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靈
◆摘? 要:法國詩人舒巴爾特說過:“人的喉嚨是創造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合唱則是一門使人獲得愉悅感和美的享受的藝術,而音準是合唱這門藝術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要想在世界級的比賽中脫穎而出,音準是首要的一項評判標準。音準就好比一顆大樹的根基,只有根扎得牢,才能再談用優美的音色和歌曲的情感,讓大樹枝繁葉茂。由此可見,訓練合唱團員擁有優秀的音高感是合唱訓練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與音準有關的常見因素,針對不同的因素。在對小學合唱團訓練中進行有趣味性的練習,并對提高學生音準的訓練進行總結和心得分享。
◆關鍵詞:合唱團;音準;趣味性;訓練方法
音樂在文化藝術中是至關重要的部分,而音準作為音樂表達的基本元素,是一個合唱作品完美演繹的靈魂。一個合唱團在訓練的過程中,如果不能解決音準問題,那么作品唱得再多,歌聲再優美,也注定失敗。既然音準這么重要,如何有效的訓練音準,成為所有合唱團都會遇到的一個難題。其實,合唱時的呼吸,歌唱位置,速度與力度,和聲以及歌詞等方面因素都會影響音準,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更需要針對性的做一些訓練,讓團員和指揮可以更好地配合,從而使歌曲的詮釋更加的完美。
一、音準與呼吸
音準往往與呼吸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當合唱團員氣息支撐與聲帶振動處于合理比例的情況下往往可以獲得良好的音準。但是在平時訓練的現實情況中我們會發現,容易出現以下情況:
1.在演唱時值很長的樂句的時候,很多合唱團員為了唱夠時值,會出現過飽吸氣,大力的吸入過多的空氣,反而使得音準偏高。
2.很多合唱團員無法掌握好氣息的使用,等到氣息全部都用光了,再吸氣,導致需要更多的時間吸氣,破壞了下一個樂句的狀態也影響了音準。
3.年齡較小的團員則會自行的快速吸氣,這種吸氣方式如果出現在樂句的尾巴,就容易造成吸氣淺,影響音準。
所以,在訓練中,我針對氣息進行了一些有趣的訓練:
(1)“笑聲練習法”:首先可以讓學生雙手插腰,做大笑的動作,下巴自然的向下保持在一個位置笑,感受到肚子往外撐,聲音的位置要高。在訓練過程中,強調腹部發力,之后訓練學生在腹部發力時候蹲下,利用彈起的瞬間幫助腹部更好的發力。
(2)“狗喘氣式練習法”:大家都知道小狗可以發出響亮的具有爆發力的聲音,肯定不是用喉嚨來叫,而是通過腹部發力。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我讓學生觀察并仿狗喘氣時候腹部的變化,將舌頭伸長,嘴巴張到最大,模仿狗喘氣。雙手叉腰身體前傾,四下一組,每次訓練做四組。學生訓練完會反饋說肚子很酸,那正說明腹式呼吸得到了訓練。
(3)“快吸慢呼法”:這項訓練則是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有意識地控制吸氣和呼吸的速度。合唱團員根據指揮的手勢,進行快吸和慢呼,快吸,空氣從鼻子和嘴巴同時進入,肚子有撐開的感覺,進入歌唱準備的同時要求面部表情和狀態的到位。慢呼則發出“si”的音,慢慢緩緩地呼氣,保持氣息的平穩和均勻。
二、音準與歌唱位置
歌唱位置往往會影響音準,高位置的歌唱狀態是獲得良好音準的重要途徑。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要一直保持高位置,積極的發聲狀態來演唱。如果在訓練的過程中任何一個聲部的發聲狀態和位置不統一,都會影響整個團的音準的發揮。有的指揮為了尋找低聲部的胸腔共鳴,過于強調聲音位置的低,往往忽略了不同聲部之間的融合問題。這樣一來,其他聲部都要改變發聲位置來迎合低聲部,就會造成整個團音準的穩定性喪失,音色自然不能統一。針對歌唱位置的訓練,我總結出以下幾個訓練方法:
