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何 歡/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在各門課程教學中,而高職基礎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份子,授課教師更應該注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滲透和融合,利用課程思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良好職業素質和個人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礎。
高職基礎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科目,高職基礎英語的授課目標不僅僅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涉外交際能力,更應該在授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通過講授語言知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使其在今后職場中能夠穩步發展,甚至成為職場高端人才。但當前,由于高等教育范圍不斷擴大,學歷中心日趨高移,高職院校為保證入學率,學生考入學校往往是直接注冊而不是通過層層選拔考試,這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較差,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于未來自身職場規劃十分渺茫。另外,當前的高職基礎英語課程面臨課程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無法滿足時代和學生的需求,無法解決由于生源日益大眾化和多元化的趨勢所帶來的教學問題。通過教學改革,高職基礎英語在教學模式上采用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過程也由教師一人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形式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授課模式。那么在這種大環境下,在高職基礎英語的授課內容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不僅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使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今后就業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注入精神動力。
高職基礎英語作為學生必修科目之一,其特點是授課學時長,一般涵蓋了在校學生大一整學年和大二的第一學期,有的院校甚至在大一和大二兩學年都開設此課程;此外,高職基礎英語課程授課跨度范圍廣,涉及全校各個學院的學生;其次,高職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如單詞、句型、語法等,同時也會涉及一些文化知識、時事熱點話題等內容。所以,教師在教授此門課程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思考我國社會主義特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課程思政”作為教學指導,確保語言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有機結合,使學生既能夠熟練運用語言技能,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常識,又能夠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其發展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5 年起,啟動實施“兩綱教育”,推進以“學科德育”為核心理念的課程改革;第二階段:2010 年起,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課程”,聚焦大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第三階段:2014 年起,將德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重要項目,逐步探索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目前,各高校已建設“中國系列”課程近30門,綜合素養課程175門,近400門專業課程申報開展試點改革。
1、加強授課教師團隊的思想政治建設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作為課程的引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這是“課程思政”內容能否成功融入課程的重要前提,是決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學校可通過講座、培訓等方式鼓勵教師增強自身的業務素質,提高教師工作質量、工作水平和思政綜合素養。老教師要發揮“傳、幫、帶”作用,對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其次,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挖掘與思政內容相關的德育素材,并融入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傳統,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基礎英語授課內容通常涉及“Job,Food,Travel,Time,Company”等話題,比如就“就業”話題,教師就可以在授課中融入職場禮儀規范的思政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就“飲食”話題,教師通過介紹中國的飲食文化,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懷;就“企業”話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介紹企業文化,使學生意識到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英語教學目標時,除注重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外,也不能忽視素質目標的確立。講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比如在講授外國文化時,教師可以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由西方文化引申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總之,建設一支業務能力強,思政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開展和實施課程思政的堅實基礎。
2、注重課堂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促進思政教育最大化
授課教師應注重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課堂授課前,在網絡學習平臺發布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可以通過分組模式,完成課前任務單里的學習內容,并收集大量有關課程內容的拓展資料,為課堂的高效實施做好充足的課堂儲備;課堂授課中,教師作為課堂主導者,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并融入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后提升階段,教師除布置課后作業外,可以組織一些英語活動,例如辯論,采訪,話劇表演等。活動主題盡量貼近國家時事政策,社會熱點等議題。這樣,學生既鍛煉了英語應用能力,又加深了對思政領域的思考。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教師也要盡量選取一些能夠促進學生思政教育的話題與文章,例如:職場就業、愛國情懷、環境保護、世界和平等題材。比如教師在講解職場就業話題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工匠精神”這一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崗位中發揮自己的工匠精神,勤勤懇懇地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