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藝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第一中學
1.詞匯障礙。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少,會影響對內容的理解。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聽到句子中有不熟悉的單詞,就會影響對后面聽力內容的理解。同時,在聽力過程中出現的連讀、弱讀、升調、降調、失去爆破等現象都會對學生的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時候即使單詞能聽懂,但如果是一些習語的話,學生就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這些都會對他們造成聽力障礙。
2.技巧障礙。學生沒有掌握解答技巧,影響整體答題。學生在做聽力之前,沒有認真快速地看一遍題目,對所聽內容一無所知;在聽的過程中,沒有抓住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而且一旦碰到聽不懂的單詞,后面的內容就無心再繼續聽下去;聽力播放完后,也不知道聽了什么,就是感覺聽不懂。
3.心理障礙。過分緊張,難以集中注意力。對于聽力不好的學生來說,首先是自己信心不足,碰到聽力就過分緊張,使得原本能夠聽懂的內容也沒有聽出來,以至于越聽越怕,越聽越聽不懂。
1.加強基本功訓練,克服聽力障礙。(1)抓好基本的語音訓練。高中學生雖然學了很多年英語,但是很多學生發音不規范,單詞讀不準確,句子讀不到位。首先,要規范學生的發音,發音準確才能更好地聽懂材料。平時要讓他們多讀、多模仿、多聽,才能培養語感,規范發音。其次,要讓他們多體會英語中的語音、語調、重讀、弱讀、連讀等,區分音素以及英美國家的一些發音區別,例如:fifty與fifteen、/s/與/θ/、/k/與/g/的區別。(2)多讀多背,加強語義理解。學生要提高聽力水平,首先詞匯量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每天要堅持多讀多背,積累詞匯。有了一定的詞匯量,才能更好地聽懂句子。其次,學生要通過上下文語境理解詞義,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聽懂句子。英語中,一詞多義的情況也比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平時多積累,通過上下文理解它真正的意思。最后,要熟悉英語中的習語、委婉語、暗語、典故等用法。這些都需要平時多積累,學生才能在聽力中沒有障礙地聽懂內容。
2.研究聽力題型,掌握聽力應對技巧。(1)熟悉聽力題型及其特點,理解聽力試題要求。高考聽力試題內容廣泛,涉及學校、生活、天氣、購物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強調貼近生活,注重交際,特別是從第二節開始,重在考查學生在整體理解語篇的基礎上,把各種具體的信息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判斷、推理,最后得出正確的答案。(2)循序漸進,加強聽力技巧指導。第一,抓緊時間,快速瀏覽。在聽聽力之前,要快速瀏覽題目和選項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第一節中的五段對話,只放一遍錄音,所以要在聽之前從題目和選項中捕捉一切信息,為自己的聽前預測增加籌碼。第二,根據信息,大膽預測。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利用自己已獲得的信息來幫助自己理解和預測說話者的內容。通過聽前預測、聽中預測和聽后預測來快速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第三,利用重復信息,跳過難點,果斷選題。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不一定全部聽懂,肯定會遇到一些聽不懂的單詞、短語或者句子。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沉著冷靜,千萬不要緊張,而應該集中注意力把后面的內容聽完整。通過上下文重復的信息來推斷出沒有聽懂的信息,做出果斷的選擇,有時候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邊聽邊記,把握正確信息。“聽”和“看”不一樣,“看”能重復,但“聽”完之后,就沒有了。所以要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能力。尤其是聽到一系列的數字、人名、地名、時間等,有些題目需要根據前后的信息進行推測、計算,如果沒有記下相關信息,而且又想不起剛才所聽的內容,那么有些題目就做不出來了。
3.形式多樣、精泛結合,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單憑一味地做套題,效果是不明顯的。教師應該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精泛結合,來提高學生的聽力興趣。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播放英文歌曲、Ted的演講、VOA新聞等學生較為喜愛的形式,讓學生先放松地聽,然后可以把相關材料設空,讓學生聽了填寫,沒有聽懂的地方可以重復回放,讓學生理解、聽懂;或者采用競答的方式,進行比賽,看看哪個小組的正確率高。通過這些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
4.努力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聽力訓練機會。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聽力訓練機會。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媒介工具,播放一些生動有趣的英語節目、英語新聞以及與課文有關的電影,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生感興趣的臺詞和對白讓學生背下來。只要學生經常去說,去讀,去積累,就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聽力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還可以在平時教學生學唱一些英語歌曲,讓他們在課余休息的時候去聽,去唱,從而提高他們的辨音能力,進一步提高其英語聽力水平。
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又要在教學中加強英語基本功的訓練,重視聽力教學,同時幫助學生掌握聽力答題技巧,這樣才會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使其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