
融入的形式主要有課堂滲透。
1.課堂滲透
課堂滲透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去滲透,將情感與價值觀目標上升為思政目標,教學環節,做到潤物無聲。
2.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內容有很多。比如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國慶閱兵)、工匠精神主題班會(世界技能大賽)、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母親節、教師節)、職業規劃主題班會(畢業生、職前教育)、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普法宣傳)等。
3.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活動內容涉及書法、舞蹈、京劇欣賞、國學、茶藝、跳繩、健美操、禮儀、詩詞欣賞、攝影攝像、沙盤模擬企業經營、經典電影欣賞、鋼琴等。
(三)體驗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以心理行為訓練為載體,開設價值觀行為訓練項目--拓展訓練。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個元素設計拓展訓練。類似的體驗項目有沙盤模擬企業經營、VBSE等,體會不同角色、不同崗位的職責、責任、權利、義務以及共同遵守的規則等。
(四)評價考核
評價考核必須遵循“以學生為本”“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則,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多樣化、評價形式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結合。
四、課程思政建設注意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不是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把某一門課程和思政“硬拼接”。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是兩者的有機融合和無縫對接,應該是鹽溶于水的感覺,看不到,摸不著,但它是咸的。
(二)不要為了融入而融入
課程思政不要為了融入而融入,不只是單純的迎合上級的要求,完成學科的任務而融入思政教育。
(三)不是每節課都要融入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不是萬金油,其作用只有在適當的、需要有提升的時候,用起來才能更加有效果,才不至于弄巧成拙。我們要結合不同性質的課程去挖掘思政元素,不是每節課都要融入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如何建設課程思政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在這個道路上,我們每個人肩負的任務都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