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薇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帶動職業結構升級換代的市場環境下,市場和用人單位已不僅要求勞動者有完成現有崗位任務的勝任力,更要求勞動者有適應崗位遷移和就業方式不斷變化的適應力。這種適應力稱為職業核心能力或核心職業核心能力,它不是針對某種具體的職業或崗位的特定能力,而是指不論人們從事哪一種職業都離不開的一種通用的職業核心能力。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符合社會和市場發展需求的合格就業者?,F階段許多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面進行著多方面的改革和嘗試,同時積極探尋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路徑。這些改革在培養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不少困境。
不少高職院校為了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對接市場,探索專業與企業行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如,開辦校企合作和企業訂單班等試點班,試點班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 有一年時間在企業學習和進行畢業設計,并最終按照相關職業資格進行考核。
部分高職院校通過組織和舉辦行業專家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核心能力的討論會,總結出具體的職業核心能力要求。對職業核心能力進行了分解,歸納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理論,并將這些職業核心能力按照不同的項目,整理成具體課程。然后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核心能力制定課程標準,編制教材和講義。在教學過程中,將職業資格要求貫穿其中,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在技能競賽中,以競賽載體,考核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掌握情況。通過技能競賽,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增強學生和教師的實戰能力。
進行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庫、微課開發與建設。借助新媒體資源,讓課堂討論向網絡延伸。教學信息化手段日益豐富,不再停留在板書、投影儀的教學手段上。文字素材、動畫素材、視頻素材等越來越豐富,教學信息載體越來越多樣化,并將互聯網技術引入課程建設,還開設了課 程 QQ群和微信群。
通過上述改革,有效改變了原來落后的教學模式和僵硬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高職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受到了就業單位一致好評。 盡管這些改革在培養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一些困境,主要有:以下幾點:
1.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高職生在企業實習時只能從事初級崗位的工作,企業短期內看重的是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無法進行考核。課程改革過分注重專業能力,特別是專業技能的培養,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沒有足夠重視。
2.缺少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師資隊伍。
專業教學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開展課程教學。每個教師各司其職,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與評價。大多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會有意識地培養高職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3.高職生缺少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意識。
由于職業核心能力屬于“軟技能”,不可能像專業能力那樣立竿見影。因此,高職生往往缺乏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主動意識。另外,在課程建設和實施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主動性沒有釋放出來,這也導致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 不足,如信息化課程建設與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不可能參與課程建設,由此喪失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機會。
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高職院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高職院校只有不斷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校企合作方式,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改革,才可以有效改變現有高職教育教學重視專業能力、輕視職業核心能力的不足等問題,有效提升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和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