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博/長春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未來教師的培養無疑是師范類專業的主要任務,為提高師范類專業的建設,更好的提高職前教師的培養質量,教育部于2017年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的諸多準備工作中,在校學生教師資格證的考試通過率為其中之一,因此,教師資格證備考成為了各高校師范類專業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為背景,依托地理科學專業教師資格證考試和備考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兩個方面的教學對策,以期對于地理科學專業提高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有所啟發和幫助。
調查對象為某高校地理科學專業2016和2017級學生,共203人。
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2016和2017級學生在復習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復習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由此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等,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心理和專業學習進行指導。
調查問卷共設置18個問題,其中單選題14個,多選題3個,開放式問題1個。分別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級和班級;(2)關于復習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方法;(3)關于教師資格證考試各科目難度;(4)關于各科目是否需要學校開課輔導;(5)需要輔導的內容;(6)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卷通過問卷星向兩個年級同學發放,回收有效問卷193份,問卷份數達到有效問卷程度。除了基本狀況外,調查結果及分析如下:
超過80%的學生選擇邊看理論邊做練習,選擇只看理論和只做練習題的同學占共占20%。由調查結果可知,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習題練習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復習,學習方法較為得當。
1、關于筆試三個科目難易程度的調查
題目要求對筆試科目《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進行難度排序,結果顯示認為《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兩科目難度最大的同學幾乎各占一半,而認為《綜合素質》最難的同學占比極微。
2、關于各科目題型難易程度的調研
(1)《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接近半數的學生認為選擇題難度最大,其他依次為材料分析題、簡答題、教學設計題。
在《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中,選擇題考查的是中學階段涉及的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調查中多數學生認為這部分題目難度最大,說明對于中學基礎地理知識的深入學習和解題運用有待加強,但同樣也不能放松對分析、設計類試題的復習。
(2)《綜合素質》科目,超過50%的學生認為選擇題難度最大,其次為寫作題和材料分析題。
(3)《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接近60%的學生認為難度最大的題型是簡答題,在復習做題時不容易答出正確答案,其他依次為辨析題、材料分析題和選擇題,后三者占比都不多。
1、關于是否有必要開設課程來輔導各科目的調研
(1)關于《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約75%的同學認為有必要開設專門課程進行輔導,其余25%的同學覺得無所謂。(2)關于《綜合素質》,超過50%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開設相關課程,認為有必要開設的約為20%。(3)關于《教學知識與能力》,近65%的同學認為有必要開設專門課程進行輔導,覺得無所謂和沒必要的同學占比約為35%。
由以上數據可知,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輔導開課呼聲最高,其次是《教育知識與能力》,而對于《綜合素質》,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開課,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考試要求。
2、關于面試前是否需要學校專業老師輔導的調研
調查數據顯示,近90%的學生認為,面試之前需要學科專業教師的輔導,占比極高,可見學生對于面試沒有一定的復習方法,同時復習過程中缺少面試素材、環境等。
依據問卷調研反映出的問題,本文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兩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1、加強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意識
教學中提前和學生滲透考試結構、內容等問題,使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有目標的積累相關知識和學習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建設和輔導,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梳理知識結構、總結學習經驗,否則一味依賴教師的總結、指導,未來將會很難適應真正的教師崗位,獨立面對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2、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滲透
關于教育學和地理學基礎課程,可以在講授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滲透,教學內容向中學涉及的教育和學科知識傾斜。以地理學專業課程為例,土壤學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歸納、記憶世界土壤分布類型;自然地理學,對于氣候類型等內容重點講解;區域地理課程側重于地圖的空間認知、認識重點區域等內容。也就是不把地理學科知識孤立成為“中學的地理知識”,而是滲透于地理專業基礎課程平時的教學中,講解的時候結合中學教學中的重點案例,把地理過程的形成、地理因果關系等講解透徹,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3、地理教法類課程的教學改革
現有地理教法類課程體系較為完善,包括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中學地理教學論、地理三板教學、微格教學等系列課程,這一系列課程主要針對學生的“地理教學能力”方面,在以地理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前提下,明確教育原則、理論,將其應用于教學中,在考試中主要的體現為地圖繪制、教學方案評價、教學設計和面試等方面,可見,教法類課程對于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4、開設教資備考課程
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開設相關教資備考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涉及真題講練、解題思路講解、相關科目知識梳理歸納等內容。同時在筆試通過之后開展專門的面試訓練,模擬面試情景,讓學生提前感受面試氛圍,提升面試技巧。該課程主旨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技能訓練,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加強運用,把知識和教學能力進一步強化;二是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提升,讓學生掌握中學地理題目的解答思路甚至出題思路,提前感受未來教師的角色;三是提前為學生教育實習、就業提供必要的前提基礎,可以將該課程模擬成中學教師的模擬訓練。
鑒于學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從大三上學期開始,而絕大多數學生通過該考試也主要在大三整個學年,因此大三學年成為比較關鍵的時期。因此,在這一學年,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管理。雖然大三學生已經具備足夠的自學能力,但是合適的學習管理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幾點建議如下:
(1)過學生調研發現,有學習場所不能滿足的情況,圖書館、空教室等的座位不是那么固定,而寢室、食堂等常常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因此學院可根據實際情況用各學院的教室規劃出自習室,供本學院學生學習、復習使用。
(2)定期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摸排,掌握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情況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供相應的幫助,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在復習過程中并不是在孤軍奮戰,而是有學院的支持為后盾。
(3)在專業教師介入的情況下,可以將各班級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小組內制定學習計劃,在指定時間階段內完成。小組內成員相互督促,一方面提醒相互學習,一方面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小組計劃性和協作能力。在面試準備階段,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評課,輪流扮演師生角色,提高學生備課、評課能力。
通過教學對策的實施,各科目成績的提高,乃至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的提高都只是教學成效的一個表面想象,更深層次的應該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深造和未來從事地理教育事業無疑打下了重要的基礎,是未來地理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