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云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教學,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作出明確規定,課堂上要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審美水平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全面型人才。同時,老師也應該注重個人職業素養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榜樣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意義,以及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
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心智尚未成熟,因此核心素養教學在小學階段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之一,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中傳授知識的同時,需要重視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特質,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素養,即素質、修養。素養包括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思想品德、知識水平、綜合能力等等。相比數學和英語,語文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最有效的學科。因此除了基礎知識的教學以外,小學語文課堂還應注重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等的培養。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有許多值得優秀的作品值得深入探討,挖掘其深層內涵,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領悟作品的核心精神,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進行思考,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層次和核心素養,同時也讓語文課堂更有意義和價值。小學語文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重點講解優秀的人物事跡、解讀優秀的文學作品,贊頌優秀的精神思想,讓學生深入領悟,學習其精髓,并結合自身,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審美水平、綜合能力等。老師在講解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了解作者,關注作者的成長歷程,在思想上感受特定時代背景下,高素質人才的人格魅力。通過老師教學時的引導,使學生在提高語文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在個人品德、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提高個人素養。
二、小學語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
第一,通過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才是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在小學階段的課程教學中教學情境是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之一。它能很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教學活動上,將學生帶入實情實境當中,讓學生感同身受,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中的詞句,有利于學生融入教學內容。例如,在《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教學時,為了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幾副秋雨的美景圖,配合雨水落下淅淅瀝瀝的音頻,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讓學生更為清晰地感受課文中所描寫的美。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分工合作,共同商討問題,能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入細致地學習語文課文知識。老師在進行小組自學之前,應提出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設置討論提綱,再由學生進行組內的學習討論,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又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通過多人的發言可以很好地啟發大家的思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深度。例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教學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先對課文提出思考題:“小女孩擦亮了幾次火柴?分別看到了幾次景象?課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小女孩的寒冷和饑餓?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有哪些片段是你最喜歡的,為什么?你對這篇課文的感想是什么?”再讓各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這些題目,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思考,深入理解課文,在討論中相互啟發思路,集思廣益,增進課文學習效果。
第三,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反饋。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希望得到表揚、稱贊的階段,而老師對學生的正向評價反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的行為,并能為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引導班級行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反饋。例如,在進行《古詩三首》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給予評價反饋,并且利用一部分課堂時間對學生作業進行點評,展示優秀的學生作業,以及在課堂最后預留部分時間,總結整堂課的教學,表揚表現優異的學生,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對于還需改進的學生同樣也應指出問題所在,并給予鼓勵,正確引導學生。對于表現最好的幾位學生可以頒發小獎勵,激勵學生;對于進步最大的幾位學生,也要及時給予正向評價反饋。通過這些正向激勵舉措,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四,培養學生求真精神。學生的求真精神通??梢酝ㄟ^寫作的形式進行培養。老師在進行小學寫作選題時應貼近學生生活,切合學生周圍的人事物,讓學生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時,切忌將寫作當作任務,適當給學生放寬寫作范圍,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表達出來。如果把寫作當任務,就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厭惡。老師可以通過課堂的學習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文時,可以問學生去過哪些環境優美的地方,還記不記得去那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感受。鼓勵學生將心中的美景,不管是現實存在的,還是心里想象的美景都可以通過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五,提高教師自身素養。作為教師應該端正自身態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職業素養,勇于探索和嘗試新的教育方式,不斷改善教學環境,不能滿足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重點。老師是同學們的引路人,應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引導學生熱愛學習,為學生做榜樣,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要培養與現代社會相匹配的人才,核心素養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在給學生傳授小學語文的知識時,還應該兼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培養。這種教育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師對學生給予足夠的耐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也為以后適應社會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周秀安.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1):13-14.
[2]范莉容.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讀與寫,2019,16(21):51.
[3]徐寧.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中外交流,2019,26(45):378-379.
[4]唐初平.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4):15.