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生 唐遠江 龍玲
摘要:古典豬瘟是由披蓋病毒科瘟病毒屬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以貴州某養殖專業合作社養豬場豬群的發病情況為例,介紹了一例古典豬瘟的診斷與防治過程。
關鍵詞:古典豬瘟;診斷;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8?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0-0015-02
古典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是豬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病原是披蓋病毒科瘟病毒屬豬瘟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或由于接觸污染的媒介物而發病。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裂的皮膚均是感染途徑。豬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夏多雨季節為多,常常表現無規律的地區性散發,且感染率居高不下,種豬持續感染嚴重,帶有豬瘟病毒的種豬所產仔豬大多帶有豬瘟病毒。發病后期常與豬支原體病、副豬嗜血桿菌病或圓環病毒病繼發,是威脅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1-3]。2019年12月,貴州某養豬場發生一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咳嗽、共濟失調、結膜炎以及腹瀉、圍產期死亡、死胎、流產的傳染病,發病率52.9%,死亡率達58.9%,給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養殖戶造成較大損失。經過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解剖、疫苗敏感性試驗和切片熒光抗體檢測,診斷為豬瘟病例。通過對圈舍徹底消毒、隔離病豬、對癥治療和淘汰強毒感染病重豬,并緊急接種豬瘟疫苗,同時采取營養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措施,該病得到有效控制。
1? 發病情況
2019年貴州局部地區豬瘟時有發生,為有效控制豬瘟的流行,在貴州花溪、天柱、龍里、清鎮、黔西等縣(市)開展豬瘟流行病學調查與防控工作。2019年底,貴州某專業合作社為帶動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急于修建豬舍開展養豬生產。在圈舍尚未修建完工前從養殖場、農戶和市場陸續引進豬138頭,其中母豬30頭、仔豬106頭、種公豬2頭。最后一批20頭仔豬進場后開始發病,先發現豬仔出現拉稀和咳嗽癥狀。隨后部分豬出現咳嗽、喜臥、寒顫及行走搖晃、食欲減退、初期便秘、后期腹瀉癥狀。病豬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內側的皮膚及肛門等處黏膜出現針尖狀出血點。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發病率52.9%,共死亡43頭。
2? 臨床癥狀
病豬精神差,發熱,體溫40~42 ℃,呈稽留熱,喜臥、弓背、寒顫及行走搖晃。食欲減退或廢絕,喜歡飲水,有的發生嘔吐。結膜發炎,流膿性分泌物,將上下眼瞼粘住,不能張開,鼻流膿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糞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腸黏液,后期腹瀉,糞便惡臭,帶有黏液或血液,病豬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內側的皮膚及齒齦、唇內、肛門等處黏膜出現針尖狀出血點,指壓不褪色,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公豬包皮發炎。仔豬出現神經癥狀,表現磨牙、后退、轉圈、強直、側臥及游泳狀,甚至昏迷等。
3? 病理解剖
全身皮膚、漿膜、黏膜和內臟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結腫脹,多汁、充血、出血,切面如大理石狀,腎臟色淡,皮質有針尖至小米狀出血點,喉頭黏膜及扁桃體出血。膀胱黏膜有散在出血點。胃、腸黏膜呈卡他性炎癥。大腸的回盲瓣處形成紐扣狀潰瘍。
4?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解剖初步診斷為豬瘟疑似病例。
(1)疫苗敏感性試驗。疑似暴發豬瘟時,用抗生素治療無效。選用廣譜、高效消毒劑徹底消毒,隔離病豬和淘汰強毒感染病重豬,豬緊急接種ST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2頭份。
(2)切片熒光抗體檢測。①將待檢病豬的扁桃體、淋巴結、蜱或腎臟等組織小片用濾紙吸干。取干凈載玻片一塊,稍烘熱。將組織小片切面接觸壓玻片,置室溫內干燥,做成切片。經冷丙酮-20 ℃固定15~20 min,用PBS沖洗,陰干。再滴加豬瘟熒光抗體覆蓋于切片表面,置37 ℃作用30 min。用pH 7.2的PBS沖洗3次,10 min/次。最后滴上甘油緩沖液數滴封片,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②判定。在熒光顯微鏡下,見切片中有胞漿熒光,判豬瘟陽性;無熒光,判為陰性。
