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彤/長春光華學院外國語學院
日本概況課程主要涉及的是日本歷史和日本文化,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基礎上,了解中日文化差異,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讓學生獲得專業性發展和成長。
和傳統的教學一樣,日本概況課程在教學方式仍然采用的是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文化課程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學生,現在的學生需要的是標新立異,需要的是個性化發展,因此在課堂中教師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所收效果甚微,這樣機械式的教學讓學生已經感受到疲倦,在學習中沒有任何激情,且被強行灌輸知識文化,不僅課程質量難以提高而且會起到反作用,因此改變教學方式已經是現實所迫[1]。
學生難以對學習提起興趣,由于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學習日本概況課程沒有多大的興趣,因而上課效果不明顯。另外,與其他課程相較而言,日本概況課程屬于語言類課程,因此跨度較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難度較大,學習比較吃力,長時間下來,會有一種挫敗感,最終也就對課程失去興趣了。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夠有效的使用電子設備來進行輔助教學,因此教學上也難以創新,教學質量不理想。另外,就是師資方面,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能力并不是十分優越,在對日本文化和日本歷史的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有所偏差。校內師資團隊缺少外交,外教老師對本國的文化有著更深一層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引進外教十分重要。
現在是電子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因此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跟隨潮流,科學的使用電子設備進行輔助教學,電子設備教學讓教學更加有效,電子設備輔助教學,更夠有效地豐富課程教學形式,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更加具有時代性,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也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課堂中,引入電子設備,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更多的課程資料,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使用電子設備輔助教學還更加便捷和方便,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將教案寫在教案本上,效率比較低下,利用電子設備教師可以更加高效的做課前準備工作,在網絡上也可以找到更多的相關資源,多媒體設備更加形象和生動,他可以集圖片、視頻、音頻等為一體,帶給學生新的教學視覺沖擊,教師通過圖片視頻分析日本概況課程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更加便于理解和記憶,也能對所學知識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最后教師將課件可以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學習課件,鞏固學習內容[2]。
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較少,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氛圍也較為嚴肅,學生在課堂中得不到個性的解放,得不到靈活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興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高職學生正處于一個自我認識較高的階段,他們渴望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希望被認可,因此讓學生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找到自我,在課堂中發光發亮,而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可以做一個引導者,課堂紀律的把控者和管理者,在上課期間如果在討論問題時,教師要引發學生去思考去討論,教師作為組織者,管理整個討論過程順利進行,把握整個討論過程不偏離主題。在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課件時,教師要注意全程和學生進行無聲交流,用手勢或者眼神進行交流,在播放過程中,把握課件的播放速度處于合理的范圍,讓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例如,在播放到課程重點或者難點問題時,教師可以暫停播放,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深思,并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討論[3]。
高校學生雖然在學習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但是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把控學習的重點,且自主意識相對來說較為薄弱。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一切有利的手段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在上課期間,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安排學習。在上課前教師預先準備課件,在課堂中將班級分為三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課程,小組內可以針對教師提出的觀點自由選擇題目,每個小組選擇的題目都不一樣,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研討完成以后,進行觀點觀念的整合和歸納。另外,教師還可以選擇演講的方式進行課程,選題仍然由小組自己選擇,在小組自己選擇選題后,隨堂進行短篇演講稿,學生在準備演講稿的同時實現了自主學習,實現了自主思考,在演講完成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演講稿的歸納和總結,每個小組內分工合作,汲取別人的意見和優秀的思想,并拿到小組內進行教學和學習。在經過自主的研討和演講后,學生會慢慢的形成自主意識,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引導者,也是充分的考慮到將課堂交給了學生,實現了角色互換。
傳統的課堂學生只能在課堂內進行交流和學習,所學習到的內容有限,但是日本概況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卻又很多,它涉及到歷史、政治、文化、習俗等方方面面,要學習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因此有限的學習空間和時間遠遠不能滿足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延伸學習,將學習擴展到課堂之外,擴充知識量,豐富知識面。概況課程是一門實用性課程,因此活動開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通過主題文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們感受到概況課程文化的精髓。學校可以配合教師開展概況課程專題講座,專題講座的形式不要太過嚴肅,在聘請專業教師的同時,讓專題講座不能太過形式化,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展開主題講座,以問答的形式展開專題講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保證了專題講座的質量,達到了最初舉辦專題會的初衷。另外,現在電子通訊十分發達,院校和教師可以共同努力,創建院校網絡溝通平臺,讓學生實現線上學習,學校可以創建自己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媒體號、微信群,通過多種的通訊軟件來實現線上學習,線上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微博、公眾號媒體號等可以定期發布日本概況課程的相關文章,文章的形式可以不一,盡量選擇多樣的形式以引起學生的關注,文章內容要充實飽滿,且篇幅不能太長,要短小精悍,圖文并茂,不然太過枯燥,學生也就失去了閱讀的興趣,自然也就無法達到學習的目的,這種學習方式在不經意間讓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此外,學校和教師也可以經常的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例如,義務活動、社會交流活動等[4]。
總而言之,要提高高校日本概況課程質量,就要轉變思維模式,改變教學理念,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將多媒體設備和課堂緊密聯系,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放手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獲得自我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