1.“打哈欠法”:讓合唱團員保持一個松弛的身體狀態,模仿睡覺打哈欠的聲音,先用“a”發聲,要求尾音向下,下巴自然下放,牙關打開到最大,唇舌下翻。訓練四組之后,再帶入標準音,用“en”來發音。在這個訓練中,可以讓學生體會,打哈欠狀態下的咽喉的感受,嘴巴里面的空間最大,這個時候發出的聲音位置是正確的。多數合唱團都能在此項訓練中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
2.“開飛機哼鳴練習法”:先讓上下唇制造持續的震動,用上牙抵住下牙,發出的震動聲音要結實,均勻。再加入音高,隨著指揮的手勢變化起伏,好像飛機緩緩飛行的路線。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覺得嘴唇發麻,氣息不均勻的情況下會出現震動不持久等問題。要有耐心,讓學生訓練的時候要專注,眼睛始終看著指揮的指示。
除了要訓練好學生的頭腔共鳴的發聲位置,更要學會揚長避短。在合唱團訓練中,不難發現,男生的聲音較容易出現音準問題,而女生的氣息支撐不夠,有的孩子高音區上不去,但是在低聲部里就有較好的音準。這就需要指揮了解每個孩子的優勢和不足的地方,對合唱不同聲部進行協調。
三、音準與速度節奏
通常情況下,演唱速度較快的歌曲,或者節奏復雜的樂句,都容易產生興奮緊張感,使得聽覺降低了靈敏度;而演唱舒緩輕柔,節奏較松散的歌曲時,狀態容易隨著喉嚨發聲器官的松弛而變得松散,這些都會造成唱歌時音高的偏高或者偏低情況的發生。所以在日常訓練中可以進行以下訓練:
1.“趣味卡農”: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個聲部,指導最后的一個小節,最后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給人一個神圣的意境。卡農曲作為訓練音準的有效手段,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而且趣味性很強。卡農曲這首音樂節奏不會很快,但是要注意各聲部之間的縱向音準,對于鍛煉合唱團的橫向音準也很有幫助。
2.“有趣的節奏訓練法”
節奏是音樂作品的骨架,就算沒有音高,只有節奏的存在也可以成為音樂。節奏的差異性往往會對音樂作品的風格和情感表達產生重要的意義,不同節奏下音準的把握也是訓練中常見的難點。我在訓練節奏的過程中,會針對性的訓練一些合唱作品,合唱團員一開始訓練會出現聲部錯亂,節奏亂套的情況,但是堅持訓練下來,學生參與時積極性很強,覺得非常有趣,自然而然對于節奏訓練就沒有恐懼和枯燥感。
例如以上這條節奏訓練,我要求低聲部保持穩定的節奏,前面四個小節由不同的團員念讀,在第五小節開始分三個聲部先后進入。在節奏念讀完成得很好的情況下,我再加入旋律。
合唱團的團員們每次訓練這些節奏感很強的練習,都格外專注,生怕錯過了進入的時間點,訓練中充滿了歡樂。每次成功完成訓練,都非常有成就感,就像完成了一件作品一般。可見在有限的訓練時間里,要想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合唱指揮必須在訓練時注意清楚表述自己的意圖,循循善誘,同時注意使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才可以最終達到訓練的效率提高的目的。在節奏和速度上進行變化的訓練可以避免重復機械訓練帶來的枯燥感,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配合意識。
四、音準與和聲
多聲部的合唱作品里,本身就是音樂織體的縱橫交錯,在聲部關系上是以旋律聲部為主導,以和聲為運動為基礎的,可見和聲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貫穿始終的。要想達到聲部的和諧,色彩的變化,都離不開和聲,當然音準的把握也需要和聲基礎。在日常不同聲部的訓練中,較容易出現以下的幾點問題:
1.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合唱水平層次不齊,分聲部演唱能完成,一旦各聲部合唱,就會出現嚴重的音準偏差。
2.二聲部和三聲部的合唱歌曲,通常主旋律聲部識別度較高,曲調較為流暢,學生易聽易記,而其他聲部學習難度較高,學生畏難情緒導致學習的興趣較低,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合唱團唱不好多聲部的作品。
