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鵑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下廟學區總校
音樂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學科,它具有超強的感染力,由于小學生知識有限,不能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體會不到音樂的美感,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使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培養學生鑒賞的能力。富有感情的音樂才是有靈魂的音樂,才能有極強的感染力,要想使音樂充滿感情,就要先學會聆聽,只有真正的理解了音樂,才能通過音樂來表達。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音樂聽賞,但是目前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是以教師介紹音樂知識和相關的樂器為主,然后通過放音樂再做簡單的點評最為一節課總結。教學方法太過單一,根本不能激發小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聽賞過程中,擁有放松的心情同時還能學到知識。以下是為了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提出的關于聽賞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知識有限,也沒有什么經驗,因此對于音樂的理解水平也有限。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中選擇合適的音樂對學生的聽賞能力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不能做到長時間的集中,而音樂欣賞雖然是動態的學習過程,但是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細聆聽才能體會音樂表達的內涵,這點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要選擇適合的聽賞曲目來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他們比較感興趣的音樂曲目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他們學習音樂的動力。其次,選擇通俗易懂的音樂曲目,優秀音樂雖多,但適合最好。[1]選擇音樂曲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越簡單越好,只能能滿足我們想要展示的效果即可,因為音樂是一種抽象的存在,需要更多的聆聽和仔細體會其中的真諦,因此太難的曲目不適合小學生去聽賞,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阿西里西》雖然是小學教材中的少數民族歌曲,但是節奏歡快,曲目內容通俗易懂,十分符合小學生的聽賞水平。在對這首歌進行聽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描述音樂背景,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場景內,細細體會,激起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聽完以后講出自己的感受,增強學生和音樂之間的共鳴,同時提升他們學習音樂的動力。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對選擇的曲目進行充分的了解,包括作者創造的背景,意圖,想要表達的感情等等,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提升聽賞教學的課堂效果。
由于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對于音樂聽賞的學習能力還不夠穩定,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各種途徑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聽賞能力,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通過自己的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最后形成自主學習。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要根據音樂曲目的內容、主題等進行場景布置,可以進行服飾上的打扮和必要的要求,使聽賞課程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興趣。[2]例如,在聽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騎兵裝扮,穿上小騎兵的衣服,帶上小騎兵的帽子,將自己當做一名小騎兵,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樣的背景設置下進行音樂聽賞教學,有助于學生與音樂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融入到音樂聽賞中。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動好動的,對于單一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音樂曲目等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激發不出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因此在音樂聽賞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展現音樂的美,激發學生的新鮮感,增強學生對音樂聽賞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3]教師在進行聽賞教學時可以采用音樂歌劇表演、多媒體視頻播放等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改變音樂聽賞教學的單一模式。在進行音樂聽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曲目進行舞臺表演,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速度的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變化,增強學生對音樂聽賞的新鮮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滿對音樂課程的期待。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音樂聽賞教學不能單純的靠聽音樂的節湊,而是要在聽賞音樂的基礎上增強對音樂的理解,體會音樂帶來的愉快,在音樂聽賞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抓住聽賞音樂的技巧,更好的融入到音樂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