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敏/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推進,各行業都逐漸應用了新媒體技術與載體,其中高校教育中尤甚,顯著提高了高校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與鞏固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質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發展與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養成都有重要意義,這同時也是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為高校大學生傳遞與接收學習信息提供了豐富的途徑與方式,更新與完善了傳統的學習格局與課堂模式。新媒體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且其豐富的傳播途徑與展現方式突破了過去交流的阻礙與局限性,不為空間、時間、語言等因素所影響,因此人們的溝通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與新媒體時代中,高校教師想要向學生傳遞課程信息與指導內容變得便捷且靈活,并且高校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設備與技術活躍課堂氣氛,緊抓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課堂的質量。新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高校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習慣中,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內容的時候,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利用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對陌生的詞匯與知識點進行搜索,在課堂上就能及時將模糊的知識點進行探究與分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在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滲透,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發表意見與溝通交流的途徑,過去學生只能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也只能面對面為學生解答疑惑,但是現在學生可以通過向教師的社交賬號或者郵箱發送自己的疑問與意見,教師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上的拘束進行信息的查收,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與解答學生的疑問。通過在線交流的方式,學生減少了面對面提出疑問的時候的拘謹,可以更輕松與更真實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得到更好的尊重與關注。過去學生了解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報刊與書籍,現在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實時搜集想要了解的書刊知識,極大地節省了查閱與購買書籍的成本,學生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取知識,這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起到極大的作用。新媒體為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新媒體所帶來的信息復雜且多樣,對于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學生有時候無法明確分辨哪些信息是該接受的,有些信息是不該接受的,容易對學生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念產生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的教育空間進行了擴充與拓寬,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多種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模式與方法得到了創新與完善。并且多媒體所具有的信息獲取便捷、信息傳播速度快等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特點發生了改變。教師通過多樣的多媒體手段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字內容進行靈活的轉變與展示,促使靜態的課堂教育模式轉變為動態性質的,單向的知識傳遞轉變成雙向的互動模式。這是一種教學理念的突破,也是教學發展的進步。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約束和抑制,而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可以改學生的被動式與灌輸式的學習形式為主動式與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也可以從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學,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與設備能夠靈活地活躍課堂氛圍,學生更容易接受靈活且輕松的課堂氛圍,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學習效率提高,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就更加順利與完善。
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效率與質量,高校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為教師普及新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只有思想政治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得到提升,善于運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建立互聯網思維,緊跟時代潮流,其傳授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才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與理解,課堂質量才會更好。因此,高校首先應當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多媒體設備與互聯網技術的培訓,幫助教師熟悉并且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互聯網信息,了解多媒體信息的發展動態,明確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里,教師才能更好地組織與規劃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授課內容,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緊跟社會發展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服務。教師自身也要樹立運用多媒體設備與了解多媒體信息的思維,主動去吸取與過濾有效的多媒體信息,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提高自身的課堂授課水平與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效益。
高等院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層基石,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規范與學識鞏固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傳遞復雜的多媒體社會,教師應當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多媒體具有的積極意義,培養與鞏固學生積極的社會道德觀念與人生價值觀念。對于成為社交主流的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平臺,高校教師要正確利用其積極的價值,通過社交軟件與平臺為學生構建便捷且高效的學術交流場所,鼓勵學生通過網上社交平臺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意見,教師通過觀看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生提出的論點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進行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而能夠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對學生的不良觀點與行為進行糾正,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的目的。高校要積極引進與購入新媒體設備與系統,為教師開展新媒體教學提供物質保障,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利用新媒體設備進行學術的探究與分析,培養學生成為全方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通過多媒體技術與設備,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材文字內容轉變成靈活且具有趣味性的圖片與視頻,通過PPT課件、音頻視頻播放軟件等途徑為學生提供多感官體驗的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感動中國事跡與人物》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先進人物的感動中國事跡與經歷的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該人物的基本情況,更容易理解與體會到正確的道德價值觀與人生價值觀,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與道德價值觀念,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
隨著高校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途徑越來越廣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大學生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與接受思維,這不利于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為適應這一時代發展的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應當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接受程度。教師通過各種多媒體手段對學生的思維模式與思想動態進行了解,從而對課程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完善與創新之后,還可以通過價值滲透教育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思維方式中,培養學生潛意識里的正確價值觀念。教師可以通過對目前的社會時事熱點進行展示與分析,組織學生對該熱點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還可以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幫助學生在發表意見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思想維度。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觀點與辯論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事件分析思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新媒體發展的時代,教師要轉變過去的課堂主導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與課堂主體地位,適應學生的思維觀念進行課堂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應當積極利用便捷高效的多媒體平臺,為學生構建靈活且多元化的學術交流平臺與信息獲取途徑,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與興趣觀點,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只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學生才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綜合型人才,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價值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