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驊/西安音樂學院
藝術院校是培養傳承中華美育文化、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重要場所,藝術院校的學生是新時代的藝術新人。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達人的時代新人”的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要采取有效途徑探索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藝術青年的精神文明引領作用。
藝術院校在思政教學方面的基本內容和方法都與高等院校的整體方案是保持一致的,受到藝術院校的專業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和學生群體等多方面的影響,在實際的思政教學中,藝術院校的思政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藝術院校的學生群體具有特殊性。藝術院校招生方式是采取文化課與專業課分數進行加權處理后招生,文化課與專業課雖然都很重要,但是當文化課分數相同時,優先錄取藝術專業課排名靠前的考生。這樣的招生方式決定了藝術院校的學生群體課程學習的重心是放在專業課上的,對于進入高校后的學習方式也是偏重專業課的學習。藝術院校的學生對自身的專業發展很重視,學生的視野并未鎖定在課堂的理論教育。另外,藝術院校學生對政治新聞的關注度不高,更多的專注力是集中在自身專業發展上。
其次,藝術院校思政教學有特殊性。藝術院校的教學是注重藝術專業的發展的,在思政理論教學方面缺乏一定的重視度。在藝術院校中思政課程設置上也是落實規定的兩門必修課,分別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兩門課程分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角度來幫助學生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在注重專業發展的藝術領域,公共理論課程都是排在專業實踐課程之后的,這在藝術院校是普遍現象。
藝術院校的思政課堂是典型的理論課程,對于學生而言專業課程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思政的理論教學形成鮮明的對比。據調查顯示,80%以上的學生認為在思政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講授法,教學方法略顯單一,無法激起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效果不明顯,講臺上思政教師滔滔不絕,講臺下卻未見學生求知的眼神。陳舊單一的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不能發揮思政教學的作用。
課程考核是檢驗教學的有效方式。藝術院校的思政教學考核方式主要是兩種,考試和論文寫作,這兩種形式是思想整理理論課程的主要方式,也是現行的檢測學生政治理論水平的方法。固定化的考核方式,讓思政教學成為了灌輸式和記憶式的課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想而知。檢驗理論教學的考核需要有實踐的參與,探索實踐性的思政水平考核方式非常有必要。
藝術院校更重視藝術專業課程的教學隊伍建設,思政教學的隊伍儲備不足,存在年輕化、教學經驗不足和流動性較大等問題。如果學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就會造成教師的職業歸屬感不強,教師不能在教學舞臺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就不會有動力去追求教學方面的進步。另外,還存在部分思政教師消極怠工的現象,把思政教學當做是工作任務,只需完成不需更好。
藝術院校的思政課可以充分的結合已有的藝術資源,將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實踐教學的方法豐富化、多樣化。一般而言,藝術院校的學生都是有自己的藝術特長的,如果能夠將思政理論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特長進行結合,充分展現學生的藝術特長,發揮學生的鮮明個性和活躍思維。這樣既能深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又能激發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堂上,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來將思政內容與藝術專業進行結合,要求學生利用繪畫、書法、唱歌、跳舞、舞臺劇等形式來完成主題活動,主題的設定可以集中在“夢的遠方”“美德之心”“法治你我”等思政和法律相關領域。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進行紅色故事演繹、紅色歌曲競演、紅色歷史短劇編排等方式進行情境再現,生動思政課堂的同時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
思政教學的課堂可以根據藝術院校學生的專業特色進行有針對的處理,將思政教學與藝術寫生進行結合就是提高思政教學時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藝術院校每年都會進行大規模的外出教學活動,寫生活動是鍛煉專業技法的重要教學活動,這樣生動的課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思政教育或者將思政課堂轉移到“寫生課堂”里去。兩種課程進行結合具體的執行方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第一種,思政教師根據寫生基地的實際情況,配合輔導員組織班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形成思政實踐,將理論教育與實踐參觀進行充分結合。第二種,思政教師通過對寫生基地的實地走訪和調查,結合當地民生和社會情況,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社會調研活動,形成調研報告和論文,通過實地走訪和親身體驗來增強學生對思政理論的理解和實踐。第三種,在寫生基地開展走進敬老院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等單位進行宣講、文藝
表演等活動,增強學生與群眾的親密度,形成思政教學的實踐成果。藝術院校的特色寫生教學活動是有別于其他院校的專業教學活動,思政教學要將類似的考察、寫生活動充分的利用起來,讓理論教學生動起來,吸引更多的學生興趣,這是提高思政課時效性的有力措施。
教師隊伍的素質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原因,提高藝術院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是提高課程時效性的有力途徑。首先,藝術院校需要提高對思政教育的整體認識,重視思政教學,認可思政教師工作成果,并鼓勵思政教師在藝術專業與思政教學融合領域進行創新探索。比如,通過舉辦師資隊伍或全校師生的“藝術思政”創意大賽等活動來提高思政教學的重視度。其次,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專業思政教師隊伍,通過常態化的教學培訓、業務交流,不斷提高師資的專業化水平,教師隊伍的穩定性需要重視隊伍的專業能夠培養和全面提升。積極開展與高質量思政教學的院校進行教學交流,定期組織教師隊伍外出學習,活躍本校的思政學術氛圍。最后,藝術院校的思政教師需要有一定的藝術素養,能夠在思政教學與藝術領域進行有機結合,不僅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質量負責,也能夠開展有針對性的藝術特色思政教學。思政教師組與藝術專業教師組可以進行定期的相互學習,積極開展聽課、評課、公開課等形式的業務交流活動,甚至可以組建思政與藝術專業教師一帶一的學習組,每周或每月進行輪換,共同探索思政教學與藝術專業教學的有效融合。
新時代下的藝術院校思政課有其獨特的優勢,要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藝術專業的特殊性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多方面的思政教學實踐不斷的創新思政課堂,促進思政教學成果轉化為學生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時代培養新青年,為國家人才培養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