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巖/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現代漢語”是培養學生對漢語言中語音、語法等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課程,現代漢語教學課程的改革已經經歷了多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新形勢下,隨著人才競爭壓力的增大,以及國家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現代漢語的教學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培養的目標,不僅要筑牢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積極應用現代漢語的知識。
目前,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重點,在大學生教育中不能單純的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還需要為大學生設置更多的實踐教學,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讓高校教學質量更高,讓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強。其中,“現代漢語”作為培養大學生語言能力以及文化素養的課程,僅僅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與新時期的發展要求相匹配?,F代漢語教學要積極更新和完善各項教學環節,結合當代大學生對課程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案。方案要呈現出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性,教師要鼓勵并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理論分析一些實際問題,并從中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改革也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包括:教師的教學理念、學校的重視程度、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漢語言的應用等,形成良好的漢語言文化教學氛圍。
現代漢語課程的改革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極大地展現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在語言文化的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繼承并發揚漢語言文化,同時也能夠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行為習慣、人際交往能力等。同時,現代漢語課程的改革也是高校教學體制改革的要求,必須要將教學體制改革與課程改革相結合,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高校教學體制的創新與完善。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現代漢語教學的重視程度,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等,對現代漢語課程進行針對性的、全方位的改革,以進一步提升現代漢語的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雖然很多高校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有了更新和完善,教學的方式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發展的趨勢,但是從整體上來講,很多教師受到陳舊教學思維的影響比較深,教學的模式也沒有轉變,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沒有更好的呈現出來,很多現代漢語教師都是灌輸式的講解,學生被動的聽取,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很多高校都設置了現代漢語課程,每個專業的教學特點也各不相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難以將學生的專業屬性與現代漢語的教學特色相結合,教學的方式過于籠統,使得學生的專業和現代漢語教學之間的銜接不緊密,這就導致學生很難將現代漢語的知識應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動態以及興趣愛好等沒有進行全面的分析,制定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設計與大學生的心理不符,在枯燥的講解中導致大學生對現代漢語失去了學習的熱情,這會嚴重的影響到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
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知識靈活應用,從學習中獲取為人處世的道理?,F代漢語教學改革也需要學生在掌握現代漢語的語音、詞匯、語義、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之后,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語言文字工作實踐中,運用到漢語教學實踐中,從而提升語言類專業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的培養,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比較少。有些教師會讓學生將現代漢語的知識強行記憶下來,導致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化,難以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挖掘學生的潛力和智慧,不利于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此外,教師在教學中缺少清晰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布置的學習任務缺少新意,影響了學生學習現代漢語的積極性。
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的思路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現代漢語教學改革中,教師首先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轉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和資源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高校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因其能夠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同時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更具趣味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喜愛。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微課以及慕課等平臺,將現代漢語教學的內容制作成為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也會加強。
又如,針對現代漢語語音教學,學生受自身方言影響,長期以來的語言習慣已經養成,很多錯誤的發音難以糾正。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每個元音、輔音的發音原理,并清晰地發出標準的音,或者為學生播放標準的語音音頻;學生通過對發音部位、口型等進行觀察,模仿正確的漢語發音,并且以小組為單位當堂進行練習,互相糾錯,就能夠較好地對錯誤的漢語語音加以糾正。同時,教師也要督促學生在晨練或晚讀時加強普通話訓練。如此,學生一方面提升了自身語言素養,另一方面也為考取語文學科教師資格證奠定了基礎。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由學生,為學生布置探究式的任務,通過小組配合以及資料的收集等,共同完成現代漢語的學習,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匹配,提供了教學效率。
在現代漢語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對實踐教學加以重視,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層面,要從大學生的應用能力出發,強化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比如,教師在講解語音部分時,可以在課前組織五分鐘左右的演講,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演講的題材和類型不限,如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演講結束后教師要及時指出其錯誤的字音以及錯誤的類型,并加以糾正,讓其他犯同類型錯誤的學生也一并注意。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參與感,也進一步提高了他們普通話的正確發音能力。
又如,教師在講解方言和普通話的關系時,可以讓每位學生,尤其是不同方言區的學生把同一句話用自己家鄉的方言講出來。通過不同方言的發音,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漢語方言之間,尤其是南北方言之間較大的語音差異,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再如,為了激發學生對現代漢語學習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辯論賽,將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然后設置辯論的主題,讓學生相互辯論,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的辯論賽或者演講比賽中,強化對現代漢語的應用能力。
在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對改革的方向和教學的目標有清晰的定位,積極創新,借助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優化課程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作為教學的基礎,同時還要在教學中滲透語言文化的德育功能。漢語作為漢民族學生的母語,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內涵,教師可以在漢字、現代漢語詞匯的組成、詞匯的發展與演變、修辭等章節中挖掘漢語中的文化精髓。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定程度上了解漢語的歷史,不管是對于中文類專業的學生還是外語類專業的學生,都是極其必要的。
其次,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融合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針對性較強的例句,活躍現代漢語教學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現代漢語的魅力。如教師在講解語境和詞義的關系時,可以引用老舍、魯迅等刻畫人物特色的句子,請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猜測說話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所處時代背景、價值觀等,繼而切身了解到情景語境對解讀篇章詞句的重要影響。又如,教師在講解辭格時,可以選用大量的著名文藝作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重點句子的表達效果,使學生對要求掌握的辭格,以及難以區分的辭格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再次,教師還要和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及時化解學生不懂的問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以往的現代漢語教學評價中,很多教師側重于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并將考核的結果也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原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沒有做出全面的分析和探究,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現代漢語學習的積極性。雖然有些大學生通過背誦或者記憶后能夠考取較高的成績,但是對現代漢語的理論知識并沒有真正完全掌握;很多學生在日常中也難以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諸如普通話發音方面仍然不規范,寫文章時有病句等。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的測評內容以及形式中加以改革,借助多樣化的測評方式,系統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將教學評價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中。
比如,為了檢驗并提高學生的普通話發音能力、語句組織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前演講進行考核,也可以通過小組互評以及自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這樣,能夠讓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方便教師有針對性地彌補,這樣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水平才會提高。另外,教師還需要將教學評價進行細化,融合對學生實踐應用、課堂表現、學習態度、思想素質等方面的內容,將日常的教學評價與學年的期末考核相結合,調整理論考試的占比,讓現代漢語的教學評價走向系統、完善、科學的道路。
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更新和完善陳舊的教學理念,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積極地思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遷移應用,這對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重要。首先,教師應該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為學生設計出適宜的教學方案。其次,教師還要重視現代漢語的實踐課程,為學生制定更加清晰的學習目標,引導并鼓勵學生在學習現代漢語的過程中,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釋放個性,發揚優點,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再次,教師要做到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強化現代漢語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