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溯
【摘要】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的文化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綻放著璀璨的魅力,并在各行各業中有所滲透,建筑領域同樣如此。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建筑設計的定位與意義,并積極開展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旨在讓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設計,植入我國傳統文化,挖掘文化精髓。現代建筑的設計需要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不僅僅要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的設計過程,同時也要利用建筑來展現優良傳統文化,實現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共存發展,打造富有地域性、特色性的地區建筑物。
【關鍵詞】傳統文化;建筑設計;應用思考
這里要說明的是,不同時代的文明和文化大有不同,其造就了不同時期人們有不同的生活習俗與生活文化。時代文化與建筑設計關聯非常密切,建筑設計需要同時彰顯當代文化特征與審美追求。從古至今,我國流傳下來非常多的歷史文物、文化瑰寶。在時代發展、經濟全面建設的今天,人們漸漸意識到了文化軟實力的作用與影響,確立了傳統文化傳承意義和作用。建筑物的合理性設計能夠凸顯傳統文化優點與優勢。通過將傳統文化注入建筑設計,能夠讓社會大眾更好的了解我們的文明、我們的歷史,并形成民族歸屬感。
1、中國傳統文化和建筑設計關系
設計建筑物的時候,不是只有規劃布局建筑物這一項工作,也不是簡單勾勒建筑結構即可。設計建筑物需要體現出特色的設計內涵,比如價值觀、社會審美以及世界觀。不同設計理念背景下,建筑物最后的風格會大有不同[1]。面對人類文明的不斷崛起、不斷進步,當前人們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不斷發展和改變。傳統觀念以及新興觀念的沖擊與碰撞帶給了當代人類不同的靈感。設計建筑物的過程中,設計理念所反映的是社會文化的意識形態,并在這樣的背景中深受影響。以我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來看。設計建筑物的時候,工程應坐北朝南,這和我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經驗有直接關聯,并且和社會政治、社會關系也有一定關系,是獨有的社會文化之一,直至今日對于當代建筑工程仍有非常大的影響。設計建筑物的過程中,有必要考慮延伸、補充、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2]。我國古代在生產力因素作用下,傳統文化顯然缺少規范化建筑設計要素與內容。面對人類社會、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如今大眾的社會審美理念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建筑界影響下,如今建筑設計、傳統文化漸漸融合,許多建筑物設計中都有融入傳統文化,二者在相輔相成中迸發了璀璨的文明。比如上海世博會設計中就有體現出天人合一思想。這所反映的就是傳統文化對于當代人民的思想仍有引導性作用。
2、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
2.1傳統符號
這里的符號涉及概念十分廣泛,傳統文化所指的不僅僅是某一種物體或是某一種思想,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傳統符號看作是傳統文化載體。在設計建筑工程中,有必要重視傳統符號的合理使用,選擇對應的傳統符號體現出對傳統文化、文明的延續與理解。也就是在人們生活日常中,融入傳統文化要素,比如人物思想文化。設計建筑物的過程中,傳承傳統符號不僅可以是圖案傳承,同時也可以是理念傳承。如果以傳統形式設計建筑物,就需要將其中的非精神部分作為主要傳承對象。要按照時代趨勢進行傳承。現代建筑物當中經常會有大量傳統文化要素交叉情況。此時就要將傳統符號提取出來,并將其應用在建筑物設計。
2.2傳統形制
我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并有著扎實的文明根基。比如許多歷史建筑、歷史文物都有傳統文化要素。觀察與分析這些古建筑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不論是古代皇宮還是古園林設計,古人都有把文化、思想、智慧與文明結合到一起,體現時代文明。設計現代建筑物工程中,很多設計師都會在傳統文化影響下,設計出具有一定傳統文化形象的建筑物。這種設計是對我國傳統文華的發展與傳承。比如北京的香山飯店就以我國傳統形式設計,十分古典。香山飯店中融入了圓形的拱門、飛翹式屋檐。這些所體現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理解。
2.3建筑思想
我國古代有著璀璨的文明歷史,其中戰國時期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儒家文化對當代的影響十分深刻,在文化界中占據主流。儒學思想的發展漸漸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其主導著我國傳統文化進步與建設。儒學中大力強調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實現共同發展。人與自然要和諧統一、融為一體。儒學中很多思想對于當代的影響都比較明顯比如仁義禮智信。這些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國的建筑工程。舉例來說北京的四合院就強調協調統一、互相合作。
2.4建筑材料
傳統建筑物大多會用到木材作為主材料。木材的形態、顏色與紋理體現的是設計師對于設計的樸素、自然追求。現代建筑物一般會用到鋼筋混凝土,當然部分設計師為了體現傳統思想意識形態,選擇將木紋理應用到房屋當中。比如近些年很多南方的設計師設計建筑物,大部分都以木紋形態為主。
3、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要點
3.1設計原則
使用傳統文化元素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內涵,將合適的文化元素融合到一起,確保文化元素能夠和周圍環境完美統一與融合。此外要選擇對應的暗喻、象征形式,將其和現代建筑物的設計融合到一起,體現出民風民俗,展現傳統文化內涵。
3.2空間協調
設計建筑物的時候,一定要將重心放在提高建筑物的實用性與觀賞性,保障建筑物功能全面。要合理布局與規劃建筑物的空間。此外建筑物設計中需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展現傳統文化內涵。做好空間結構協調體現有輕有重、主次分明的追求。
3.3內涵表達
建筑物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為人們提供辦公、娛樂、生活、居住場所,是人類文化、文明展現的渠道。所以建筑物除了要融合人們對建筑物的理念要求與情感需要,也要展現民族文化和國家特色。這里要包括建筑物的外形、功能、內飾、內涵。
4、建筑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實踐
自進入新時期以后,我國建筑設計師就有在積極學習傳統文化內涵和元素,許多建筑物都有使用傳統文化要素。許多文獻也開始大量出現。比如有學者就深入研究了常用傳統文化要素的類型以及應用方法,從直接到間接的分析與總結了文化元素,明確提出,建筑設計師體現民族文化的關鍵,其不僅僅是簡單的復制,同時也能夠賦予建筑物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
也有學者從室內設計角度出發,分析了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其認為建筑設計可以重視對傳統紋樣與漢字的使用。用富有特色的傳統思想、陳述藝術、藝術色彩、符號圖案,展現傳統文化內涵。從傳統文化的符號、佛家、道家以及儒家思想分析,在客廳、臥室進行不同方法的布置。
結語:
從本文可以看出,我國有著璀璨的傳統文化,其對于人們的精神、審美影響重大。新時期背景下,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一定沖突。為了傳承與保留傳統文化,就需要合理貫通,實現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緊密融合。要體現出傳統建筑物的鮮明特色,從結構形式、材料和建筑文化中彰顯民族自信心。要適當融入傳統符號、形式、思想與材料,這樣才能夠證明我們的文化自信心與民族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李冰,賀大任.傳統文化背景下旅舍建筑的設計研究[J].居舍,2020(11):82-83.
[2]謝嬌.公共建筑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20(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