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玨涵
摘要:中華民族是重視英烈、成就英烈、英雄輩出的民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踏尋英雄、緬懷英烈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銘刻歷史、緬懷英烈,英烈精神一貫是習近平總書記推崇和倡導的。該文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英烈精神的相關論述為出發點,在深刻把握關于英烈精神的內容、英烈精神的表現、特點及當代價值的基礎上,全面挖掘其對新時代高職院校所產生形成的積極價值或啟示,進而探討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英烈精神教育的意義,以期培育既有鮮活時代特點,又根植深厚民族時代涵養的新時代青年,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性與影響力。
關鍵詞:英烈精神;當代價值;高職教育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成果評審委員會委托課題;英烈精神融入高校課程思政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SP2020WT008)。
一、當代英烈精神的價值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隨著歷史巨輪的滾動,無論是民族危難時刻的奮勇向前,還是70年風云劇變的苦苦耕耘,無數的英雄烈士用他們的雙手和脊梁推動著歷史巨輪昂揚向前,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中華的獨立,用淚水與汗水換來了國家的富強繁榮,他們是民族最閃亮的旗幟與豐碑。
英烈精神是時代的產物,更是民族精神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源動力。“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話語直抵人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學習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通過設立烈士紀念日、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等一系列措施,尊崇、弘揚、傳承英烈精神。
(一)英烈精神的內容
根據2018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第二條、第三條的內容,英烈英烈精神是指英雄烈士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精神、奮斗精神、拼搏精神、奉獻精神等。
(二)英烈精神的時代價值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英烈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中華民族的主要寶貴精神財富,怎么評價英雄,怎么對待英雄,是核心價值觀的直觀體現,反映的是時代的精氣神。對輝煌歷史的銘記、對英烈的崇敬和眷念,是推動我們砥礪前行的動力,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擔當。
有利于拓寬紅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要傳承英烈精神,講好英雄故事,進而拓寬紅色文化的內在與形式,為紅色文化留入新鮮血液,不斷營造浩然正氣,凝聚更多積極的精神力量,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有利于拓展和完善高校課程思政內容與渠道。習近平關于英烈精神論述啟示我們,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既有現實支撐,更有歷史支撐,既要接納現實,又要傳承歷史,既要理論支撐,也要生活實踐。傳統是歷史的“虛”,是現實的“實”。虛實結合,既有歷史的廣度,又有現實的深度,鮮活了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新途徑。
二、高職院校加強英烈精神教育的意義
高職學生是中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他們身上肩負著民族發展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正處于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但是社會經驗不足,在多元社會的挑戰面前,面對復雜的社會現象,看待事物容易產生片面性,缺乏正確的辨別能力,高職院校通過加強英烈精神教育,用鮮活的英雄案例向他們弘揚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生力軍。
(一)弘揚英烈精神,昂揚社會正氣,豐富中國精神。
高職院校加強英烈精神的教育能更好地弘揚英烈精神,昂揚社會正氣,豐富中國精神。“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劉胡蘭傲雪欺霜、用生命詮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邱少云舍生取義“在烈火中永生”,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英烈們不論是在民族危難時刻的奮勇向前,還是改革開放后的默默奉獻苦苦耕耘都深深地融入民族血脈,成為我們不忘初心、持續前進的動力來源,變為我們奮發精氣神、積聚正能量的精神財富。高職院校加強英烈精神的主題教育,必須夯實英雄烈士“堅守信仰、勇于擔當、熱愛人民”精神的文化基礎。高職學生是我國新時代建設事業的生力軍,只有在校園建立起系統完善的英烈文化,營造崇尚英雄烈士、尊重英烈精神的良好氛圍才能更好的弘揚英烈精神,昂揚社會正氣,豐富中國精神。
(二)能為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指明方向
高職院校加強英烈精神教育能為新時代課程思政指明方向。“我們要發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的業績。這是我們對老一輩革命家最好的紀念。”習近平總書記發出鏗鏘有力的號召。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提到,“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英烈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怎么評價英雄,怎么對待英雄,是核心價值觀的直觀體現,反映的是時代的精氣神。對輝煌歷史的銘記、對英烈的崇敬和眷念和,是推動我們砥礪前行的動力,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擔當。高職院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一方面將英烈精神融入到思政課程中對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將英雄們感人至深的歷史故事融入到專業課程思政中可以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觀感受力,能為新時代培育、學習和豐富英烈精神指明方向。學生不僅能從中學習到深刻的英烈精神,還可深刻的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三)更好保護英烈、凈化社會意識形態,確立文化自信。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還存在著英烈精神文化宣傳氛圍不濃,英烈精神的時代性體現不足等現象。為此,高職院校要不斷探究英烈精神融入校園的有效路徑,努力使英烈精神體現時代性,不斷加強英烈精神教育的育人水平。只有高職院校不斷加強英烈精神教育才有利于更好保護英烈、凈化社會意識形態,確立文化自信。英雄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先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他們鮮活的故事、鮮明的形象,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記憶和民族感情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對新時代中國具有無法替代的偉大意義,并由此構成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某些人打著“尋找歷史”“還原真相”“重新定義”等名目,歪曲、否定中國革命史、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誣蔑、詆毀英模人物,罔顧事實、混淆視聽、忘本忘祖,這股不正之風沖擊社會共識、挑釁正義良知、歪曲價值是非,變為急需趕跑的“怪物”,引起大眾的強烈不適和高度反對。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尤其我們當代年輕人不能順其自然、掉以輕心。要目標一致地反對瞎編亂構,用事實為英烈說話,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衛英雄名譽,將鮮活的英雄故事傳承好,在全社會營造銘刻英烈、崇拜英烈、保衛英烈、弘揚英烈精神的良好氛圍,挺起民族的脊梁,守護好中國的根與魂。為此,高職院校要不斷加強英烈精神主題教育,不論是從課程思政還是思政課程努力使英烈精神教育體現時代性和價值性。高職院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戰場更好保護英烈、不斷提升英烈精神主題教育的育人水平,有助于更好保護英烈、凈化社會意識形態,確立文化自信。
高職院校加強英烈精神教育既是對英雄的告慰,也是傳承和發展中國精神的必然途徑,更是當代青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 (002)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 (002)
[3]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5 (002)
[4]李壽國,趙葉子,黃克勤.新時代英烈精神的科學內涵和價值傳承[J].理論導刊,2020(08):127-132.
[5]紀念劉華清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J/OL].百度百科,2019
[6]張欣.新時代高校英烈精神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3(02):48-51
[7]魏巍.英烈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J].智庫時代,2019(46):97-98
[8]管建莉.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職思政理論課的價值維度和實踐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1)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6
[10]董元慶.英雄情懷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江,2019
[11]習近平.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9:
[12]莊照崗.致敬英雄,傳承英雄精神[J].廣東教育(高中版),2019
[13]楊東益,李慧娟,牛紅霞.立足區域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
[14]用法律捍衛英烈的榮譽和尊嚴[J].職工法律天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