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涌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應當探索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在高職院?!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講好抗疫故事。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抗疫故事;方式方法
作者簡介:陳春蓮,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思政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政法職業學院2020年院級科研項目“高職院?!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講好抗疫故事的五個維度研究”(項目編號:ky202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涌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日夜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有主動請纓馳援武漢的上萬“逆行英雄”,有扎根基層連續工作數十小時甚至累倒的各行各業敬業標兵,還有無數積極捐款捐物的愛心人士,等等。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要講好這些抗疫故事,以彰顯《基礎》課的理論性、思想性、知識性、說理性、生動性、實踐性。本文旨在對高職院?!痘A》課如何講好抗疫故事的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探討。
一、“供給側”與“需求側”相結合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發生的數不勝數的抗疫故事,一方面給《基礎》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給我們帶來了挑戰,這么多故事我們講課時應選擇哪些故事,怎樣來選擇故事?將“供給側”與“需求側”相結合,將“想講”和“想聽”結合起來,科學、精準選擇抗疫故事,這是講好抗疫故事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
從供給側角度看,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講好疫情防控中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好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講好無數共產黨員的英勇奉獻,講好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崇高職業道德,講好中國疫情防控中每一個付出奉獻的勞動者,以鮮活的故事傳播正能量。故事可以是一個人的故事、一個家庭的故事、一個集體的故事、一個單位的故事、一個行業的故事、一個地區的故事,等等。抗疫故事要入腦入心,走到學生心里,還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把握學生需求側的動態現狀,將心比心,直抵人心,將“供給側”與“需求側”相結合,講學生聽得懂、樂于聽的故事。如果忽視學生的需要,不研究“需求側”的情況,講故事的教師與聽故事的學生之間未能形成良性互動,也就達不到講故事的目的。根據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教育教學規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們在選擇故事時要做好量體裁衣,選擇適合學生特點、受學生歡迎的故事內容及其呈現形式。首先,要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傳授的道理,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故事內容。比如,此次抗疫中眾多“90后”“95后”,有些還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勇立抗疫最前線,爭當戰疫排頭兵,用行動演繹了人生的精彩,為當代青年樹立了榜樣。青年的思想行為受朋輩群體之間的影響非常大。由于年齡相仿,這些“90后”“95后”的抗疫故事對大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學生們愿意聽、喜歡聽,能夠同頻共振、感同身受,希望自己今后也成為故事的主角,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要根據故事的內容,選擇受學生歡迎的故事呈現形式。充分運用新媒體、跨媒體、融媒體、全媒體等手段,借助圖像、動畫、短視頻、詩朗誦等各種圖文并茂、體驗新穎的方式講述抗疫故事,增強所講故事的藝術性、生動性和感染力,見人見情見思想,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在興趣盎然中接受故事的教育和熏陶。比如,在講到社區工作者為防控疫情而日夜操勞,甚至到了人能忍受的極限這樣的故事時,最好播放一個社區工作者在緊張進行防疫工作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社區工作者的壓力和辛勞,體會他們的付出和不易,為他們的敬業品質、奉獻精神所感動。
二、“陳情”與“說理”相結合
講好抗疫故事的另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將“陳情”與“說理”結合起來,既要將故事講得“有意思”,又要將故事講得“有意義”。
(一)“陳情”時注意細節描述
在講抗疫故事時一定要注意講好細節,這是講好抗疫故事的一個關鍵,也是將抗疫故事講得有意思的關鍵。我們經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這在講抗疫故事中同樣如此。有了生動確切的細節,就能夠對學生產生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和吸引力。那么怎樣講好故事細節呢?首先,語言要生動活潑、樸實無華,要用大眾話語,因為細節是鮮活具體、實實在在的,如果用抽象晦澀的語言來描述細節,細節就會變得枯燥而不真實,即使語言再華麗、再高深,也會拒人于千里之外,很難打動學生。講抗疫故事時,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元素和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細節,就容易使學生“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從而達到“春風化雨”“隨風入夜”“潤物無聲”的效果。比如,講到黨的“人民至上”理念在抗疫中的體現,有這樣一個故事。2020年兩會期間,來自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的禹誠代表武漢人民對總書記說的心里話:“總書記,您到湖北考察時說,武漢人民喜歡吃活魚,要多組織供應。不到一個星期,活魚就送到了我們社區。有位80多歲的廖大爺激動地說,沒想到這么嚴重的疫情,還能吃到鮮活的魚,謝謝黨、謝謝政府。”講到動情處,禹誠哽咽著從座位上站起來深深鞠了一躬。在講這個故事時,一定要關注一個細節,就是禹誠哽咽著從座位上站起來深深鞠了一躬這個細節,這句話雖然語言樸實,但將黨與人民的魚水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非常感人。其次,要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化手段來更好地展示故事細節。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化手段,由于其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和動感,能將故事細節真實再現,使人印象深刻,深感震撼。比如,我們在講抗疫中的白衣戰士的英雄事跡時,就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來展示英雄們的付出和偉大??挂叩尼t生、護士們由于整天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臉部被口罩勒的深深的痕印,由于整天戴著厚厚的防護手套而腫脹變形的手,這些細節通過圖片和視頻展示,就會讓學生有很強的代入感,真切感受到醫生和護士的艱辛和奉獻,從內心里油然而生對他們的深深敬意?!皞ゴ蟪鲎云椒玻⑿蹃碜匀嗣?。”運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細節,能夠將抗疫戰場上的英雄們還原成普通群眾中的一員,使這些抗疫英雄的故事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再次,要帶著感情去講故事細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把抗疫故事的感人細節講出來,首先講故事的人得自己動感情、帶感情,只有打動自己才有可能打動他人,只有自己動情才有可能以情動人。
