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會計系,湖北武漢 43020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教學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成為2020 年上半年的常態化教學方式。作為“戰疫”的應急之舉,線上教學的質量如何?如何提升在線教學的實際效果?這些問題都是高校教師在線上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高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課堂教學重新成為主要教學方式,但疫情尚未結束,線上教學仍是不容忽視的教學方式,此時總結已有的線上教學的實踐經驗,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此,高校教學研究領域已經開始進行了初步反思,相關研究文章研究范圍集中在課程設置、教學案例、教學效果等方面,但截止目前,鮮見針對《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效果調查與教學質量提升的研究。因此,本文將以自身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會計學》線上教學實踐為基礎,嘗試思考如何在疫情防控時期轉變《會計學》教學模式,提升線上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線上教學雖然依然是由教與學構成的,但在時間、地點、受眾、選擇等層面,都有不同之處。在時間層面上,線上教學不再完全受固定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在安排學習時間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多次回看教學視頻,還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源。在地點層面上,線上教學不需要固定的教室或實驗室,只需要能滿足要求的網絡設備,場地靈活,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在受眾層面上,師生不再是面對面,而是通過網絡設備一對多,或者一對一,或者多對多,學生雖然依然是教學主體,但是在線上教學中,由于學生更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要求師生有更多的學習互動參與,故而更為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對教師的教學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線上教學雖然有時間、地點、受眾等層面上的優勢,但是線上教學對網絡設備有高度的依賴性,因此線上教學也存在問題。
線上教學的這些問題是從事線上教學的教師普遍遇到的問題。但現實中,各教師在從事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科的線上教學既有線上教學的普遍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這是具體到每個學科的線上教學時,不同學科教師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1]。
《會計學》課程的線上教學具有線上教學的普遍性,同時也有它的特殊之處。《會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也是學生初次接觸會計學科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多、知識點細,加之學生普遍缺乏會計常識,理解基本會計術語比較困難。如果一味固守傳統教學方法,只是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內容原封不動的搬到線上教學上,以為線上教學只是換個教學形式而已,將很難把控教學質量,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同時,會計學是一門管理應用學科,研究的是資金的運動,特別強調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和分析,并要形成一定的決策信息系統。因此,與其他課程的線上教學相比,《會計學》課程更為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對學生在學習中的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會計學》課程的線上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能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能夠及時地觀察到學生的應用能力。
基于對《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認識,本次研究以疫情防控背景下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的《會計學》課程為例,選取2020 年上半學期參與《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的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為樣本,針對相關問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訪談,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歸納了《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并據之提出相對應的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設性意見。
2020 年上半學期,參加《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的學生共計213 名,大部分為2019 級學生,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1 份,回收180 份,其中女生126份,占總數的70%,男生54 份,占總數的30%,回收有效率為89.55%。研究數據都來自一手材料,教學管理人員和授課教師的訪談信息極大充實了調查研究內容。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的狀況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線上教學開始初期,網絡卡頓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學平臺的使用操作不便是大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調試,師生對教學平臺的選取有了一個比較之后,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依然存在較多操作問題。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2.06%的學生認為網絡卡頓是線上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有65.70%的學生認為,教學平臺操作也是線上教學的重要問題。網絡和教學平臺是線上教學的主要媒介,關于此類問題是有效保障線上教學正常開展的首要客觀問題。
相比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師生對作為應急之舉的線上教學存在適應問題。據調查,62.05%的學生在線上教學初期不適應居家學習的環境,學習的思想態度比較消極,近半年的居家學習生活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而且由于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電子產品的誘惑非常大,這些因素都極大地影響了線上教學的效果。
大部分學生不反感參與線上教學的互動,但也有近兩成的學生不愿意參與或因膽怯不敢參與師生互動。同時,有近四成的學生認為,現有的線上教學互動不方便,教學平臺的互動功能設置不夠。這些說明學生對線上教學的互動情況有一定的欲求,但是因主客觀原因無法實現有效的參與,如何改善線上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狀況,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的有效程度,是線上教學中的重要問題。
根據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結合教師訪談,發現線上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師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對教學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有67.56%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的選取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53.06%的學生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做一些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說明教學內容的吸引力不足,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的選取有足夠的重視。
據調查顯示,教師都能夠正常完成線上教學的任務,近八成的學生認可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的精神狀態,認為教師認真授課,可以自如運用教學平臺,說明教師對線上教學能夠達到基本適應。但是,也有58.76%的學生認為,在線上教學中,師生的距離感較強,課堂約束力不夠,說明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沒有得以充分發揮,帶動力有待增強。
線上教學是應急之舉,教育主管部門和院校管理層也是初次開展普遍的線上教學管理工作,因此在管理層面上,對線上教學的質量評估也是處于摸索階段。根據調查,傳統的教學管理評估已經部分地吸收到了線上教學管理之中,比如教學督導隨機參與并查看線上教學過程,但是由于是遠距離的依托設備進行參與,評價不夠客觀,反饋不夠及時,說明需要對線上教學的評估體系進行開發與建設。
綜合以上發現的線上教學狀況與問題,為了保障《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的正常開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思考。
(1)加強教學技術平臺建設。教學技術平臺是線上教學的客觀硬件條件,必須有針對性的加強建設。針對網絡卡頓問題,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積極聯合工信部門,積極優化網絡運行的環境,為線教學提供更好的互聯網服務,保證不同地區的網絡運行能夠同時流暢。
(2)教師應加強大數據思維,嚴選教學內容,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在線上教學中,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主要施教者,教學內容的質量需要教師依然充分發揮線下的能力,嚴格把控所利用的網絡教學資源。
(3)加強學生的思想疏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線上學習習慣。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初次經歷延遲開學和居家學習的生活,難免有焦慮情緒,尤其是在當今網絡時代,電子產品的誘惑更是難以避免,因此,一方面需要學生進行自我情緒管理,在線上學習中主動配合和積極參與,一方面需要教師在線上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4)教學管理轉變思維,做好應急預案。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教學,教學管理方面也應轉變思維,隨之由線下為主轉變為線上為主,積極尋求開發簡便的管理程序和技術。面對教學平臺、教學工具使用不便等問題,以及網絡延遲等技術問題,教學管理者應做好應急預案,預備多種渠道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反饋,能夠及時找到技術幫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