5? 防控
該病例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觀察、病理解剖和緊急免疫預防接種試驗診斷為豬瘟病例。
在發病初期,緊急預防接種是防控豬瘟較好方法。對全場豬群二倍劑量緊急肌肉或皮下注射接種ST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注射免疫工具用前須消毒。注射部位先用碘酒消毒,再進行注射。使用時按瓶簽說明書用無菌生理鹽水按每頭份1 mL稀釋,大小豬均為2 mL。該疫苗稀釋后,應放在冷藏容器內,嚴禁結冰,如溫度在15 ℃以下,6 h內用完;如溫度在15~28 ℃,應在3 h內用完。注射時間最好是進食后2 h或進食前。注射后防疫人員應在2周內進行逐日觀察。
加強衛生防疫措施是防控豬瘟的基礎。做好豬群隔離,豬場、豬舍的衛生和消毒工作,防止豬瘟病毒的侵入。發現患豬時,首先應進行隔離淘汰處理,淘汰撲殺強毒感染發病重癥豬。用0.1% 84消毒液洗擦被污染的飼槽用具、場所,然后用自來水清洗干凈。豬舍用2%來蘇兒溶液或0.02%殺毒靈(二氯異氰脲酸鈉)噴灑和洗擦。陰溝、污染物用20%生石灰處理。對病死豬嚴格按無害化處理。對豬群分泌物、排泄物需堆積發酵和無害化處理。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從正規渠道引進檢疫合格豬群,新引進豬群時,應先隔離飼養,并維持1~2個月的適應期。養殖場實行全進全出和自繁自養的封閉飼養管理體系。豬舍保持清潔干燥、通風、透光、不擁擠。及時淘汰隱性感染帶毒種豬、免疫抑制的母豬、屢配不孕、返情率高、頻產弱仔、產仔數少和高胎齡母豬。一旦發現豬群發病,為避免相互傳染,應將病豬和未表現癥狀的豬全部分開,隔離觀察,淘汰撲殺不能治愈的病豬。
對發病豬群選用黃芪多糖、氨基酸、復合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飼喂,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配合清熱解毒組方金銀花、魚腥草、穿心蓮、千里光、蒲公英、黃芪、甘草水煎劑灌服或拌料治療。待病情穩定后,選擇適宜時間對豬進行健康檢查、驅蟲、健胃,搞好其他傳染病的防疫工作。
6? 體會
豬瘟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以春夏多雨季節為多,且感染率居高不下,種豬持續感染嚴重,帶有豬瘟病毒的種豬所產仔豬大多帶有豬瘟病毒。豬瘟病毒的毒力較強,若豬瘟病毒在豬體內連續傳代,其毒力將增加。中等毒力及強毒感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咳嗽、共濟失調、結膜炎以及腹瀉、圍產期死亡、死胎、流產,在豬群中快速傳播。該豬瘟病例主要是采取流行病學調查、問詢免疫接種情況、臨床癥狀觀察、病理解剖、豬瘟疫苗緊急預防接種和切片熒光抗體檢測進行綜合診斷。目前利用RT-PCR方法和熒光PCR檢測豬瘟病毒RNA是較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方法,是檢測豬瘟病毒更敏感的方法,但其缺點是程序較復雜、比較費時,操作不當易污染[4]。繼續引入和研發專一性強、敏感性好、程序簡化的檢測方法和檢測試劑是監測豬瘟病毒較理想的方法。
豬場發生非典型豬瘟病例時,應立刻對全場豬群二倍劑量緊急肌肉或皮下注射接種ST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或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同時隔離淘汰發病豬,豬舍嚴格消毒和改善豬舍衛生狀況等疫病防控措施,以及采用全封閉飼養和加強營養平衡等飼養管理措施。兩周后豬群逐漸康復。從正規渠道引進的豬,隔離飼養1周后一次性肌肉或皮下注射合格的ST豬瘟活疫苗或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在有疫情威脅時,養殖場獸醫技術員對外購豬需采用兩次免疫法進行免疫接種預防。入場后第1周、第3周各免疫一次,分別肌注1.0頭份/頭;母豬免疫2次/年,肌注2.0頭份/頭。該病例主要是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準備不充分情況下引入帶毒豬飼養,未按基層防疫部門要求及時接種預防,且當時正值冬春交替季節,氣候寒冷、飼料營養不足造成疫情發生。在豬瘟發生早期,經過獸醫技術員和科研人員集中會診,緊急預防接種,加強飼養管理和維護豬場環境衛生等嚴格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同時對并發或繼發的副豬嗜血桿菌病、支原體病和圓環病毒病進行監測、隔離治療或淘汰處理,2周內逐日觀察。
參考文獻:
[1] 陳德飛,成治州.豬瘟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的診治[J].今日畜牧獸醫,2008(10):20,69.
[2] 孟紀萍,王建梅,武曉虎,等.豬圓環病毒2型和豬瘟病毒抗體檢測與分析[J].中國動物檢疫,2012,29(12):39-40.
[3] 陶得和,漆晶晶,張? 嘯.豬瘟與豬圓環病毒病毒II型混合感染的防治[J].河南畜牧獸醫,2014(34):44-45.
[4] 鞠厚斌,楊德全,葛菲菲,等.檢測豬瘟的商業化熒光PCR試劑盒比對驗證[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