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保紅
涉縣偏店鄉偏店小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受到各個領域的歡迎和青睞,并且將其應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時也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帶來了便利的條件,使學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熱情。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學習一些概念、公式等數學知識時常感到難以理解。小學數學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學生極易感到厭倦,產生抵觸心理。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可將數學教材中不易理解的抽象性的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不再感到數學課是枯燥乏味的,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和知識也易于理解和吸收,數學課堂也因此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有效激發。
2.增強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數學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構建能力和充足的想象力,這兩種能力往往給小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和挑戰,對學生的學習生涯產生困擾。學生一旦無法增強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就會對數學學科逐漸產生厭惡感,并降低數學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集音效、圖片、文字、動畫等于一體,能夠延伸學生眼界,使得學生直觀感受到數學復雜的理論知識點,提升求知欲。
1.轉變傳統思想,做到因材施教。
傳統的課程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開展灌輸式的教學工作,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得課堂教學質量降低,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更會使學生喪失對數學的學習信心與興趣,不利于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在新時代的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進行調查,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內容與資源,開展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信息化的教學課堂,通過信息化的應用,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特點和特長得以展示,增強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自信心與主動性,實現學生各種能力的增強與進步,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與幫助。例如,教師在開展有余數的除法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對內容進行一定的檢查與評價,通過多媒體屏幕,能夠為學生展示不同的想法與意見,使學生快速及時地了解到自身的學習情況,有效地實施了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方式,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計算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地了解,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改進措施,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指導與幫助,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實現掌握。
2.結合教材,突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小學數學抽象復雜,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邏輯思維不強,對數學中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因此在對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會感到吃力,對重點難點的知識掌握不深。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改變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但在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中要結合教材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重點講解,以教材為教學的根本,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重點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效果把教材中靜態的知識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充分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有更深刻地理解。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將信息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加高效,更加生動,將小學生與數學之間的鏈接變得更加牢固,促進小學生數學興趣的提高,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思維,促進他們數學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要調動學生整體感官,還要善于從學生感興趣的實際生活中去創設課前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巧設疑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在同樣的課時里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知識,而且還能使整堂課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