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嘉麟 王 雨/吉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我國國際商務專業于2004年首次被教育部納入全國高考的招生計劃當中,發展至今已有16年時間。在這期間,全國開設國際商務專業的高校已由最初的十幾所擴展到250余所。目前來看,我國開設國際商務專業的院校,從中職中專、高職高專、獨立院校、省屬本科院校到部屬本科985、211類高校,幾乎涵蓋了所有層次的院校。調研結果顯示,不同層次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專業對口程度天差地別。
從畢業生就業方面考察,部屬985、211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憑借其扎實的學習基礎,加之用人單位的傾向性,就業狀況良好;高職高專和中職中專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憑借其熟練的技術能力,和相對較低的薪資,受到眾多沿海大中型外資外貿企業的青睞,其就業狀況和專業對口程度遠好于省屬本科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目前來看,省屬本科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在部屬高校和中職中專的夾縫中成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優勢不明顯,情勢堪憂。
有調查顯示,國際商務專業人才步入就業市場初期,有20%畢業生供職于外貿公司從事國際商務相關業務,20%進入金融行業或者院校進行經貿類教學,50%沒有從事與國際商務相關的工作。近年來,一些部屬985、211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在不斷提升,就業去向多以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為主,盡管金融行業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較大比重。還有少部分畢業生會進入機關、會計事務所或者從事管理咨詢、戰略研究等高級商務工作。外貿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主要來源于高職和本科生,占比達79.63%。69.64%的企業認為高職畢業生完全可以勝任外貿企業的管理工作。可見,在外貿行業,高職生受到用人單位更多的青睞,而985、211部屬院校畢業生實際參與的競爭較少,真正處于激烈且尷尬求職競爭中的為省屬本科和民辦本科。民辦本科國際商務就業率近年來基本穩定在85%。盡管省屬本科專業就業率有所上升,但專業對口度出現明顯波動,這說明省屬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在不斷增大。
第一,專業操作技能處于比較劣勢。國際商務專業旨在為國家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這一點高職院校培養方案貫徹的更為徹底,他們重視一線操作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對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的訓練,并根據社會需求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多數采取“訂單式教學”,直接對口企業崗位。而省屬本科院校即使開設了一些相關操作性課程,但大多數缺乏實操演練。與在校實訓實踐機會更多的專科生相比,省屬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學生操作技術的劣勢明顯。
第二,教育資源與實踐平臺處于比較劣勢。部屬985、211類院校同普通省屬本科院校相比通常具備先進的教學實驗室,豐富的教育資源,高水平的師資力量與高層次的實習基地。一流國際水準院校更加注重培養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科研水平與專業素養,既可以夯實專業基礎,提高綜合素質,又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且有效的實習信息,增加到高層次企業實習就業的機會。相較之下,省屬本科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往往缺乏高水平平臺支撐,這降低了用人單位對該類院校畢業生的偏好。
第三,就業市場的現實狀況低于畢業生的就業預期。省屬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對就業崗位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體現在崗位選擇,另一方面體現在薪資要求。省屬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預期就業去向主要包括一些國際化經營的高級管理部門以及專業外延的金融機構、政府機構等,而現實市場需求主要集中于進出口生產制造公司或外貿公司等,就業預期與現實需求不符,致使大量畢業生不愿勉強就業,進入待業狀態。由于這些傳統的與外貿直接相關的職位例如跟單員,業務員,制單員等可供薪資通常較低,并不切實符合省屬本科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要求,相反,中高職畢業生操作技能強,而且對基本薪資預期較低,更具競爭優勢。這致使省屬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以及專業對口率不高。
為提高省屬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就業質量,各省屬院校應當對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一個精準的定位。省屬本科院校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切實走進社會深入調查各用人單位對國際商務學生在專業知識、操作技能以及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提出有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省屬本科院校要提高學生“專業硬技能”和“專業軟技能”。“專業硬技能”包括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實務類操作技能;“專業軟技能”主要是與企業需求貼近的能力,包括英語能力,計算機能力,談判溝通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專業硬技能”體現了高素質要求,“專業軟技能”體現了應用型要求。另外,國際商務專業涵蓋了金融、會計、稅法、營銷,管理等各經管領域,因此,廣泛延展專業并強調學習能力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省屬本科院校應該關注的人才培養目標。
依據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形成與之配套的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地位愈發凸現,各省屬院校可根據所處地理位置以及政策支持,有針對的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打造獨屬于各個院校的特色專業。
與國際商務相關企業合作,形成與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相匹配的課程體系、系列教材,打造能夠勝任新培養方案的教師隊伍,達到培養符合時代特征、滿足地方、國內乃至于到境外的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從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專業限選三個層面加強學生專業知識體系構架和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具備較高的國際商務專業素養。構建國際商務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創新性、綜合性實驗課程比例,與知名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大力加強實踐教學,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國際商務創新應用水平。
西方國際商務的起步要早于中國半個世紀,相較于中國,西方高校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獨特的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其交流合作,可以拓展國際商務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融入全球化發展大潮之中,適應來自全球化的挑戰,提高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