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紅
摘要:建設體育精神文化,從某種角度來講會超過體育活動自身的意義,屬于精神力量范疇。而且,體育精神文化會反作用于體育活動,促進活動得以順利有序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校園精神文化。對于高校校園文化而言體育文化是其重要組成,學生在體育文化的熏陶下,實現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精神力量的提升,與此同時,會極投參加各種體育健身運動。作為當前高校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籃球,其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來哪些影響,是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基于此,文章將對其有關影響方面加以簡要分析。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籃球運動;高校
引言
高校學生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動離不開校園為其提供場所,而且在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等意識塑造方面發揮著引導作用。所以,高校出于為社會發展培養綜合型高質量人才,有必要引入并開展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例如籃球運動,在實踐中讓學生不僅可以強健體魄而且能感受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進而達到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一、簡析籃球運動及高校體育文化特點
(一)籃球運動
籃球運動屬于典型的集體項目,在比賽中參與人員的奮斗與拼搏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榮譽,而且也為了集體榮譽的實現。籃球賽事的勝利,雖然得益于球場上拼搏努力的隊員,但是也需要站在其背后摸摸支持的“后援軍”[1]。有關籃球運動,其突破了常規體育運動主要依托于個人技術水平的模式,應用的是多人協作的集體比賽模式,全體參與人員均是為了實現集體榮譽而頑強拼搏。通過開展籃球運動能夠扭轉學生“自我中心”的不良習慣,還能對團結意識進行有效培養。
(二)高校體育文化
第一,穩定性。在形成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時就具備明顯的穩定性特征,例如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獲得理想成績,在其個人精神文化層面上會發揮教育作用,那么學生會則會把這份集體榮譽感內化成精神文化,而且如果形成這一精神文化,便會根深蒂固于學生腦海中,從而積極影響著學生未來發展,且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穩定性的特征會消失于精神世界。由此可見,要是形成良好的高校體育文化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持久的。
第二,教育性。針對高校體育文化而言,是高校學生在學校內開展各種體育活動而逐漸形成的精神氛圍以及文化現象,作為高校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進而在學校內提高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形成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在學生終身體育及體育精神的培養上發揮著一定推動作用,在運動過程中學生還能實現思想品德的提升,進而有助于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由于籃球運動依靠隊員之間的互協調才能完成,在感受籃球運動魅力與其帶來的激情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相互協作意識。總而言之,籃球運動一方面鍛煉學生體魄,另一方面在運動過程中學生能感悟其文化底蘊,進而實現精神境界的進一步提升。
二、簡析高校開展籃球運動的現實意義
第一,有利于高校學生提高個人心理素質。只是具備較高的技術水準與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不夠的,籃球運動更需要參與人員擁有過硬的個人心理素質,依托于頑強意志力,可以依據比賽實際進程對個人心態進行調整,并且能在比賽中靈活應用所學技巧,從而達到進攻和防守之間的高度配合,保持一顆冷靜果斷的心從容應對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2]。也就是說在學生長時間堅持參加籃球運動,會相應的提高與改善學生個人心理素質,而且在實際運動中,還有助于積攢外界壓力的釋放,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
第二,有利于高校學生提高個人身體素質。籃球運動的基礎是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這是因為在實際運動中,通常球員需要具備出色的反應力才可以及時做出連貫的技術動作,在任何情況下均能做到臨危不亂,與此同時還要以一定的奔跑速度穿梭于球場,這樣才會和隊員形成配合從而贏下比賽。通過長期堅持籃球運動,在日常鍛煉過程中高校學生運動素質和身體機能可實現質的飛躍。而且有助于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強化器官功能。
第三,有利于高校學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關于籃球運動,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團隊之間的配合協調度,即單獨通過某人的個人力量是無法完成的,而是需要隊員之間密切的協調和配合,不論“個人英雄主義”,應明確每位隊員在球場中的角色定位,保證有效實施團隊戰術。在進行籃球運動時,針對高校學生,一方面有助于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還能強化其集體榮譽感。與此同時,可以通過省(市)高校籃球賽,促進各校學生間的友誼,有利于大學生人際脈絡的搭建,以此更好地適應各類交際活動。
三、籃球運動影響方面分析
(一)高校體育文化制度