3.學生的合唱觀念淡薄,缺乏對和聲感和音響聽覺得培養,聲部之間和諧不和諧,合唱不同旋律聲部有沒有跑調,很多團員是聽不出來的。這樣長期訓練,等于捂住了耳朵訓練,效果自然不好。所以,在日常訓練中,對于學生和聲感覺的培養尤為重要。在此,我分享一些和聲訓練的方法:
(1)“聽辨和弦小練習”:要唱好多聲部合唱,沒有靈敏準確的聽覺是不行的。在日常合唱團訓練中,我會將合唱團分為三個聲部,進行音階訓練。三個聲部同時唱音階,根據指揮的手勢對不同聲部做出保持音的要求,從而構建不同的和弦。在訓練過程中,構建出主和弦,明亮的下屬和弦和屬和弦等,讓學生唱音階聽和聲效果,提高聽辨的能力和和聲的感覺。
(2)“貼著唱的小竅門”:和聲首先是服務于主旋律的,唱好和聲的竅門,就是要用耳朵聽和聲效果,貼著主旋律進行練唱。要盡量使用“輕聲高位置”演唱,控制住個體聲音的個性,從而發出與其他聲音相融合的聲音。這種和聲的意識,要始終貫穿于訓練之中。
(3)“先難后易”原則:學生和聲意識的培養,不僅僅是在歌曲合成后期,或者發聲訓練中完成。在訓練一首二聲部作品的初期,很多老師都是先教唱第一聲部,再教唱第二聲部,等到兩個聲部都熟悉了之后再進行二聲部教唱,這樣的順序往往導致二聲部的失敗。在合唱教學中應該遵循“先難后易”的原則,也就是說,哪個聲部南渡江較大,要從這個聲部入手,要有先后有主次的做不同的安排。
(4)“組團合作”:合唱團作為一個大團隊,還可以拆分成6—8個人的小團體,小團體中包含了高中低三個聲部的成員。在訓練多聲部的歌曲時,可以以小團體為單位,進行訓練。不同團體中出現的聲部之間的問題是不同的,有利于老師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落實到每一個孩子,發現不足及時糾正,提高訓練的效率。小團體的訓練也有助于合唱教學循序漸進地開展。
五、音準與歌詞
合唱作品的演唱過程中,歌詞的表述往往對音準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們在演講和主持的時候都會強調咬字需要字正腔圓。清晰的吐字,飽滿的音色都會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在合唱中演唱歌詞時,在歌詞變換速度快,聲母韻母轉換交替頻繁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歌唱狀態的不穩定,氣息上浮,從而影響音準。所以音準的穩定性和歌詞也有很大的關系。
比如,在不容易發聲的輔音“f”“h”或者閉口音“i”等,容易造成咬字,吐字不自然,發音阻塞,從而造成音準上的不穩定。針對歌詞的發音問題,我進行以下的一些有趣味性的訓練:
1.“母音接龍”: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母音接龍的練習,如“a,I,o,u,e” 的單母音練習,也可以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學生在讀清楚的情況下,可以加入旋律練唱。
2.“吊嗓子說話”: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頭腔或者鼻腔共鳴運用于說話吐字中,一開始合唱團的訓練中,很難在讀歌詞時保持共鳴位置,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團員基本都能在吊嗓子說話的狀態下,讀準歌詞。
要想訓練好一個合唱團的音準,在一定的時間內尋求改進和突破,需要教師花心思去研究和不斷的學習,運用大量合理有效的訓練手段來提高合唱團的水平。所以對于提高合唱團音準的有趣的訓練方法,還需要繼續鉆研,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實用合唱訓練[M].安徽文藝出版社版社,2012.
[2]兒童合唱基礎訓練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
[3]童聲合唱訓練實用教程[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