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長春財經學院
高校的黨建和思政工作都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建工作重點是關注并培養合格黨員,同樣思政教育的目標也是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因此黨建和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的目標和方向,是促進高校完善教學體系,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必備的兩大環節。與此同時,黨建和思政是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開展的,都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但在教學中,黨建工作和思政課程要想達到深度融合的程度,也存在著一些困境。
首先,黨建滲透到思政中,體現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要求。思政課要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青年進步學生,解決的是“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關鍵問題,但在教學中,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課的教學存在著“兩張皮”、不閉環的問題,新時期下,通過一些有效措施使得黨建融入思政課程,則有效解決了黨建有機落地的問題。同時也杜絕了思政課無案例、無具體實施辦法、內容空洞等現象的發生。
黨建融入思政課程,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具體體現。高校開設思政課程,其目的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黨建理論融入高校思政課,可幫助青年學生端正入黨動機、明確入黨目的、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鑄就高尚的品格,為實現四有青年做出貢獻。黨建融入思政課,從工作責任來講,高校教師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投入到黨建中;同時學校也需要構建相應的考核體系,讓教師能夠發揮榜樣的力量,為學生做好示范,不斷完善高校黨建工作新體系、提升高校黨建管理新水平。
現實教學中,高校大學生對于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一事抱有很高的熱情,但是在思政課程的開展中,高校大學生對待思政課的態度往往是“應付”、“可去可不去”、“沒意思”,這就造成了黨建與思政工作“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實際上,鼓勵學生積極入黨和提高學生思政課的參與度,都是高校黨組織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不同的是思政課程具有普遍性,針對全體學生開展;黨建工作在擇優性,針對的是思想、道德、成績都優秀的大學生,目的是為黨儲備優秀人才,成為黨建的中堅力量。此外,大學生還要明確的認識到黨建工作在思政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糾正大學生的錯誤認知,提升對入黨的認識,通過思政課程的教育和引導,學習并理解黨的精神、黨的文化,進而明確入黨目的和動機。與此同時,現階段,部分高校的黨建體系還不夠完善,這也就會影響到思想教學的效率,難以形成彼此促進、共同提升的效果,因此,這就需要高校采用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兩者之間的融合度,完善黨建體系,實現兩者協同推進。
當前,部分大學生的行為習慣都受到了利己主義思潮的影響,認為只有切合自身利益的行為才是合理的。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時代下,有的大學生思想認識被其他不良因素所干擾,為滿足一己私欲,就做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的行為,進而扭曲了價值觀。這背后的原因就是大學生政治觀念淡薄,不能正確的認識到政治價值觀對個人世界觀的影響,以及對具體政治現象和問題所呈現的觀點及價值導向。具體表現為對思政課的消極態度,因此在黨建工作和思政課程融入的過程中,會產生“融不進去”的現象。
黨建融入思政課是新時代下,高校黨建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黨建的目的在于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思政課堂教學轉化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儲備政治素質過硬的人才。這也是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所以,高校黨建落地實施的第一項內容就是加強大學生思想建設。通過學校的教育和引導,讓大學生能夠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并在思政教學下,讓大學生能夠全面的學習黨的歷史和發展,借助多元化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德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統一,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是培養人的重要陣地,也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高校開展黨建工作應當將意識形態防控落細落實到高校的每一位黨員身上,不斷織密責任落實網、織粗風險防控網。全體黨員要始終保持意識形態無小事的警惕心和警覺性,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守好網絡空間主陣地,做到耳聰目明、心若明鏡、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全體黨員教師要潛下心、俯下身做好學生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管理好課堂教學主陣地,疏通思政教育主渠道,種好自己的“責任田”,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做到主渠道和廣覆蓋并重,不留盲區和死角。全體教師、班主任和輔導員要針對學生的群體特征和個體特性,著力在知識認同轉化為政治認同上下功夫,轉變說教式、傳達式的教育方式,改空洞說教、硬性灌輸為平等對話,通過軟性滲透的方式,注重語言的親和力貼近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喜歡參與,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黨建融入思政課是新時期下的新課題,就要改進傳統思政教學方式,踴躍開展教學模式創新探索,做到以黨建聚人心、促改革、謀發展,蹚出一條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子。在教師、黨員學生中開展“黨員先鋒示范崗”“黨員講壇”“黨建促教學,黨員勇爭先”等主題黨日活動,確保黨員教育管理抓在日常,嚴在經常。高校黨委應該積極籌劃黨建活動,為大學生搭建出教育活動組,讓黨建與思政教育能夠協同發展,并且高校還應該認識到在信息技術發展下,自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創建出黨建新平臺,利用黨建相關的APP、微信公眾號等,將思政教育的資源整合起來,打通校內校外、黨員群眾教育的“微通道”。
黨建是一項需要資源整合的工作,高校黨建更是如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整合高校全部資源、創新黨建工作方式、結合實際開展黨建活動與教育,鼓勵思政老師、黨員學生干部、優秀大學生等積極走上講臺,結合自身講奮進黨課、政策黨課、青年黨課等。將一定比例的學生黨員和教師黨員編成一個黨小組,有利于黨建思政工作走出課堂,走入政治生活。此外,高校還需要構建出具有開放性與全面性的黨建、思政體系,發揮聯動效益,打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黨建融入思政,思政作用于黨建,高校黨委應鼓勵更多思政課教師參與并承擔相關黨建工作,促進學生黨組織的管理水平。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中充分講解黨的理論知識,開闊大學生政治視野,培養大學生政治素養;同時思政教師也要積極采用課余時間,對黨員、積極分子以及入黨發展對象等進行輔導與培訓等,對開展黨建工作作出科學的指導和輔助。其次,教務處要根據教學要求,明確工作量,設置考核辦法,將黨建與思政教師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并為教師設立出一整套的激勵方式,調動思政教師參與黨建工作的熱情,尋找思政教育和黨建之間的契合點;學校也要對在黨建工作中具有突出貢獻的學生和教師給予相關的表彰,宣傳先進黨員和學生的事跡,形成榜樣的力量,增強黨員和教師的使命感,進而營造出和諧的校園文化和黨建氛圍,充分發揮思政教師在黨建中的作用和優勢。
新時代的黨建工作要有新思路;高校黨委必須要創新黨建新理念,滲透黨建新方法,有效的解決黨建工作中出現的不足,將思政教育與黨建銜接起來,不斷創新、推進黨建工作和思政融合,實現高校黨建和思政課融合統一。堅持加強思想引領、堅持夯實高校黨建工作根基、拓寬高校黨建工作思路、發揮協同效應,牢筑黨員共同理想信,以培養四有青年為目標,高校教師也要積極投入到黨建工作中,辦好思政課,積極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