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登遠,黃勇樽
(1.河池學院附中,廣西宜州,546300;2.河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宜州,546300)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滯后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河池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性對滯后,其教育發展也遇到了瓶頸:廣大基層教師“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面世界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地區的實際發展狀況,缺乏駕馭教學的格局思想;優秀教師“引不進來”,缺乏吸引優秀人才的物質條件與發展平臺。
地方院校應該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優化地方院校服務地方的功能。為促進河池地區大中小學思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2010年起,地處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河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了由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教育工作者、地方基礎教育思政教研員、地方中小學優秀思政課教師組成的“民族地區卓越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團隊”(以下簡稱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打破了區域原有的故步自封、各自為戰的狀況,整合了河池市十一縣區思政教研員、各縣一線優秀思政課教師等教育教學資源,構建了民族地區教學共同體,開展了一系列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
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的建設宗旨為:團隊是教師成長的家園,是教師專業自主的沙灘和專業發展的港灣。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探尋了個人磨課和集體磨課(同課異構)有機結合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形式,借助“共建日”“共建周”“共建月”的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和“三方導師制”,消除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職業倦怠或職業發展“高原期”現象,提高他們指導師范生“三習”(見習、實習、研習)的能力。這一做法既為地方基礎教育培養了合格、優秀、卓越的思政課程師資,又能引領地方基礎教育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最大化地彰顯地方院校服務引領地方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功能。
同課異構是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旨在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素質的一種教研方式,它通過統一的課題,不同教師的執教,每個教師的參與聽課、評課,使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交流,產生有益的“互補共振效應”。[1]磨課是指一段時間內,幫助上課教師采取多種形式對教學預案和試教進行認真研究、反復推敲、細致打磨,以促使該課成為質量較高的精品課。[2]某種程度上講,同課異構是一種“集體磨課”。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主要通過“共建日”“共建周”“共建月”開展的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在“共建日”舉行小學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在“共建周”舉行初中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在“共建月”舉行高中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
1.研討形式
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形式有兩種:高校內思政專業師范生之間的生生同課異構,中小學教師與師范生同臺競技的師徒同課異構。生生同課異構限于思政專業師范生之間的選拔性競技,遴選出選手,參與中小學教師與師范生同臺競技的師徒同課異構。師徒同課異構是在中小學真實的環境中開展思政專業師范生與中小學一線優秀思政課教師之間的同課異構活動。
2.研討主題
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前瞻的教學理念、淵博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豐富的教學機智、激情四射的精神風貌、求真務實的教學風格、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形象直觀的教學板書以及溫文爾雅的教學儀態等,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開展了一系列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為主題的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歷年同課異構主題
河池市下轄11個縣區,由于交通不便,縣與縣之間的交流十分困難。河池學院所在河池市宜州區距離其他10個縣區有一段距離,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要到各縣區舉辦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存在不少難度。即使能夠開展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人力和時間。各縣區中小學校由于各種原因,是否都能夠參與同課異構研討活動,還是有所顧慮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解除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后顧之憂,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負責人及時與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并創新了卓越政治教師教育新模式——“三方導師制”,即由高校教師、地方教育機構教研員和中小學教師共同培養思政專業師范生。[3]
思政專業師范生入學后,每十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并為小組配備“三方導師”,以加強對師范生的教學技能進行診斷性訓練指導。基于“三方導師制”的實施,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在指導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磨課活動過程中,選擇集體磨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來提升師范生教學技能水平,并且進行探索與實踐。
十年來,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以高中、初中、小學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為主題,取得了不凡的成績。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主題活動已經成為河池學院的一張名片,成為地方高師教育的知名品牌,在區域性基礎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經過十年的實踐與探索,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中的高校思政專業教師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取得雙豐收。教學上,思政專業教師嘗試性開展研究型教學研究,并且由點到面,將研究推廣到整個課程群。教研上,思政專業教師順利完成了一系列教育科研項目,如201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施研究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2013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民族地區校地教學共同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等。
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中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和教研員在實踐中積極推行5E教學模式、幸福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等同課異構研討活動,有利于學校其他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升。于自身而言,這些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和教研員不僅獲得了專業成長,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榮譽,如教學成果“教學團隊架構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獲得2017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民族地區校地教研共同體建構與創新實踐”獲得2019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推動了思政專業師范生的見習、實習和研習的一體化和常態化進行,其教學技能與教學研究水平獲得雙提升:河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專業師范生不僅在廣西歷屆全區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得諸多獎項,還成功申報了諸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同時在多個刊物上發表了相關的學術論文。總之,思政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促使思政課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職后培訓一體化順利實現,即思政專業師范生與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實現了無縫對接與無痕轉移,為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培養了卓越的思政師資。
十年來,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在河池市桂宜高中、河池學院附中、宜州區第二小學等多所學校舉行了思政專業師范生與一線教師同臺競技的同課異構研討活動,有效提升了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水平,實現了團隊成員的專業化發展。如何持續促進民族地區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發展,卓越思政課教學團隊的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值得繼續探索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