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的就業環境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大學生們的就業形勢呈現出一種穩中求高的狀態,并且趨于飽和穩定。現階段,已經離開學校但沒有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直都是社會、政府、學校,以及家庭普遍關注的問題。對已經離開學校但沒有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展開就業幫扶,是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該文在分析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幾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策略,希望為強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幫扶 高校 畢業生
基金項目:信陽師范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9-QN-014)
離開學校但未就業的畢業生的就業不僅是學校、家庭,也是整個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針對這些已經離開校園但是還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來幫助他們就業。如2009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2011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等,這些法規在指導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問題上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針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需要學校與政府部門從已經離開學校但是未入職的高校畢業生身上尋找特點,完善和優化求職服務以及指導的服務,讓學生們能更便利地從服務上得到求職保障,增添畢業生們的求職信心,讓他們在周到的求職服務中能順利地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現狀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針對高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一般是以學校為核心、政府部門為主要指導,用人企業部分參與的形式。政府部門在大方向上制定方針政策,給工作開展制定大方向的指導,其中包含了政策、資金支持及法律等方面內容。另一方面,企業承擔著文化、經濟、環境、指引等社會責任,以及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的功能,每年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職能。現階段,畢業生總數與企事業單位勞力需求總數不平衡的問題較為普遍,大多公司與企業更偏向招聘優秀畢業生,因而一些專業能力較弱,就業相對較困難的學生們在就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阻礙。而人才代理機構與一些公益幫扶組織對于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們投入的精力不大,給予的關注度不夠。這就導致了部分就業困難的畢業生們缺乏合適的途徑和能力去尋找就業機會,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措施也就無法滿足這些畢業生們的實際需求。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策略
(一)學校與政府加強就業幫扶
提供就業指導培訓。高校應將人才培養以及學生就業作為學校管理工作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式,積極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建立實習培訓基地,讓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并能得到同步提高。具體來說,針對高校學生特點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就業指導政策,如畢業生離校前,高校應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包括提供面試場景、模擬創業實踐活動、進行就業政策的宣講以及關于就業方面的培訓等服務,通過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整個流程的幫扶活動,保證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能夠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部門應盡可能地收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信息,對于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就業愿望強烈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應當了解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特點、發展上的需求,合理組織專業技能鑒定、職業能力培訓工作,幫助他們盡可能地快速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明確自己的就業定位。
轉化幫扶途徑。無論是高校還是政府部門,都應該重視把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的透明化和智能化,要將職責貫穿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過程的始終,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如讓有部分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選擇靈活地自由就業。戶籍通常是制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自由靈活就業的重要影響,部分城市的戶籍制度限制也是人才流動的一大制約因素。政府方面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把此項改革措施作為有效提高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途徑。
提供政策支持。對于選擇創業的大學生,政府相關部門需要落實好小企業稅費減持及大學生自主創業貸款的政策,為已經離開學校但還未開始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基礎保障。其次,利用政府部門的基層就業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力求開拓畢業生們的就業范圍。為更好地調動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積極性,可考慮改善基層就業的畢業生的薪酬待遇和生活環境,讓畢業生把自己的職業追求與國家的實際人才需求相融合。此外,優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提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創業熱情和創業能力。高校與政府部門需要協同打造創業能力培訓體系,并重視完善創業園、科技園等創業服務設施,在全程跟蹤輔導和提供政策咨詢的基礎上,設置自主創新風險基金、健全大學生自主創業信用體系,從而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 與企業單位合作提升就業服務水平
鼓勵用人單位轉變招聘方式。一方面,高校與政府部門應針對人才市場需求變化進行適時調整,對未就業的畢業生提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保證已經離開學校但還未就業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能夠有通暢的信息互通互選渠道。高校和政府部門應充分了解當地的就業情況與經濟發展情況,用恰當的人才匹配來幫助企業減少用人成本和運行成本。此外,政府部門還可以鼓勵用人單位利用遠程或者是網絡招聘等方式去招聘員工,為廣大就業畢業生們減少經濟負擔。政府部門是就業幫扶地督促者,高校是為畢業生們就業服務指導的操作員,在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上,各項就業服務工作將形成一股合力,在充分了解畢業生們就業需求前提下,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讓畢業生們的就業前景更加明朗。
優化就業指導層次。除了指導畢業生們樹立科學的擇業觀、創業觀,還要指導畢業生對就業政策進行正確解讀能力。在指導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做好求職規劃層面上,著重注意心理層面的教育。使這些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與職位需求的差異,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其做出和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職位選擇。
(三)為就業困難的畢業生建立綠色就業通道
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都不能離開人的力量。高校畢業生正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或者是各個用人單位都應當為就業困難的畢業生建立綠色就業通道。通過規范用人標準,堅持機會均等原則,建立務實的用人標準,以能力和業績為指導方向,減少對學歷的盲目崇拜,尊重弱勢群體的職業發展與需求,摒除就業地理上的歧視偏見,讓就業困難的畢業生能夠有平等的求職機會,實現人力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共同為社會需求發展進行精準培訓養。學校在人才培養方式上,可以依據企業的需要提前將企業制度與理念傳輸給學生,有效利用教育資源與企業社會資源實現工學結合。此外,高校合作企業還可推出“助學助業基金”,這樣不但可以讓家庭有困難的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還可為企業儲備人才。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對于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正在明顯加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項工作關系到民眾生活、國家安穩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不單是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點,更是需要政府部門、社會和用人單位來共同解決的現實問題。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積極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幫扶,廣大畢業生們的就業問題能得到更好更快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陳強,徐雪婷.合力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J]Liaoning Economy,2014,(W2014392):94-96.
[2] 楊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現狀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4):118-119.
[3] 趙英.基于輔導員工作視角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J]山西青年,2020, (12).
[4] 馬赫.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就業追蹤及幫扶機制構建研究[J]就業指導,2020(01).
[5] 鄧峰,郭建如.人才競爭、跨省流動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畢業生跨省流動的路徑、空間分布與就業狀況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