(二)“說理”時注重闡述道理
講好抗疫故事,不僅要將故事講得有意思,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要借故事來闡述道理,以事言理,這才是講故事的意義所在。講好抗疫故事,內容和重點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背后所蘊含的道理。要講好故事,就要講透道理,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崇德向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故事大道理,但這大道理我們應怎樣挖掘,又應怎樣闡述呢?首先,要將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結合起來。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講抗疫故事其實就是講人的故事??箵粜鹿诜窝滓咔?,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到醫護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日夜奮戰在救治新冠病人的病房中,到社區工作者等基層工作人員辛勤堅守在防控疫情的一線,到快遞小哥等全國各行各業的人們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忙碌奔波著,等等,這些抗疫實踐為我們展現了活生生的故事場景。習近平總書記說:“‘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管不管用、有沒有效,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這次抗疫實踐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做了生動的注解。我們要以抗疫實踐為邏輯起點,進行理論闡釋和深入分析,展現黨中央擔當的抗疫主心骨、定星盤的角色,體現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執政理念,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彰顯國家卓越治理能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其次,可以采用比較對比的方法來闡述道理。比較對比是分清好壞、正確與否的有效方法,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為它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用比較對比的方法來闡述道理,既可以進行空間維度的比較,又可以進行時間維度的比較??臻g維度的比較,是指將我國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相比,讓學生了解在全球抗疫中,中國既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積極進行國內疫情防控,同時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廣泛開展對外援助,分享中國抗疫經驗,與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共同抗擊疫情,讓世界感受中國有情懷、重擔當的大國形象。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僅沒有很好地將國內疫情控制住,卻一味指責他國,不斷“甩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價值觀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同以及社會制度的差異,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決定了金錢至上的價值觀,資本的利潤大于天,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則是一切為了人民,是人民至上,人民利益大于天??v觀中外的抗疫歷程,我們可以看到,沒有哪一個政黨能有中國共產黨這樣的政治魄力,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同舟共濟。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要經得起重大事件的檢驗。我們應該有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國家作堅強后盾,我們有充足的救護體系作健康保障,我們有萬眾一心的力量和決心作堅實依靠。通過這樣一種比較說理,能夠把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效率闡釋好、說明白,使學生更加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強大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根本政治保障,從而培養自己愛黨愛社會主義愛國家的愛國情懷。
三、“老師講”與“學生講”相結合
此次抗疫,學生們都親身經歷,因此,對于抗疫故事,在老師講的同時,也要讓學生講,將“老師講”與“學生講”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自我教育。這也是講好抗疫故事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
講故事要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就是要引起聽故事的人產生共鳴和共情。能引起共鳴和共情的故事,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離人們很近的故事,因此,我們講的抗疫故事更多的不一定是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發生在你我他等普通平凡人身上的平凡故事,這些故事就可能發生在我們的同事、同學、學生、朋友、親人甚至于自己的身上。因此,為了提升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我們應當開展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學生來講抗疫故事。講故事的方式既可以是課堂演講,也可以是播放小組制作的抗疫微視頻,或者展示小組制作的PPT作品等。故事的內容既可以是媒體報道的抗疫典型事例,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搜集到的身邊人甚至學生自己的抗疫事例。比如,有的學生在疫情居家期間參加了社區組織的防疫志愿隊,他們就可以將自己和志愿隊參加的防疫活動制作成微視頻或PPT,來講述他們的抗疫故事。由于是同學自己的故事,對于其他學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容易受到洗禮,將故事要表達的人生道理牢牢記在腦里、心里,并在實踐中積極踐行。
在當今這樣一個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要講好抗疫故事還要充分運用好信息化手段,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資源,可將抗疫故事以微信的形式,通過網頁推送到學生手中,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和課下的有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