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以德治國是黨中央提出的治國方略,而實施治國的方略抓好學校德育工作是基礎性工程。這種基礎性工程和素質教育及教師素質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且只能在注重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標。
一、把徳育教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正確把握人才成長方向
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對智育、美育、體育及勞育具有主導性,動力性和保證性的作用。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重要素質。所以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要在更新教育觀念,拓寬德育思路的過程中,認真研究和深入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道德實際,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達到增強師生員工愛國情感和敬業精神及奉獻精神,增強師生員工的工作責任感、工作效率觀念、工作學習作風,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健全德育機構,全員參與,增大投入力度,樹立以德立校,育人為本的思想,形成一種實現德育的群體功能,使德育工作得以組織上的保證。即主管領導負責,團委帶動、班主任配合,全體教職員工協作,所有學生參與,校外輔導員及家長不斷聯系,上下一條線,左右一個面,內外一個體,實事求是地以學校德育教育為基礎,協調社會德育教育,引導家庭德育教育,營造人人關心自我建設和下一代成長的德育環境。
2.強化德育教育的全過程,使德育工作滲透到與社會聯系的多方面,滲透到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到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生活養成教育的細微之處。
3.全方位實現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即動員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積極主動的投身于德育教育這個系統工程,并不斷交流,關注動態,避免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對德育工作取得實效的阻礙,促進德育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地發展。
二、加強徳育教育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德育教育的目標效果是體現于社會實踐、并接受社會實踐檢驗的,所以德育教育的實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為大課堂,以實踐為主要形式,以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為教育載體,通過學生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將認識內化為信念,真正發揮出德育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就知識內化為信念,強調兩點,一是變知識為信念,首先指出知識不等于信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信念與教養程度有密切聯系,但是這些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決定于知識水平和人創造物質財富的實際水平。一個人可以有知識,會做工,但在道德上也可能沒有做好投入生活的準備。”
二是如何變知識為信念。知識轉化為信念的前提條件是靠學校進行專門德育工作。這樣我們要研究“變知識為信念”這個德育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并通過實踐檢驗知識是否變為信念,闡發知識的教育實質。變知識為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學校是否與教學過程有無直接聯系和教育工作做得怎樣。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形成哪些思想信念,他們的社會行為具有什么道德品質,這就是說看道德土壤準備得怎樣。學習科學知識是至關重要的,但在對學生教育過程中不可降低德育工作的水準。只有變知識為正確的信念才會更有力量,才會更好地投入到效忠于祖國和人民的社會實踐中。為此,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要把學生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實踐經驗。“人才成長最終要在社會的偉大實踐和自身的不斷努力中來實現”。首先,我們要根據學生實情,拓寬實踐空間,豐富實踐內容,寓德育教育于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其次積極開展有益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陶冶情操為目的的文體、科技、社會實踐活動。再者就是精心設計,精心實施,做到使學生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
三、加強德育工作在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師生基礎道德中的作用
長期以來,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我們通過學校德育工作來實現學校的精神文明,營造教師、學生與校園物質環境之間和諧共處,催人向上的精神氛圍,創造高品牌的校園文化,凝聚激勵性的校園精神,感染社會,凈化社會,影響社會。從學校工作開始通過具體實踐來實現德育工作的目的。
1.開展凈化學校環境,優化教學生活秩序,優質服務的競賽活動。
2.開展文明學校、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教職工,文明學生的創建活動。
3.加強教職工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學校科學教育水平,強化民主法制觀念。
4.做到從點滴抓起,知行統一,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
5.提高師生分辨是非,區別善惡的能力,提高師生道德選擇與行為評價能力,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四、加強數師職業道德建設,塑造為人師表的新形
人們常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就要求我們做老師的要修師魂,樹師德,練師能,正師風。從不斷地修養其品德,規范其行為,完善其人格,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做起,把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創造性的體現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徹底改變“唯師是從”、“師道尊嚴”的師生觀念。樹立起“為了學生的一切和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念;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服務的育人新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嚴謹治學,追求卓越的時代風采,高度敬業,教書育人;弘揚五種敬業精神——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銳意改革進取的創新精神,遵紀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
五、進行德育工作的改進與創新
德育工作應當在春風細雨、潤物無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中實現;應當具有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的創新;應當講究在方式、方法、對象、條件、場合上的改進。
總之,我們通過教育過程,使創造性的德育工作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為一體,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實現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