有關制度高校體育文化得以長存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體育運動的有序開展需要高校制度發揮其約束作用,而完善制度的直接對體育文化建設造成影響,加大高校體育制度建設力度,能夠對學生綜合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進行良好培養。體育文化制度具體呈現:校園體育制度及體育傳統這兩個方面。
首先,校園體育制度。籃球運動有助于推動校園體育制度的科學建立和進一步完善。(1)籃球運動能對高校體育教學方式加以規范,例如訓練模式、課堂規則等;(2)有助于體育獎勵制度的建立,促進高校體育運動良性發展;(3)規范處置運動員傷病制度,建立科學的處置流程。其次,校園體育傳統。擁有良好的籃球運動傳統對開展籃球運動十分有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說校園體育傳統屬于一種高校體育風尚。在高校經過籃球運動的多年發展才形成的籃球傳統,已成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
(二)高校體育文化精神
第一,強化高校學生競爭與頑強拼搏精神。基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相比以往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物質生活水平,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了濃厚的安逸享受不良作風,阻礙學生未來發展。怎樣將負面精神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讓學生拼搏競爭,是現下高校教育重點思考問題之一。對于籃球運動自身便有著強烈的競技精神。比賽中通過學生的爭搶與對抗,有助于學生毅力的增強。長時間堅持參加籃球運動,能夠磨煉學生個人意志品質,在學生面對失敗情況下可以激起好勝心,呈現一股強大的拼搏精神。與此同時,出于迫切希望贏得勝利,在實際比賽中學生會最大限度發揮其實力,這也是籃球運動的競爭精神的體現。不斷增大的社會競爭壓力,學生只有具備競爭精神與意識才會正確面對與看待競爭[3]。文章認為,籃球競爭精神和社會競爭相符合,由此,通過學生長時間參加籃球運動會形成競爭精神,以良好的競爭精神對待生活增強其勇于進取心,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二,有利于道德品質的強化。對于籃球運動而言,屬于集體運動。在籃球運動過程中,學生能提高其集體主義精神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與此同時,該項運動自身也是公平競爭品質的體現,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素質方面發起到一定影響。學生在籃球比賽中要做好相互協作,經過傳球與接球等動作完成投籃。學生在該過程中必須具備集體精神,可以正確理解自身定位,恪守個人職責。撥入,后衛的職責是防守、前鋒的職責投籃得分等。在整個團體內部,所有人都必須恪守職責,這樣可以在無形中對集體精神進行培養。與此同時,在籃球比賽中每條規定均十分明確,例如越界、打手犯規、三分球以及罰球等,上述規定均呈現出籃球運動自身的公平性。在籃球運動中,學生需要嚴格遵循規定“依規活動”。由此,學生能漸漸認識規則,懂得什么是“公平正義”。如果這一良好品質可以養成,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嚴格遵守規則,對社會公平正義積極維護[4]。
(三)高校體育文化物質
第一,完善高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籃球運動高校需要配備一定的體育基礎設施,要是體育設施不充足不完善是難以進行籃球運動的。這是由于缺少運動設備會對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主動性造成影響,也是對籃球教學的限制。例如,籃球場不僅是教學陣地,也是傳播校園體育文化的場地。所以,籃球運動在高校的發展離不開籃球場地的支持。
第二,促進體育消費增長體育知識。進行籃球運動前,學生需要購買有關體育裝備,例如籃球、籃鞋與身體防護設備等,所以通過籃球裝備購買情況就能分析出學生熱愛籃球運動的水平,在籃球裝備購買的同時也有助于增長其體育知識積累,這是因為在購買用品前,一定要掌握相應的產品知識,我們以購買籃鞋為例,學生能學習到各種類型的鞋所起到的身體保護、能發揮的效果等,從而擴充個人籃球體育知識儲備。
第三,影響高校籃球師資隊伍。體育課堂是學生對籃球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路徑,所以教師個人綜合素質能力在培養高校籃球知識方面,發揮著一定的指導作用。要是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其針對學生籃球的培養必然會更具實效,所以師資隊伍整體質量,一方面直接關乎著籃球運動在高校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緊密聯系著高校體育文化。如果高校學生對體育學習擁有濃厚興趣,自然會提升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結語
探究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和籃球運動,我們可以發現二者是相互影響于促進的關系。籃球運動不僅有助于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相反高校具有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會推動籃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體育工作者應立足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校園體育文化和籃球運動之間的融合,進而讓校園體育文化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劉治.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J].運動,2016(9):97–98.
[2]金國慶.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的研究[J].運動,2017(24):93–94.
[3]張濤濤.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研究[J].才智,2019(28):186–187.
[4]張濤濤.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2):74–75.
[5]劉天博.淺議高校體育社團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6):9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